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介绍】 新一期山下声,我们邀请了歌唱家韦唯。她从公众视野消失了十年,外界猜疑的声音逐渐变成遗忘的沉默。后来,在一次演讲中,她用熟悉的声音平静低沉地告诉大家真相——她曾放下一切、独自进山,才把自己救回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翻山寻松的修行,旁人很难切身体会韦唯经历了多少挣扎,才重新回到人群。在山下有松庭院,她娓娓道来那些充满波折与疼痛的生命故事。直到天色暗去,话音落下,我们也感同身受了她在山上,相信黎明总会如约而至的心情。 【主题引言】 如果将身体比作一把大提琴,那么慢性疼痛像是琴弦逐渐绷紧、断掉的过程。48岁那年,韦唯身体的最后一根弦断了。脊柱强直不仅让她无法动弹,甚至连呼吸与思绪都牵引着痛苦。 身体崩坏的背后,积攒着常年累月的压力。上世纪80年代,韦唯在国际舞台上一夜成名。后来无论走到哪里,《亚洲雄风》几乎成为韦唯的代名词。她总是爆发着巨大的能量,用尽全力去唱那些大时代叙事的歌曲。 在当下,这样的歌曲不再流行,“拼命努力”的集体情绪也已经过时。而韦唯曾用命去交换过那些“重要的事”,或许是盛名下繁重的身体与心理劳动,或许是消耗的婚姻与单身育儿的责任。 为了活下去,即使得不到理解与支持,韦唯仍决定中断所有工作与社会关系,上山修养。在山上,她不再为时代歌唱,做回了野生的人,与土地、大树、野草、山泉融为一体。重获健康下山后,她出现在音乐节,轻盈又自由地唱着:“再见吧/自我牺牲的时代/狂欢吧/享受最当下的自在。” 本期对谈,周轶君与韦唯聊了聊:从黄金年代一路走来,她如何面对名利?透过不同关系,她如何思考自我?在山上的日子,她有哪些特别的体验?归来后,她又将如何建立新的生活? 【内容提要】 Part 01 成名,是承受“名” 02:24 第一次上台:舞台是最安全的地方 06:43 原来一夜成名是这种感觉 09:43 最佳上镜小姐奖与80年代审美 12:38 在集体生活中度过青春 24:26 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盛名 Part 02 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学习 30:36 不愿把上一辈的影响传给下一代 37:00 做母亲时,放下ego(无我) 41:53 孩子生来是教育我的 43:19 在婚姻关系中做自己 1:00:12 再多的浪漫,不如精神相通 Part 03 上山,做野生的人 1:00:34 脊柱无法动弹的疼痛 1:06:19 上山休养,冥想“我不是我的身体” 1:07:43 疼痛对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1:09:50 音乐节“激活全新维度” 1:12:50 再见吧,自我牺牲的时代 1:13:15 重唱《亚洲雄风》的新感受 1:19:20 走近年轻人的精神世界 1:26:44 野生状态:抱树、赤脚行走 【节目中提及的人物与作品】 陈冲 《四小天鹅》 《九九艳阳天》 《上甘岭》 林青霞 梅艳芳 惠特妮·休斯顿 迈克尔·杰克逊 《小河淌水》 《亚洲雄风》 《All There Is》 《Where We Are》 《Follow Your Dream》 席琳·迪翁 《巴黎圣母院》 《我是歌手2》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韦唯、陈婧霏《自在》 刘欢《我和你You And Me》 韦唯、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鸽子》 文淇 【Songmont官方账号】 感谢收听。 欢迎在以下平台,搜索“Songmont山下有松” 关注我们,持续将分享更多精彩内容给大家。 微信公众号 Songmont山下有松 小红书 Songmont山下有松 抖音 Songmont官方旗舰店 微博 Songmont山下有松 INSTAGRAM Songmont_official 天猫 songmont旗舰店
