Vol.79. 中年后,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闲者有贤

【本期导言】 本期节目探讨了学习的意义,不仅限于青少年阶段,尤其强调了中年人群通过持续学习实现个人成长和精神超越的重要性。学习不应仅追求文凭,而应是享受过程、应对社会快速变化、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同时,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与乐趣,以及成就感的获得。 学历虽重要,但持续探索世界、了解自我才是学习的核心价值。 【本期关键词】 学习目的 文凭 技能 张静初 动力 兴趣 成就感 学历 【内容指南】 00:08 学习的目的:从文凭到个人成长的转变 01:32 明星结业而非毕业:学历与经历的价值探讨 05:06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成长中的认知转变 09:25 成年后学习与基础教育的区别 14:27 学习目的与社会标准的转变 23:01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反思与成长 28:23 中年人学习:心理疗愈与精神建构 31:59 适应时代变革:中年人持续学习的重 45:44 学习与批判性思维:拓展人生体验与独立思考 52:58 学历与持续学习:重塑人生的价值 【欢迎光临】来竹林 | 做贤者 盛情邀请各位听友扫码进群,友好沟通,产生共鸣,互相疗愈。让我们一起成长,做彼此心灵上坚强的后背。 如遇二维码失效,可添加播客主微信: wyxmpdxp "我有熊猫牌的橡皮"首字母,拉你入群。 【The End】 🎙️播客主介绍: Jacky姬齐:教育品牌创始人,职场万精油,帅气多金的中年男子 Maggie美格:前头部互联网大厂资深管理者,世界500强外企Top Sale,持续创业者,中年少女 📻节目收听平台:小宇宙、苹果Podcast、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豆瓣播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音频、荔枝播客、四川观察 💙欢迎听众朋友订阅,分享,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哦;同时,希望大家积极给我们豆瓣评分,感恩的心。

57分钟
99+
4周前

Vol.46:她不买房也没上岸,却在新西兰靠摄影过上了理想生活

有何不可whynot

⭐️🐱关键词:留学,硕士,海外生活,移民,婚礼摄影,自由职业,内卷,松弛感 📝本期内容: 本期嘉宾王小邪(Kathy),一位来自云南昆明的普通会计专业女生,在很多人都在为考公、买房焦虑时,她却选择了“拐个弯”,去了新西兰交换、留学、毕业、工作,最后拿下身份、定居奥克兰。 她不是天选之女,也不是富二代。 她靠一次次小小的选择,从会计专业的“默认人生”,转向了现在这段“有车无房有猫”的自由生活。 工作日拍婚礼,假期拍风景,她说:“我没有非得要逃离什么,只是想活得像自己。” 这期我们聊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也聊了很多不那么标准的人生答案: * 普通专业如何留学移民新西兰? * 自由摄影师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 离开国内,是逃避,还是另一种面对? * 如果你也想要慢一点、自由一点的生活,这条路能复制吗? 这不是一个标准答案的人生故事,却可能会让你安心,或者勇敢。 🟢【听友群】请添加:coubo123 💡本期主题包括: Part 1:她是怎么一步步走到新西兰的? 03:48 国内的大学和专业 05:32 去台湾交换的经历 12:06 如何通过学分互认项目去到新西兰 18:54 刚到新西兰的文化冲击 24:45 申请林肯大学硕士的过程 27:47 新西兰教育方式和国内的差异 30:56 在新西兰最大的成长 Part 2:留下来靠什么?她如何在异国站稳脚跟 32:21 在新西兰找工作的过程 39:45 印象深刻的职场文化 45:24 拿到新西兰PR的过程 57:34 在新西兰创业的契机 1:00:45 难忘的客户故事 Part 3:远离内卷,她在新西兰过上了自洽生活 1:07:18 新西兰最吸引人的地方 1:09:28 新西兰的小众宝藏旅行地 1:16:11 选择“有车无房有猫”的生活代表什么样人生态度? 1:24:30 未来计划 1:27:59 给想去新西兰听众的建议 📸 嘉宾摄影作品: 🌟嘉宾介绍: 王小邪:新西兰林肯大学市场营销硕士,摄影创业者,长居奥克兰 嘉宾的小红书:纽村王小邪 个人微信号:xinzai805 🎙️主播海猫君: 北京工作多年后回成都定居,目前旅居加拿大。 一个难以定义的人,数字游民、UI设计、写代码、业余厨子、专栏作者... 对一切未知保持无限好奇,步履不停,探索不止。Never settle.

