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超人》:地球人闯大祸,汪汪队立大功

这是《散场通道》的第一百二十八集。 关于正在影院热映的由詹姆斯 古恩执导、大卫 科伦斯韦主演的《超人》。麦高芬与抗体在观看完本片的云首映之后迅速录制了本期节目,一起聊聊本片与DC漫画中的超人有什么联系,电影做了哪些创新与改动,如何看待超人爱犬“小氪”的戏份,美漫改编相比于其他题材改编电影有哪些特殊性等等话题,欢迎收听。 欢迎加入本台官方听友群,在微信上搜索AfterCine ,添加好友即可申请入群。 欢迎在【豆瓣】app上收听我台节目。 主播:麦高芬 萨比西抗体 剪辑:麦高芬 合作推广: 我台和【饿了么】联名专属福利上线啦� 在【饿了么】APP搜索【散场通道】,在跳转页面领券下单,比正常外卖便宜6-10元! 下单时,若有其他饿了么红包或饿了么会员红包,能一起叠加抵用(下单能用店铺券和饿了么红包两个优惠!) 希望大家日常搜搜看,下下单,点外卖也是一种支持主播的方式� 时间线: 01:15 - 我们的“云首映”观影体验 04:55 - 我们观影前对“超人”与“DC漫画”的了解 06:20 - 我们对本片的预期 09:40 - 抗体的打分:5.5/10 11:25 - 麦高芬的打分:6/10 15:35 -----剧透线----- 15:55 - 本片的背景设定有哪些问题? 24:30 - 本片关于超人父亲“乔 艾尔”的重新塑造 27:40 - 本片中的“超霸 / 终极人 / Ultraman”与漫画中的原型有什么区别? 30:20 - 本片中的“超霸”与漫画中的“比扎罗 / Bizarro”有什么关系? 34:45 - 本片中大量配角的设计有什么问题? 41:20 - 本片关于超人身份的政治性的塑造 43:30 - 詹姆斯 古恩为何不适合执导《超人》? 46:20 - 本片的女性角色塑造是否具有冒犯性? 54:30 - “超人”的形象为何经久不衰? 60:30 - 电影导演与漫画粉丝的天然分歧 67:00 - DCU接下来的电影是否还值得期待? 涉及讨论: 《东方三侠》(1993) 《超人》(1978) 《银河护卫队》(2014) 《银河护卫队2》(2017) 《银河护卫队3》(2023) 《超级英雄》(2010) 《X特遣队:全员集结 / 新自杀小队》(2021) 《F1:狂飙飞车》(2025) 《瑞克和莫蒂 第八季》(2025) 《新蝙蝠侠》(2022) 《诺斯费拉图》(2024) 《傻密欧与茱丽叶》(1996) 《海扁王》(2010) 《超人:钢铁之躯》(2013) 《蝙蝠侠大战超人》(2016) 《美国队长3》(2016) 《和平使者》(2022-) 《闪电侠》(2023)

71分钟
9k+
3周前

VOL477.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

①:标题取自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关于这部话剧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线下去看。 ②: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他是中国现代剧作家及戏剧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 曾担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国立戏剧学院的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③:20世纪20年代初,曹禺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并于1925年加入了南开新剧团。 1930年暑假,曹禺转学进入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并深受中外文学戏剧音乐作品影响。 1934年,曹禺的首部话剧《雷雨》问世,该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并于《文学季刊》发表。 1935年3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曹禺甚表愤慨,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日出》。 1936年,曹禺应聘成为了国立南京戏剧学校的教授,并于1937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原野》。 1938年,曹禺与国立剧校师生从长沙出发前往重庆,并创作了剧本《黑字二十八》。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立剧校奉令从重庆搬迁到江安,曹禺在江安生活期间创作了《北京人》。 1946年,曹禺和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 ④:1956年,曹禺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了印度和日本,后于1960年创作了《胆剑篇》。 1968年,曹禺成为文化大革命中“大批判”运动的目标之一,在压力下病倒并住进协和医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曹禺在1978年发表了《王昭君》。 两年后,70岁高龄的曹禺担任了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于1980年访问了英国,同年2月访问了法国巴黎,4月访问美国。 1996年12月13日,曹禺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⑤:曹禺的戏剧创作主要涵盖揭露社会问题、揭示人性内涵和探讨自由主义等主题; 创作手法包括生动的人物塑造、充满诗性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意象营造以及对古典戏曲艺术和对契诃夫静态美学的借鉴。 曹禺认为戏剧创作应该从生活出发,传达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并以艺术形式呈现。 曹禺不仅为中国的戏剧发展和戏剧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舞台上也持续受到关注; 曹禺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日文、英文、韩文、越南文等,在海外广泛传播。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将曹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⑥:夏末难耐,表面是因为天气烦热,但若自问,还是缘于处境。 处境胶着,结果又尚未显露,难免心生疑惑。疑惑令人不决,不决又生烦恼。 ⑦:这期播客是昨天录制的,也就是7月10号周四录制的。做了酸奶水果桶,超级消暑降温。