「狂+观影会」活动预告 8月17日周日,12:20《捕风追影》,美罗城 8月22日周五,19:00《死神来了:血脉诅咒》,美罗城 8月23日周六,12:30《青蛇》4K加长版,美罗城 欢迎下面扫码报名 *本期录制于2025年6月22日,上海 开放对话的人: 老圆,大上海歌舞厅 梵一如,井户端会议,东亚观察局 孙哲,社会学人DAO 本期主要内容: 开场部分,几位主播介绍了活动安排与后续场次,也坦率提及业界与观众对影片的两极反应:一派肯定陈可辛的调度与工业水准,另一派质疑其“不过如此”。关雅荻说明自己已多刷,认为影片可讨论角度很多,适合在不同城市继续开会场对谈。 就影片本身,几位嘉宾首先聚焦“悬案/悬疑”的类型标签。多位现场观众表示:影片并非传统意义的悬疑片,结构更像多层嵌套、以“审问/被审问”的视角推动信息展开,核心并不在“解谜”,而在“公共舆论、媒体景观与社会议题”的呈现。孙哲进一步指出,他更在乎的是电影引发的社会评论价值,而非单纯的艺术评价;影片是否“类型纯正”不如其是否能成为公共讨论的入口更重要。 关于暴力与血腥呈现,有观众批评存在“动物虐杀”等镜头,认为当代观众并不需要这种“媚俗吸引”。也有人反驳:既名为“悬案”,一定程度的残酷展示有其叙事实用性,否则容易落入“歌舞化的艺术化处理”。从细节层面,大家注意到影片淡化了“分尸现场”的可见度,却直给“解剖台上”的具体感,产生复杂的观感差异。 性别议题是讨论的焦点。有人将本片与《她经过风暴》《还有明天》对比,认为后两者对女性被害者处境的铺垫更充分,使观众更易共情“反杀”的极端选择;而《酱园弄·悬案》前段对詹周氏(历史原型)困境与援助缺失的铺垫相对不足,后段却强化了“舆论绑架司法、伪证制造”的社会机制,导致角色动机的情感代入不够。也有观点认为,陈可辛在本片中“更像项目经理”,要在明星、话题度、传播平台间平衡,导致表达欲望过多、信息密度大,单片内的聚焦度被稀释。 围绕“男性创作者拍女性议题”的适配性,也有直接质疑:更合适的路径或许是女性导演、女性制片、女性主创的整体阵容。这一观点得到部分在场者认同。另一边,关雅荻以往年央视《新闻调查》中关于女子死囚的真实报道为例,指出在许多非一线地区,“家暴无法成为有效法律抗辩”“低学历女性在极端处境中误入不归路”等现实依然存在。嘉宾提醒一线城市观众,不应忽视社会整体在性别平等与法治救济方面的巨大鸿沟。影片的“几千年文化残余”的台词,或许正指向这层沉重背景。 市场层面,主持人与观众也谈及票房与舆论的张力。有人提出“若以短剧命名法”包装,更能直击大众基本盘,但这恰好反映当下电影工业与流量生态的互相“抛弃”。关于陈可辛的作者气质,老圆起初对影片不满,但在上海电影节聆听导演谈《投名状》与创作思路后有所改变;然而现场也有总结性意见认为,本片“想塞的东西太多”,使不少观众“摸不着头脑”,在观影体验上并不顺畅。 总体而言,本期节目将影片放置于更广阔的现实语境中:它不是一部标准的悬疑片,而是借悬案为壳,指向性别暴力、司法与舆论、阶层与地区差异等社会问题。几位主播的立场并不一致:有人强调工业与叙事技法的得失,有人突出社会讨论的必要性;现场观众亦从感受、伦理、传播、市场多层面回应。节目最后收束于一个共识:无论艺术成败与否,只要作品能引发公共议题的多元讨论,就具有被谈论的价值;同时,更需要看到一线城市之外那些被忽略的现实与声音。 ———————————————————— 活动介绍: 「狂+观影会」Kuanival Movie Show,是聚焦国内院线公映电影的90分钟长映后线下开放对话播客录制活动。 「狂喜·播客现场」Kuanival Arena,线下、面对面的「思想竞技场」,与「狂+观影会」同为「狂喜播客节」分支活动。 活动现场: ———————————————————— 关于「狂+观影会」 自2022年2月以来,我发起和组织的院线电影映后90分钟现场播客录制交流活动,已经超过了150场,欢迎加入,现场面对面自由畅谈,各抒己见,特别欢迎观点针锋相对的「文明地吵架」 任何一部电影,特别是热门电影,都有无数可以切入讨论的角度,欢迎加入~ 每一场票价都远低于门市价,且北京两场套票更优惠~ 欢迎下面扫码报名~ ———————————————————— 特别提醒: - 「贰狂+」即将在2025年11月1日-2日上海举办,优惠双日票359元现已开启发售,下图扫码抢票; 特别感谢「贰狂·播客好伙伴」 欢迎更多「好伙伴」持续加入「贰狂+」 ———————————————————— 关于【开放对话】 【开放对话】是由电影人、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关雅荻发起的一档长对话视频播客,希望能在这里聚集更多“真诚睿智、活出勇气、向死而生”的对话,因为「时代越碎片化,我们越需要完整的灵魂」。 介绍几个新专辑: 【狂喜播客节】:狂喜播客节相关内容专辑 【关雅荻·刹极9秒】:所有单集付费内容的合辑 【关雅荻·吾爱西尼马】:「狂+观影会」现场播客自留地 【关雅荻·开放对话番外】:没那么严肃的不同世代、年龄、背景、专业的对话 【关雅荻对话《封神三部曲》】:电影《封神三部曲》幕后主创系列对话(付费专辑) 【关雅荻·中国电影2020-29】:个人视角通过对话构建出的中国电影创作编年史 订阅收看/收听: 微博、B站、视频号、小红书、知乎、西瓜视频、抖音、快手 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商务合作找到我: 全网社交媒体请搜索「关雅荻」给我发私信 或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微信:kaifangduihua(有事请直接留言) 「生活就是一场冒险」