91分钟
99+
4周前

2025-08-17 | Claude Opus 4.1 首次实现主动终结对话,引发 AI 伦理与“模型安全管理”热议

Hacker News

好系统设计并不炫技,但胜在“无事发生” [系统架构设计配图 System Architecture] 在软件架构的世界里 Good system design 好系统设计往往是“看不见的”,因为最优雅的结构,使用了最简单、最可靠的组件,并且长期没有大故障。许多工程师容易迷信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炫酷的事件驱动、甚至夸张的微服务拆分,但复杂度多半只是掩盖了初始设计的不足。评论区观点也非常精彩:层层的服务写入、数据库设计是否简洁、指标监控与异常处理,大家围绕从业经验展开激烈讨论。简洁(KISS)、灵活的数据结构、专注于关键的“热路径”才是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应追求的目标。 原文链接:Everything I know about good system design HN 链接: Good system design on Hacker News 摆脱大文件困扰!Git LFS 已非唯一解,原生 Git 迎来新升级 [Git Large File Storage] Git 在管理大文件方面一直“有劲敌”,大文件让 git clone 变慢,存储膨胀严重。GitHub 推出的 Git LFS 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带来了厂商锁定和额外成本,评论区不少开发者提到了像 bigstore、S3 这种更灵活的解决方案,还有人认为 LFS 其实并不真正锁定 GitHub,但“设置复杂、迁移难”始终是大家的痛点。现在,Git 官方已逐步引入 partial clone 和 large object promisor,让大文件管理接近“原生”(无需扩展),体验提升显著,社区期待 Git 能彻底告别 LFS 式烦恼。一些开发者也讨论了如 SVN、artifact repository 更适合大文件的优势,以及人们对“抽象泄漏”和易用性的关注。 文章链接: The future of large files in Git is Git HN 链接: Hacker News 评论区 PuTTY 软件迎来新官网,“经典简洁风”延续多年记忆 [PuTTY landing page 配图] PuTTY 软件近日上线了全新官方网站 putty.software,尽管许多人期待现代化的页面设计,实际网站却依然保留了“古朴怀旧”的风格,延续了开发者 Simon Tatham 一贯简洁的理念。这让许多老用户感慨十余年来下载 PuTTY 的安全和信任问题,也有网友评论现在终于能更容易找到官方站点,防止被假冒或挂马页面误导。 文章链接: PuTTY has a new website HN 链接: Hacker News 评论区 小而美应用崛起:用 AI 工具做“不能规模化”的项目,才是新乐趣 Small Is the New Scale in the Era of AI Coding [Slack AI 个人项目配图] 随着 GPT 等 AI 编程工具普及,现在你可以用几小时就做出一个只服务自己或朋友的小应用,不必再考虑规模化和商业化压力。作者分享了用 Slack 管理百人社区、自动发送明信片给家人、用 Twilio 电话提醒老妈吃药等真实例子,强调“小”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引发了社区热议,大家纷纷认同——用 AI 满足个人需求已变得简单,无需追求增长,甚至“自给自足的小工具”也成了技术新潮流。有评论者称,这种“家常菜式”的应用让普通人也能享受编程带来的乐趣。 文章链接: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and then don't scale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 创业初期秘诀:亲自手动获取用户,一点点逆转市场惯性 Startup founders kickstart momentum by recruiting users manually [创业者手动招募用户 Startup founders recruiting users manually] 在 Paul Graham 这篇经典文章中,他强调创业公司要勇敢地去做那些“不能扩展”的基础工作,比如一开始亲自去拉新用户,以及为每一个用户带来超越大公司的惊喜体验。评论区不少 HN 创业者深有共鸣,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创业早期的惯性和孤独,推动公司进入增长曲线。Stripe 和 Airbnb 都是通过手动用户招募与近乎病态的用心服务,才从脆弱走向巨头。而这样“手动做事”的经验反馈,比任何自动化和大规模营销更宝贵——这是新公司最有效的学习和成长路径。评论中也有观点补充,“应对早期脆弱,创始人不仅要下场做销售,还要主动和用户沟通、为他们手写感谢信或亲自解决问题,千万别害怕初期的低效率!” 文章链接: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2013) HN 链接: Hacker News讨论区 心理围栏已消失,但我们还在原地 —— 你记忆里的“电围栏”,正在束缚你的社交勇气 [Invisible Electric Dog Fence Psychological Barrier] 你是否也曾被一种心理“电围栏”束缚——其实早就失效,却依然让你裹足不前? 