141分钟
64
3周前

第五十二期:颜值内卷和审美格调,鸟类冠羽的这点事儿

从朋克风竖起冠羽的凤头鹦鹉到梳起优雅发髻的戴胜,这些"头顶有戏"的小家伙们可不是为了取悦两脚兽的审美,它们的冠羽是经过千万年T台走秀(自然选择)和相亲大会(性选择)打磨出来的实用装备。 冠羽既是鸟类的"心情晴雨表"(兴奋时炸毛,害怕时贴头),又是"健康检测仪"(寄生虫会让羽毛暗淡),还能当"防身武器"(突然展开吓退捕食者)。 达尔文老爷子早就看穿一切:鸟类搞这么花哨纯粹是因为"异性相吸"的审美。但现代科学家用草雀实验玩出了新花样——给从没有冠羽的草雀戴上人工小帽子。结果雌鸟们对白帽子帅哥一见钟情,活像追星少女见到爱豆,把82%的时间都花在"白帽子欧巴"身边。而雄鸟的反应很直男:"光头的妹子才是真爱"。 这个实验还暴露了草雀时尚圈的潜规则: 1. ​白色yyds​:就算祖上八代没戴过帽子,骨子里还是觉得白羽毛最潮 2. ​颜值即正义​:实用功能(如筑巢用的白羽毛)会偷偷变成审美标准 3. ​性别双标​:雌鸟看脸,雄鸟看...至今没搞懂在看啥 下次见到炸毛的凤头鹦鹉,别忘了它可能正在用冠羽发朋友圈:"今天也是精致鸟鸟呢~" 这些随风摇曳的羽毛,每一根都是进化论写的诗集,比人类任何时尚杂志都更有内涵。毕竟,人家玩"头上风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用树叶当遮羞布呢! 头戴白色冠羽小帽子的斑胸草雀 冠鱼狗 Crested Kingfisher(Megaceryle lugubris) 八哥 Crested Myna(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黄颊山雀 Yellow-Cheeked Tit(Machlolophus spilonotus) 太平鸟 Bohemian Waxwing(Bombycilla garrulus) 白喉红臀鹎 Sooty-headed Bulbul(Pycnonotus aurigaster) 凤头䴙䴘 Great Crested Grebe(Podiceps cristatus) 戴胜 Eurasian Hoopoe(Upupa epops) 所有照片来自鸟瘾综合症团队 BGM: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Scott McKenzie Forrest Gump (The Soundtrack) 1967 ------------------------------------------ Summer Wine Nancy Sinatra & Lee Hazlewood Nancy & Lee(1968) Reference: * “A Taste for the Beautiful”: Latent Aesthetic Mate Preferences for White Crests in Two Species of Australian Grassfinches | January 1999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52(6):792-802 | DOI:10.1086/286209 * Andersson, M. 1994. Sexual sele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N.J. 欢迎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加V :hotpeaker

29分钟
99+
3周前

第45期:投诉举报污染有用吗?

本期我们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梦迪教授分享她关于环境治理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研究。 01:12为何选取环境经济学作为研究领域?如何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03:35 您最近在AER和PNAS发表的论文研究了公众投诉和信息公开对环保治理的影响。能否简要介绍这两项研究的逻辑和发现? 07:20 研究背后的方法逻辑是什么?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干预、如何识别直接与间接影响? 11:30 举报企业污染行为有什么一手经验? 14:30 公众投诉对环保治理的机制是什么? 20:26 由上自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效益、劳动力、技术选择有何影响? 24:00 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的监管有何异同? 28:10 在推进环境改善的同时,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 35:26 双碳目标的监管和污染监管的区别? 39:59 中国环境规制和国外环境规制的异同和效果 45:33 未来环境大数据的发展会给环境监管带来什么影响? 50:00 经济学和环境学的学科范式在新技术在如何发展 56:14 年轻研究者从事环境管理政策研究需要什么能力? 碳笑风生关注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技术、政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大家可以在小宇宙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Pod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我们同步更新的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会有更多的专业讨论。大家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微信公众号“环境科学与政策”联系我们。 开场、转场、结尾音乐来自The Podcast Host and Alitu: The Podcast Maker app.

60分钟
99+
3周前

Why Women Kill? 对话音乐剧SIX凯瑟琳皇后们

“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离婚、斩首、去世;离婚、斩首、幸存)”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儿时的米莉·威洛斯(Milly Willows)与丽兹·埃默里(Lizzie Emery)记住了都铎王朝皇帝亨利八世与皇后们的故事——这六位皇后,两位被处死,两位被离婚,一位难产而死,仅有一位幸存,其中的一次离婚还引起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决裂以及宗教改革。几百年来这段戏剧性的历史始终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传统叙事中,皇后们总是历史的注脚,她们的人生与情感从未被真正讲述。 音乐剧《SIX》正是以女性视角重说这段著名的爱恨情仇。它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已上演近三个月,仍热度不减。当皇后们终于走到台前,人们看到的不只是男人的历史(History),而是鲜活的生命记忆与她们的人生故事(Herstory)。 澎湃新闻《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今年六月刚刚前往伦敦举办了中英对话系列主题活动。本期《如此城市》继续踏浪而行,对话英国音乐剧演员米莉与丽兹。我们来聊聊《SIX》如何“旧瓶装新酒”,搭起中国观众与这段英伦往事之间的情感桥梁,两位还谈及如何在舞台上演绎女性角色,从这些皇后身上汲取的女性力量,以及她们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奇遇。

40分钟
99+
3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