哭了!球球uu们多关注,野生素人不然干不动了😭 *本期节目可能涉及暴力、犯罪或其他敏感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收听。所有罪案故事仅用于分享与探讨,不涉及对案件当事人或相关人员的任何主观评价或偏见。我尊重每一个生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犯罪与暴力行为。 点击👉前往B站观看更多案件视频节目。 [罪案简介] 第一则:美国非法移民步道行凶案 在2023年8月5日,美国马里兰州贝莱尔镇的雷切尔·莫林在跑步时失踪,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追捕行动。莫林的车停在一个停车场附近,而她的尸体随后在附近的排水隧道内被发现,死因是钝器伤和勒杀,且她遭受了性侵。警方通过手机数据和目击证人追踪到了她的最后活动轨迹,并发现嫌疑人维克多·安东尼奥·马丁内斯·埃尔南德斯与案件有关。 第二则:台湾妈妈嘴咖啡双尸案 在2013年2月,台湾新北市八里区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谋杀案件。陈进福和妻子张翠萍失踪,警方在淡水河边发现陈进福的尸体,并推测他可能意外掉入水中。后来,张翠萍的尸体也被找到,警方发现两人死因是被谋杀。调查显示,夫妻俩与“妈妈嘴咖啡”店员谢依涵有着复杂的关系。谢依涵因债务问题与丈夫吕炳宏等人密谋,最终在2013年2月16日将夫妻俩杀害。她被判死刑,后因表现良好改判无期徒刑 。 [联系我吧] 微信:sangeshitou001(加听友群) B站:罪案调查局(同款视频节目)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终于轮到我们来做这幽默白日梦了! 之前看其他夫妻档播客也搞过这个选题,在我们想不到其他合适选题的时候,正是做它的好时候哈哈哈哈哈朋友们!我们一觉醒来互换了,你猜,我们第一反应想干啥? 本期内容只能说,少儿不是很宜,尤其前半截不是很宜,但后半截还可以,不过我想也没有少儿会收听,所以成年朋友们放心听吧! 周五,最适合听点儿这有的没的了,来!集合!百分之十小队喜迎周末! ————————— 分割线 ——————————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闲聊听众群 请添加微信并说明来意:husongx2 每天话有点多 入群后请多包涵 嘻嘻
本期关键词: 读者与观众的对谈,读图时代的误区,改变不了的自己,提前的环游世界梦,地球中独特的天行健思想,厌倦天堂,甩锅游戏,来自 25 年前的长期主义…… 片头BGM:Bailemen Swing -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上海复兴方案 片尾BGM:陪你倒数 - 张国荣
中国男篮79比71战胜韩国,时隔10年再进亚洲杯四强!对比三年前,这支中国男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和卡莱尔关于挡拆潮流的解读又有什么关系? 剪辑:王杰克
在本期节目中,老T分享了自己中年生活中的小尴尬,回忆起自信心与衣服穿反的搞笑经历。他与发小们畅谈童年往事,描述了那些用凳子打架的搞笑场景,以及现代小孩与他们那一代人生活的差异。老T不仅引发了对童年趣事的怀念,更反思了自信心的脆弱与成长的艰辛。每段经历都让他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感慨昔日的无忧无虑。 00:02:10:那些年,我们的黄金圣衣:凳子在战斗中的重要性! 00:04:10:意想不到的凳子故事:战斗、幸运与屁股的冒险! 00:06:10:听课中的惊险瞬间:椅子散架、尖刺、屁股受伤! 00:08:11:屁股上的图钉:一段搞笑而令人担忧的学校回忆! 00:10:12:从凳子到椅子:我们对舒适度的追求与生活变化 00:12:13:仪式感与荣耀:红领巾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00:14:16:“丢失的物品与美好回忆:找回童年时代的记忆” 00:16:20:自行车骑行的欢乐时光:过去岁月中的自行车修护经历 00:18:23:自行车修好后丢失的痛苦与怀念:一个特殊而深刻的回忆 00:20:23:追寻记忆中的自行车之旅,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00:22:24:草原过敏的痛苦:揭秘呼吸道疾病与鼻炎的困扰! 00:24:25:美味零食推荐:老T的特产牛肉干儿,味道超棒!