故事用狗的习惯隐喻,探讨我们关于主动联系、表达关心时的无形界限。评论区观点各异,有人坦言主动跨越社交围栏让生活更充实,也有人提醒部分关系的确因“应断则断”而需要谨慎。 有网友分享自己几十年都敢主动联系老友,觉得“被拒绝也没什么”,更多人体会到电围栏其实只是记忆、羞耻与误解造成的障碍。Hacker News用户还补充,很多人其实对“主动联系”毫不反感,真正的障碍是自我设限。 文章链接: The electric fence stopped working years ago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区 头发中的角蛋白成分即将革新牙齿修复 Tooth Repair Revolution:头发提取物防护,牙齿再生不是梦 [keratin toothpaste 题图] 科学家们近日发布研究称,利用头发中提取的角蛋白 keratin 制成的牙膏 Toothpaste,可在接触口腔唾液中的矿物质后形成仿天然牙釉质 enamel 的保护层,不仅修复受损牙齿,还能阻止早期蛀牙 decay 的发生。与传统含氟 toothpaste 不同,这一创新方法能完全终结釉质流失 enamel erosion,且使用可再生资源,环保又高效。研究评论区 buybackoff 讨论了产品的“修复”营销与实际效果,bobajeff 则期待角蛋白牙膏投入市场。此外有网友称其为“hairpaste for teeth”,语言上的趣味也增添了科技发现的讨论热度。KCL 研究团队预计两三年内该技术将推向大众 market。 文章链接: Toothpaste made from hair provides natural root to repair teeth | King's College London HN 链接: Toothpaste made with keratin may protect and repair damaged teeth: study 极简互联网美学:文本为王,信息至上 [极简文本网页配图 Minimalist text only webpage] 在数字时代,由 "The beauty of a text only webpage" 这篇博客引发了大量讨论。高达 309 分的热度,展现了无广告、无样式、无跟踪,仅有纯文本网页的永恒魅力。评论区不少 HN 用户提到了像 plaintextsports.com、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以及极简博客等案例,并畅谈了 Gemini protocol、Markdown 内容分发、以及“不用 JavaScript”的种种好处。尤其是“文本网页随处可复制转发,永远不会过时,一封邮件即可与朋友分享”的理念,带给读者一种清新、安静、自在的互联网体验。 原文链接: The beauty of a text only webpage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加州科技业遇冷,失业率攀升至全美最高!科技行业“求人难”,蓝领经济低调复苏 [California is Losing Tech Jobs] 加州的失业率在 2025 年 7 月升至 5.5% ,为全美最高,科技行业招聘持续低迷,尤其是新毕业生和初级岗位面临数年来最艰难的就业市场 The toughest job market in years。评论区观点多元,用户 tqi 指出 “AI 实际影响并不明显,真正原因可能是 2012-2022 年软件人才供应激增,而过度投资的行业未能兑现承诺”;IX-103 补充他所在的大型科技公司几乎停止招聘,较去年还在面试岗位的人数骤降。 与此同时, 软件岗位流失严重,但制造业、物流等蓝领行业悄然回暖 The blue collar economy is making a comeback,医疗和政府领域也提供了不少新增机会。部分评论者甚至悲观类比 Rust Belt,担心软件行业将上演类似衰退。尽管如此,还是有用户分享 “失业十月后终于拿到新 Offer”,说明机会虽少但并未彻底消失。 文章链接: California unemployment rises to 5.5%, worst in the U.S. as tech falters HN 链接: California unemployment rises to 5.5%, worst in the U.S. as tech falters | Hacker News Claude Opus 4.1 首次实现主动终结对话,引发 AI 伦理与“模型福利”热议 [Anthropic Pioneers New AI Safeguard: Claude Models Now End Harmful Conversations] Anthropic 给 Claude Opus 4 和 4.1 新增了主动结束对话的能力, 这个特性是首例为模型推行“模型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功能仅在罕见持续被不良请求骚扰时才会触发,预防极端边缘情况下模型被反复尝试绕过安全限制。评论区有用户认为此举属于必要防线,但也有人担心将“模型福利”作为遮掩审查的幌子,并怀疑会否未来扩展到更广泛的话题,影响正常交流。用户依然可以分支过去对话,以避免历史损失。 文章链接: Claude Opus 4 and 4.1 can now end a rare subset of conversations 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