欢迎收听 不拘一格 NeverMind 的全新企划——一格月报 。 在这里,我们会带你回顾上个月值得关注的热点舆论与新闻事件,聊聊它们的经过与可能走向;节目最后,我们也会分享最近喜欢的内容——无论是书、电影,还是一篇打动人的文章。 欢迎点击“订阅”,和我们一起在每月中,回望那些值得记录的的社会瞬间。 2025 年 7 月简报 01:05 青岛大学一宿管人员因高温离世 03:40 甘肃天水一幼儿园使用彩绘颜料致幼儿集体铅中毒 07:37 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女学生,称其“有辱国格” 12:55 “中国版N号房事件”曝光,Maskpark涉众或超60万 15:24 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回应引争议 20:24 推荐:播客——《七月简报:女人、飞人与活人 | No News is Good News》 电影——《浪潮》 插播一条消息 我们开通听友群啦,欢迎进群不拘一格地闲聊。 进群请+vx: saveur_cherry716 如果你喜欢我们节目:给我们五星好评、请我们吃顿宵夜 如果你想和我们对话:[email protected] 本期制作 出场人员:秦茗 | Sherry 剪辑:Sherry | 秦茗 文案:Sherry 资料收集:秦茗 关于我们 地球有多圆,视野就有多元。 《不拘一格》是一档发起于餐桌上的泛文化对谈节目。两位性格迥异的在法留学生@秦茗和@Sherry 每两周讨论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困惑,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比起寻找答案,我们更想寻找不拘一格的观察角度,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你可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直接收听节目,也可以在苹果播客、小宇宙、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型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爱发电上赞助
【本期嘉宾】 小 G 【简介】 小G带来了他挑战列宁峰7000米攀登的第一手经历。作为一位跑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小G分享了从训练准备到实际攀登的全过程,包括装备选择、高反应对、滑坠风险以及窗口期等待等登山实战细节。通过这次极限挑战,不仅展现了户外运动与长跑训练的互补性,也揭示了商业攀登与国际登山文化的差异。 [1000019370.jpg] [1000019371.jpg] 大本营Case Comp到7134登顶的海拔变化,登顶前需要攀登5300和6100两座山作为“拉练”和适应环境,全程无氧气瓶。 【时间轴】 00:00:08 小G的十年瑜伽与登山挑战 [alt text] 00:03:20 「因为山就在那里」的震撼 00:12:52 崇礼70公里的一些准备 00:16:52 高海拔装备 [1000019360.jpg] 00:22:19 列宁峰最佳攀登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窗口 [1000019357.jpg] 00:28:21 夜攀优势:雪崩风险低,「看不见就不怕」 [1000019359.jpg] 00:34:34 滑坠:与死神擦肩 [1000019352.jpg] 00:41:56 列宁峰终极挑战:18小时冲顶 [1000019365.jpg] 00:50:16 极端环境下的人性放大镜 00:55:55 成熟攀登者的心态 01:01:37 冒险邀约:九月底前一起爬雪山! 【往期推荐】 098 极限长跑 Part1 @跑步教练 097 2025年上半马赛前会议 @我在现场 096 《姚妙—不被定义的人生》@我在现场 【联系到我】 微信:SrJackCM 小红书:SrJackCM 微博:杰克蜀黍的唠叨 【播客平台】 小宇宙/Apple Podcast/腾讯音乐/喜马拉雅/网易云等 无论你是否跑步,只要喜欢这部作品,请加我微信:SrJackCM,我们一起聊聊 #跑步# #马拉松# #登山# #列宁峰# #极限挑战# #高海拔#
如果你曾经认为吸血鬼是不存在的,那么今天的故事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他喝血的原因也很简单,自己需要血来维持生命。然而,与传统的吸血鬼不同,他并没有睡在棺材里,他也可以出去晒太阳。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患有精神疾病的迹象。从十岁起,他开始虐杀动物,热衷于放火并且还经常尿床。十几岁时,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酒鬼和吸毒者。在一个月内他杀害了六个人,而且还尽可能地吸干了受害人的血液,并吃掉他们的内脏……
四十多年来,高达系列的核心是其主时间线——宇宙世纪(Universal Century, UC)。这是夏亚与阿姆罗成为传奇的舞台,是无数老粉丝心中的“正史”。大部分新作,包括高达SEED, 高达00和最近的水星的魔女等等,都会选择另开一个独立的平行宇宙来讲述故事。而UC主线改动难度极大,大家很难去选择挑战改编这段已经成为经典的叙事。 而高达GQuuuuuuX的企划,就是一次“富贵险中求”。它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直接修改了UC正史的源头,类似高堡奇人那样大胆地假设“如果最初的战争是反派吉翁公国赢了,世界会怎样?”。它将本应由少年承担的驾驶舱交给了两位少女,这一行为,无疑是对高达尤其是UC系列一直以来传统男性成长叙事的更直接的挑战。然而,当“两女追一男”的恋爱脑剧情、为制造热梗而牺牲角色塑造的商业操作、以及0079时代旧人们的集体抢戏等问题出现时,这场备受期待的革新似乎并没有走向了大家期待的结局。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从GQuuuuuuX出发,聊聊在新媒体时代下,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塑造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挑战。 -主播- 白老师 and 尘老师 -时间线- 01:00 什么是高达?——UC主线与平行宇宙的区别 03:49 GQuuuuuuX:当夏亚赢得战争后的平行宇宙 09:07 两女争一男:是经典母题还是剧本硬伤? 19:30 性转的世界系?当“拯救世界”的钥匙握在谜语人男主手中 24:15 一些意味不明的镜头是时代局限还是流量密码? 25:50 新媒体时代的诅咒:当角色塑造为“爆梗”让路 30:48 战力与主体性的缺失:为何GQuuuuuuX的女主看起来“不够强”? 48:40 当老创作者的意志压倒了新时代的叙事 bgm by 小能君 -参考阅读- 宇野常宽:富野与母性敌托邦(中)——从《伊迪安》到《逆袭的夏亚》 - 屋顶现视研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8736530
我觉得只要你用过电脑,你就应该用过WinRAR这款软件。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压缩软件。它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由天才程序员、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时代需求共同谱写的传奇。 大家好,我是栋哥,咱们又见面了。 天才程序员的杰作 WinRAR的核心,源于一位名叫尤金·罗谢尔(Eugene Roshal)的俄罗斯程序员。他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俄罗斯的南乌拉尔州立大学。在90年代初,个人电脑正在普及,但硬盘空间却非常宝贵,因此文件压缩技术成为了当时的热点。 当时,市面上最流行的压缩格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ZIP格式,它由菲尔·卡茨(Phil Katz)创造。关于Phil Katz的故事,在我的电台的第72期天才与酒鬼,自私与无畏中已经讲过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然而,罗谢尔认为他可以做得更好。他着手开发一种新的压缩算法,目标是实现更高的压缩率和更强的数据恢复能力。 这个算法的成果,就是RAR——Roshal ARchive(罗谢尔的归档)的缩写。 好的,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尤金·罗谢尔(Eugene Roshal),这位在软件世界中鼎鼎大名,却又异常低调的传奇程序员。 他的故事充满了天才式的创造和一种独特的专注,正是这种专注,让他缔造了全球数亿人电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WinRAR。 个人简介与教育背景 尤金·罗谢尔(全名:Yevgeniy Lazarevich Roshal,俄语:Евгений Лазаревич Рошал)于1972年3月10日出生在俄罗斯的工业城市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这个城市有个著名的事件,在2013年的时候,一颗直径约18米、重达上万吨的小行星以超过6万公里/小时的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它在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约23公里的高空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解体,形成了一个比太阳还要耀眼的超级火球。 他毕业于南乌拉尔州立大学(South Ural State University),这是一所以技术和工程见长的学府。大学期间,他主修的是计算机工程相关的专业,这为他日后在软件开发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甚至一张清晰的照片都极难在公开渠道找到。他是一位典型的“代码背后的人”,选择让自己的作品替他发声,自己则远离公众的聚光灯,专注于技术的世界。这种低调和神秘,也为他的传奇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三大杰作:RAR, WinRAR, 和 FAR Manager 尤金·罗谢尔的职业生涯主要以他创造的三个核心软件产品而闻名: RAR 压缩算法 (1993年) RAR 是 Roshal ARchive(罗谢尔的归档)的缩写,直接以他的姓氏命名。 在90年代初,ZIP是主流的压缩格式。但罗谢尔认为可以创造出一种压缩率更高、容错性更强的算法。RAR算法因此诞生,它在技术上追求极致,尤其是在固实压缩(Solid Archiving)和数据恢复能力上,超越了当时的竞争者。 罗谢尔公开了解压RAR文件的源代码(UnRAR),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它开发解压功能,这也是为什么7-Zip、Bandizip等众多软件都能解压RAR文件的原因。但是,压缩RAR文件的算法至今仍是**专有(Proprietary)**的,并未开源。这意味着,要创建一个标准的RAR压缩包,理论上只能使用官方发布的软件。 WinRAR 图形界面压缩软件 (1995年) 随着Windows 95的发布,图形化操作界面成为主流。罗谢尔顺应潮流,为他的RAR算法开发了Windows下的图形化前端——WinRAR。 巨大成功: WinRAR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如分卷压缩、加密、强大的恢复记录)和对多种格式的兼容性,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了压缩软件的代名词。它的图标——三本被皮带捆绑的书,也成为了电脑用户最熟悉的符号之一。 FAR Manager (1996年) 高手的工具: 在开发WinRAR之后,罗谢尔还创造了另一款备受程序员和高级用户推崇的软件——FAR Manager。它是一个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文本界面文件管理器,类似于经典的Norton Commander。 特点: FAR Manager极其高效、可通过插件高度定制,对于需要频繁操作大量文件、注重键盘效率的用户来说,至今仍是一款“神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罗谢尔本人作为一名硬核程序员的技术品味和开发理念。 独特的“兄弟会”商业模式 尤金·罗谢尔创造了软件,但商业上的事情他似乎并不关心。这就要提到他的哥哥——亚历山大·罗谢尔(Alexander Roshal)。 为了能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软件开发中,尤金将RAR算法和WinRAR软件的版权以及商业运营权,完全交给了他的哥哥亚历山大。 这种兄弟间的明确分工,形成了一种非常高效且稳固的合作模式: 弟弟尤金: 专注于技术,负责软件的开发、更新和维护,不断打磨产品。 哥哥亚历山大: 负责商业决策,包括软件的许可、销售、市场推广以及法务问题。 