13分钟
99+
4周前

Slightly Open 168|“怕输”和“想赢”到底有啥不一样?

Slightly Open

这期由老柴、薇薇、Coco我们三个一起讨论一下关于想赢和怕输,有关系与输赢的选择及个人竞争心态探讨,竞争心理的自我认知与变化过程,重大挑战中的恐惧应对与心理转变,保守型人格的怕输心理分析与自我限制等等内容。节目开头提出薇薇和Coco都是想赢派,老柴介于二者之间;而后就此分派都各自举了自己的例子。到底想赢和怕输之间深切的关系有哪些,让我们这期展开来讲讲。 一、核心内容 01:06|大家是想赢派还是怕输派? 想赢 = 主动扩张的驱动力;怕输 = 对代价与后果的敏感(防线)。 02:29|薇薇代表性“想赢”的海南皮划艇事件 体育与竞技类场域最易激活“想赢”。 参赛前先评估“赛道匹配度”和“胜率预期”,把冲劲放在匹配的场域。 05:28|“怕输就会紧张,但是想赢就不会”——一回事吗? 上场前的“紧张”是生理反应;“怕输”是自我评价可能被击穿的预期。 12:16|试过那种“豁出去”的感觉,想赢就拼了! 老柴:这几年更“稳”,背后是风险管理与对损失的敏感。 13:24|Coco 和薇薇的好胜强度差异 薇薇更显性“要赢”;Coco 更在意把战场缩到胜率更高。 显性想赢 vs 策略性想赢——前者更冲刺,后者更配置。 21:15|哪一次“输”最痛?失恋/高考 薇薇:考场少输,情感常输——投入未获反馈更痛。 Coco:高考失利带来数年暗淡与身份撕裂感。 “输的刻度 = 投入 × 公开度”;越被“宣布为比赛”的事件,创伤越深。 22:47|为何后来“输感”变弱? 步入社会后坐标系变多,输赢不再是单一维度。 观念转换:从“一场总决赛”到“多条赛道并行”。 25:34|好胜心的好处与代价 当胜率不足,过强的想赢反而降低“体验感”。 好处:想赢逼迫学习与成长——“赢的能力与边界可以练习”。 32:03|“第一名不是我的不开心,是有毒性的” 老柴的“第二名魔咒”让想赢与怕输纠缠在一起,形成早期评价焦虑。 45:23|想赢→诡辩?赢了小局输了大盘 金句:“赢了一个小局,可能输了更大的盘。” 方法:从“算输赢”转为“算概率与资源配置”。 48:31|亲密关系里你在赢什么? 反思:当场域从“赛场”变“关系场”,赢道理可能输连接。 目标重设:亲密里应以理解/修复为目标,而非积分。 57:07|如何建立健康的输赢观 建议:允许自己想赢,也允许自己不输;最好不要“怕输”。人生是动态调配“盐与水”。 实践:把“失败”当作反馈数据;区分『我想赢』和『别人期待我赢』。 二、延伸推荐 邓亚萍《心力》——“怕输会紧张,想赢不会”的比赛心态讨论。 陈奕迅《玩》——“病床上也想要赢”的极端好胜心。 三、听众互动 在评论区分享:① 你最近一次被“想赢”推动跨出的那一步;② 你如何把“怕输”转化为“允许试错”的勇气;③ 你在哪个场域选择了“关系>输赢”。