正是这种模式,让尤金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他最擅长和最热爱的事情,而不被商业世界的琐事分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WinRAR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保持高质量的更新。 一个几乎“隐形”的开发者 尤金·罗谢尔是互联网上最成功的软件开发者之一,但也是最低调的一个。你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专访,也看不到他在技术大会上发表演讲。他的所有交流,似乎都通过软件的更新日志和哥哥亚历山大的商业实体来完成。 他不像比尔·盖茨或林纳斯·托瓦兹(Linux创始人)那样成为公众人物,而是选择了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方式。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不断优化代码,解决技术难题,并为全球用户提供一个稳定、强大的工具。 尤金·罗谢尔是一位纯粹的技术极客和天才程序员。他用代码定义了自己,用卓越的产品影响了世界,同时又成功地将自己隐藏在了这些产品背后,保持着一个开发者最纯粹和专注的状态。 1993年,第一个版本的RAR格式和对应的命令行程序发布了。它凭借比ZIP更高的压缩率,很快在技术爱好者中获得了关注。但真正让RAR走向大众的,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兴起。 WinRAR的诞生与崛起 随着Windows 95的巨大成功,图形界面成为了主流。罗谢尔看到了这个机遇,与他的兄弟亚历山大·罗谢尔(Alexander Roshal)合作,在1995年4月22日,正式发布了为Windows系统量身定做的压缩软件——WinRAR。 WinRAR不仅仅是给RAR算法加了一个“壳”,它还带来了许多革命性的功能,使其在与WinZip等软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比早期ZIP格式在处理非英文字符时可能出现的乱码问题,RAR格式对Unicode的良好支持,让它在中国用户中迅速赢得了口碑。 “永不过期”的试用: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 WinRAR最让用户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它那“名存实亡”的40天试用期。 从法律上讲,WinRAR是一款共享软件(Shareware),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和试用40天。40天后,每次启动软件,都会弹出一个窗口,提醒你购买许可。但有趣的是,即使你不购买,软件的所有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只是需要多点一下鼠标关掉那个弹窗。 这种看似“佛系”的策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商业模式: “永不过期”的试用让WinRAR得以在全世界,尤其是在对软件付费意愿较低的地区,实现病毒式的传播,几乎成为了个人电脑的“装机必备”软件,培养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习惯。 对于个人用户,官方采取了“闭两只眼”的态度。但对于注重软件合规和版权的企业用户,购买许可是必须的。庞大的个人用户基础,使得WinRAR在企业市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保证了稳定的收入。 中国区的特色模式: WinRAR在中国区由代理商运营,并且探索出了独特的盈利方式。早期,它与下载站捆绑,后来则在软件中加入了广告弹窗。虽然这些弹窗有时会打扰用户,但也确实让这款“免费”软件得以在中国持续运营和更新。 压缩的原理 压缩的原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它是我们数字世界的基石之一。无论是发送照片、听音乐,还是打包文件,背后都离不开压缩技术。 我们可以将压缩的原理归结为一个核心思想和两大主要分支。 核心思想:消除“冗余” 所有数据压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信息中的“冗余”部分,从而用更少的数据位(bit)来表达相同或近似的信息。 “冗余”可以理解为数据中重复的、可预测的、或不那么重要的部分。 想象一下这个句子:猫猫说:“喵喵喵喵喵。” 这句话里有大量的冗余。我们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来记录它,比如: 猫(重复)说:“喵(重复5次)。” 你看,我们用更短的描述表达了完全相同的信息。计算机压缩算法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只是它们处理的是由0和1组成的数据流,并且方法要复杂和高效得多。 两大分支:无损压缩 vs. 有损压缩 根据压缩后能否完美地恢复原始数据,压缩技术被分为两大阵营。 无损压缩 (Lossless Compression) 顾名思义,无损压缩可以100%地、完美地将压缩后的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不会丢失任何一点信息。 寻找数据中统计学上的冗余。它通过识别数据中的重复模式和规律,并用更短的符号来表示它们。 常见算法举例: 行程长度编码 (Run-Length Encoding, RLE): 这是最简单的压缩算法。它会寻找连续重复的数据,并将其记录为“某个数据 + 重复次数”。 原始数据:AAAAABBBBBBBWWWW RLE压缩后:A5B7W4 (5个A,7个B,4个W) 这种方法对简单的图形(如logo、图标)非常有效,但对内容复杂的文本效果不佳。 哈夫曼编码 (Huffman Coding): 一种基于统计的巧妙方法。它会分析数据中所有元素(比如文本中的字符)出现的频率,给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分配最短的编码,给出现频率最低的元素分配最长的编码。 在英文中,字母 e 出现的频率远高于 z。标准编码(ASCII)中,e 和 z 都占用8个bit。但哈夫曼编码可能会给 e 分配一个2-bit的编码,而给 z 分配一个10-bit的编码。总体算下来,整个文件就会小很多。 LZ系列算法 (Lempel-Ziv): 这是目前最主流的无损压缩算法,是 WinRAR、ZIP、7z 等软件的核心。它的原理是建立一个“字典”。当算法在数据中前进时,它会不断地将遇到的新词组存入字典。如果再次遇到这个词组,它就不再存储词组本身,而是存一个指向字典里该词组的简短“指针”(例如,“回到前面第X个位置,复制Y个长度的数据”)。 在20世纪70年代,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成本非常高昂。当时主流的压缩技术是基于统计学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 哈夫曼编码的原理是分析数据中字符出现的频率,给高频字符分配短编码,给低频字符分配长编码,从而实现压缩。这种方法很有效,但有一个核心前提:你必须预先知道数据的统计特性,或者需要扫描两遍数据(第一遍统计频率,第二遍进行编码)。这使得它对于实时传输的数据流,或者内容特性不断变化的复杂文件来说,显得不够灵活和高效。 当时的科学家们正在寻求一种更通用的、适应性更强的压缩方法,一种不需要预先了解数据内容就能工作的“通用算法”(Universal Algorithm)。 故事的主角是两位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学者: 亚伯拉罕·蓝波(Abraham Lempel)和雅各布·立夫(Jacob Ziv) 他们两人致力于信息论和数据压缩的研究,并构想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法。 核心思想:用数据自身作为“字典” Lempel和Ziv的核心创想是颠覆性的: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预先定义的、固定的编码本(字典)呢?我们完全可以用数据自身来动态地创建这个字典! 他们的基本逻辑是:在一段不完全随机的数据中,某些字符串序列很可能会重复出现。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重复的部分,并用一个简短的“引用”来替代后面的重复序列,就能实现压缩。这个“引用”就相当于告诉解压程序:“回到前面第X个位置,复制Y个长度的数据”。 基于这个核心思想,他们在信息论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上连续发表了两篇里程碑式的论文,分别提出了两种具体的实现算法。 1. LZ77算法 (1977年) 1977年,他们发表了题为《A Universal Algorithm for Sequential Data Compression》(一种用于序列数据的通用算法)的论文,正式提出了LZ77算法。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LZ77的实现方式非常巧妙。它在数据流中维护一个“滑动窗口”,这个窗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刚刚处理过的历史数据(作为“字典”),另一部分是即将要处理的待编码数据。 算法会努力在历史数据中为待编码数据寻找最长的匹配项。如果找到了,就输出一个指向历史数据的(距离,长度)对;如果找不到,就直接输出原始字符。 这个“滑动窗口”的思想成为了后续许多压缩算法的基石,包括大名鼎鼎的 DEFLATE 算法,后者正是我们今天每天都在使用的 ZIP、GZIP 和 PNG 等格式的核心。 2. LZ78算法 (1978年) 一年后,即1978年,他们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Compression of Individual Sequences via Variable-Rate Coding》,提出了对前一思想的另一种实现——LZ78算法。 显式构建字典(Explicit Dictionary) 与LZ77不同,LZ78不再使用滑动窗口,而是从头开始,逐步地、显式地构建一个字典。它会不断读取新的字符串,如果这个字符串不在字典里,就把它添加进去,并输出(字典中上一个匹配项的索引 + 当前新字符)。 LZ78的思路更清晰,也更容易在硬件中实现。它直接催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化变体——LZW算法(Lempel-Ziv-Welch)。LZW由美国学者Terry Welch在1984年对LZ78进行了优化,后来被广泛应用于GIF图片格式和早期的Unix compress命令中,是计算机数据压缩技术第一次大规模普及的功臣。 Lempel-Ziv算法的由来,可以看作是数据压缩技术从“静态统计模型”向“动态字典模型”的一次革命性转变。 它摆脱了对数据先验知识的依赖,是一种真正自适应的“通用”压缩算法。LZ77和LZ78这两种看似不同但思想相通的实现,为后来的压缩技术发展开辟了两条主要道路。 从ZIP文件到PNG图片,从网络传输到数据存储,我们今天的数字生活几乎无处不在地享受着Lempel和Ziv这两位学者在40多年前的开创性工作所带来的便利。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IEEE在2004年将他们的算法命名为“IEEE里程碑”。 我为什么对这个压缩算法比较了解,这与我曾经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有关。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Sony的PlayStation 3发布,里面用的CPU叫Cell,是三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3家公司分别是Sony,Toshiba和IBM,简称STI联盟。 这个Cell的CPU非常奇怪,当时大家都是搞对称多核,比如2个,4个,8个,16个核心,但是这个Cell是9核心。传统CPU就像一个(或几个)能力全面的“大管家”,每个核心都能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而Cell的设计则像是一个一个大管家带着八个小专家的团队。 1个“大管家” - PPE (Power Processing Element): 这是一个基于IBM PowerPC架构的通用核心,相对传统,负责运行操作系统、协调任务和处理常规逻辑。它的任务是“发号施令”。 8个“小专家” - SPE (Synergistic Processing Elements): 这才是Cell的精髓所在。每个SPE都是一个精简但高效的矢量处理器,它们不处理复杂的通用任务,只专注于一件事:大规模的并行浮点运算。这正是3D图形、物理模拟和视频编解码等任务最需要的计算能力。它们负责“干苦力活”。 理论上,当PPE将任务完美地分解并分配给8个SPE(PS3中为确保良率,只启用了7个)协同工作时,Cell能爆发出远超同期传统CPU的恐怖计算性能,其浮点运算能力在当时达到了惊人的230 GFLOPS,这在消费级产品中是前所未闻的。 但是,这对编程来说是个灾难。Cell的理论性能无比强大,但要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游戏画面,却给游戏开发者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被形容为“地狱般的编程体验”。 