66分钟
1k+
4周前

从土壤到光,万物的低语

周末变奏 Key Change

让 KEY CHANGE 成为你梦里的远行之声。Felbm 的《Soil》带来土地的清新气息,在 Ben Watt 的《North Marine Drive》旁,聆听海风的轻拂,随着 Juana Molina 和 Nico Georis 的音乐潜入更深处,与 Ingrid Chavez, Alice Coltrane 和 Jon Hopkins 在篝火边围坐、对话。无论你是在清晨醒来,还是在深夜独处,愿这些声音能陪伴你精神逃亡。 曲目单: 1. (00:00) Felbm - Soil 2. (02:10) Ben Watt - North Marine Drive 3. (04:24) Juana Molina - Astro de la luz segunda 4. (10:04) Nico Georis -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5. (14:00) Mother Gong - Wassilissa: Flying 6. (18:18) Daniel Inzani - The Wind Bids Me Leave You 7. (22:47) Junee - Die Sonne 8. (26:05) Yukimi feat. Lianne La Havas -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9. (28:42) Alice Coltrane - Turiya 10. (32:55) Ingrid Chavez - Whispering Dandelions 11. (34:52) Boards of Canada - Open The Light 12. (38:47) Douglas Wood - Attunement (Reading by Sigurd F. Olson) 13. (39:06) Glen Cronkhite - Flight of the Egret 14. (45:48) The Electric Prunes - Holy Are You 15. (49:36) Jon Hopkins feat. Ram Dass and East Forest - Sit Around The Fire 16. (55:53) Smerz - A thousand lies 《周末变奏》开通豆瓣页面,欢迎标记、点评。 → 选曲/撰稿/配音/制作/包装:方舟 → 题图版式:六花 → 私信/合作联络: 微博/网易云/小宇宙 @线性方舟 → 《周末变奏》WX听友群敲门群主:aharddaysnight 爱发电上赞助

60分钟
2k+
4周前

年薪百万的操盘手,到底厉害在哪?

小红书从入门到变现

在小红书获客一线实操,所获得的一手优质信息源。 ——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操盘手?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一定有发言权的。 首先我自己在做IP;然后,我自己也做操盘手; 其次,我每天都在见不同的操盘手, 自己也带了一批操盘手。 所以,我对操盘手的理解,真的很深刻。 —— 小红书精准获客引流运营方法论、小红书博主起号运营300问。 —— 再给你分享2个“听友”福利: 1、送你一份我手写的,近1w字的电子书,《小红书半年变💰百万的 13 点经验》价值999 纯实战经验,强烈建议你看一看, 一定能让你,在线上获客这件事上,少走弯路。 2、同时我建立了一个专属“听友群”, 我会日更365天,在群内分享,我在自媒体一线实操的心得经验, 一定会对你有启发的,也可以在群内提问小红书困惑,我会进行解答。 听友群,是免飞的,可以直接找我加入。 ♈:dl958488455 备注:播客 强烈建议你关注我的公众号:大李流量笔记 我也会在这里,持续分享小红书起号运营干货,助你实现小红书低粉丝高变现。 以及《AI小红书从入门到变现》这个专栏(点击下划线查看) 我写了220+篇,小红书实战踩坑经验,拿结果的经验,认真看完,能让你少走3年弯路。 —— 我是大李流量笔记,小红书官方认证的种草营销师,小红书精准获客陪跑,找大李! 聚焦一件事:如何通过AI+小红书,解决线上获客少、获客不精准等问题,实现低粉丝高变现。 6 年资深自媒体人,20w 小红书矩阵粉丝操盘手,某自媒体平台小红书类目Top1 目前已陪跑指导 3000+ 会员,通过小红书精准获客。 客户遍布英国、以色列、日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3大洲11国125个行业。 小红书获客有很多,精准获客找大李!

3分钟
99+
4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