但是也要推广啊,IBM就到学校里去推广这个Cell,先从学生入手。提交了就有2000还是3000的钱,如果再得一个奖,就更多了,我就跟2个同学去报名了,不管会不会,先报上名再说。反正大家都不会。 每个SPE都拥有自己的一块高速但极小的本地内存(256KB)。开发者必须手动编写代码,将需要处理的数据从主内存搬运到SPE的本地内存,计算完成后再手动搬回去。这个过程极其繁琐且极易出错,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性能瓶颈。 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游戏任务(如物理计算、AI、音频处理)完美地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并让所有SPE高效地协同工作,这对程序员的并行编程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我们3个的目标是拿到这个钱,就做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把7-zip这个开源的代码,移植到这个Cell上跑,然后证明这个Cell确实比单核的NB。 后来我们确实拿到了钱,每个人分了1000块。不过也让我意识到,多核编程并不适合所有的任务。LZMA是字典式压缩,压缩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严重依赖前一步的结果。算法需要不断地在巨大的“字典”(刚压缩过的数据)中回头查找最长的匹配项,这个过程是线性的、串行的,很难拆分成8个独立的并行任务。 压缩算法充满了对比特和字节的操作、整数计算以及复杂的逻辑判断,几乎不涉及浮点运算。 而SPE是为海量的浮点数学运算而生的,这是图形学和科学计算的核心。SPE的内部逻辑单元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分支预测”等功能,它喜欢执行重复、直接的指令。 SPE依赖于从主内存到其256KB本地小内存的高速数据传输(DMA)。它最喜欢可预测的、连续的数据块。而LZMA的随机字典查找会彻底破坏这种模式,导致SPE不断地请求零碎、不连续的数据,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数据“喂”到嘴里,而不是在计算。 最终,所有这些复杂的、无法并行的逻辑和任务调度都只能由那个唯一的“大管家”PPE来处理。而PPE本身只是一个性能尚可的通用核心,它很快就会不堪重负,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而那8个强大的SPE“专家”却无事可做。 用Cell跑7-Zip,是一种典型的“让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场景,无法发挥Cell的任何架构优势,最终的性能表现自然也不会理想。这恰好证明了在计算机世界里,“最合适的”远比“理论上最强大的”更加重要。 有损压缩 (Lossy Compression) 有损压缩则会永久性地、有选择地丢弃一部分数据,以换取极高的压缩率。当然,它丢弃的不是随机数据,而是人眼或人耳最不敏感的数据。 利用人类感官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心理声学模型和心理视觉模型)。我们的感官系统并非完美,对某些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有损压缩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常见算法举例: JPEG (图片) 人的眼睛对亮度的敏感度远高于对色彩的敏感度。JPEG会保留大部分亮度信息,但会将一些相近的色彩“合并”成同一种颜色,从而大大减少数据量。对于一张色彩丰富的照片,这种细微的色彩损失你几乎无法察觉。 它会将图像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波形,并大量丢弃代表图像细节(如纹理)的高频部分,因为人眼对平滑的低频部分更敏感。 MP3 (音频) 利用“遮蔽效应”,这是心理声学的核心。当一个很强的声音(比如鼓声)和一个很弱的声音(比如微弱的弦乐)同时出现时,你的耳朵很可能只能听到那个强的声音。MP3编码器就会聪明地把那个你反正也听不到的弱声音直接从数据中剔除掉。 MPEG/H.264 (视频) 视频压缩是集大成者。它不仅会对每一帧图像进行类似JPEG的有损压缩,更重要的是,它会分析帧与帧之间的差别。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人在说话,背景是静止的,那么压缩器就没必要把每一帧的背景都重新存一遍。它只会存储一次背景,然后只记录接下来几帧中发生变化的部分(比如嘴部的动作)。 简单来说,当你需要保证数据的绝对保真时,选择无损压缩;当你追求更小的文件体积且能接受微小质量损失时,有损压缩是更好的选择。这两类技术共同协作,才支撑起了我们今天高效便捷的数字生活。 WinRAR的核心算法属于无损压缩技术。 更具体地说,它主要基于大名鼎鼎的 LZ系列算法(Lempel-Ziv),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和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有的压缩算法。 WinRAR的算法是一种高度优化的、专有的无损压缩技术。它以LZ系列字典式压缩为核心,并融合了固实压缩、特定数据预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使其在压缩率和功能性上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WinRAR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技术、远见和独特商业策略的成功案例。它诞生于一个对文件压缩有迫切需求的时代,凭借其创始人出色的技术实力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迅速占领了市场。而它那“永不过期”的试用模式,更是在商业世界中显得独树一帜,最终成就了它在全球范围内无与伦比的普及度。 时至今日,尽管云存储和各种新兴传输方式不断涌现,但WinRAR依然是许多人电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下一次,当你熟练地右键点击文件,选择“添加到压缩包”时,可以回想一下这个由俄罗斯程序员兄弟创造的、已经流行了近三十年的软件传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