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1、本集主要回应一些听友留言。 2、如何看待宠物盲盒? 3、香港是文化沙漠吗? 4、什么是一部作品的完成度? 本集音乐 Wiener Philharmoniker/John Williams《Imperial March (From "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上集回顾 70. 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蔡澜? 《八分半》每周三、周五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问题和建议
赤子情怀、温柔、惆怅和隐秘的辛酸。长大后与安徒生重逢时,发现这位常常被简单视作“儿童文学家”,确实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作家之一。杨稚梓在《安徒生,故事的影子》中提示我们,安徒生的作品属于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不仅从题材上体现现代性的方方面面,而且常常蕴含着多种意义层次,为读者提供多元的阅读视角。很多微妙的意义,童年的我们初次阅读安徒生时可能觉察不到,长大后重读或许能够隐隐约约体味到一点,只有在对作家及其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后才能明白。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安徒生,故事的影子》作者杨稚梓,一起聊聊安徒生其人、对他背后的时代、美学和童话的意涵,及历代读者们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和分享。 本期嘉宾 杨稚梓,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硕博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2019年起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重点为童话和安徒生研究、托马斯·曼研究。译著有《陛下》《一个好地方》等。 【本期时间轴】 [01:55] 童年的我们阅读格林、安徒生都在读什么? [11:00] 你所熟悉的很可能是“假的”安徒生故事 [20:15] 安徒生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6:16] 写作《安徒生:故事的影子》的契机 [38:00] 《丑小鸭》和《海的女儿》都是安徒生在做自我表达? [51:00] 安徒生作品中的孤独和悲伤源自什么? [59:40] 安徒生作品里的宗教意味会给中国读者的阅读带来误差吗? [01:06:00] 7是个童话数字,在童话中有哪些特别的象征含义 [01:14:20] 作者的弱点让其更可亲。安徒生作品的现代性 [01:20:40] 部分关于美人鱼形象的典型创作 [01:39:00] 装帧、设计、纸张、插图……构成一本好书的其他要素 图书简介 《安徒生,故事的影子》带领读者走进童话名篇的历史来处,以哥本哈根市民阶层的交流互动为透镜,解读安徒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越界者”原型(如丑小鸭、人鱼)。重审了克尔凯郭尔对安徒生的批判,梳理了安徒生作品对托马斯·曼文学创作的影响,并通过精神分析与文化环境研究,还原了安徒生如何创造他独具魅力的跨文化乌托邦。安徒生童话的永恒魔力,恰恰源于其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凝视——当启蒙承诺的“进步”沦为机械重复,《皇帝的新衣》中孩童的呐喊,仍是这个时代一面犀利的镜子。 全书兼顾学术深度与叙事张力,既为文学研究者提供方法论范例(如童话诗学体系的构建),亦为大众读者开辟理解经典的新入口,在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其人其作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价值。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一周心情小记 MIXTAPE Vol.20 我们保持距离,才能保持联系... 一周歌单: 「 Mon. 」World's End Girlfriend - 水の线路 (诗_吉野弘“生命は”より _ 朗読_ペ・ドゥナ) 「 Tues. 」Black Country / New Road - For the Cold Country 「 Wed. 」Fred again.. / Angie McMahon - light dark light 「 Thur. 」McKinley Dixon / Alfred. - Mama's Home 「 Fri. 」Fred again.. / Angie McMahon - Angie (i’ve been lost) 「 Sat. 」井上大輔 - I FEEL COKE 「 Sun. 」Mt. - Lecture On Nothing
从雄鹿裁掉利拉德、签下特纳开始,今夏的自由市场彻底疯狂。那么詹姆斯会让这一切变得更疯狂吗?
断更一年多后终于复播!感谢大家的等待! 本期节目邀请到好友丁丁张聊聊他的新书《强光直射》,金句满满,值得反复阅读。 7月6日周日下午14:30,丁丁张《强光直射》新书首发签售会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商城店)举行,欢迎大家来玩!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业 客服回应消费者质疑小米YU7“偷改配置” 苏超赞助商数量达到27家 “苏超”官方旗舰店入驻京东 环球音乐与陶喆及伟大文化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部分青年消费者大额借贷现象增多 阿里健康科学减重标准发布 印度歌手成全球粉丝最多艺人 优衣库×上海博物馆快闪店启幕 罗马仕又换回之前法定代表人 英国试验显示:四天工作制或对企业盈利有利
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但疼痛是这句话最好的反例。今天,我们聊疼痛,这个生命深处的话题,似乎难以触及。 本期嘉宾陈冲,一位决定从事科学研究的麻醉医生。他过往的代表性研究是发现安慰剂镇痛的相关机制。疼痛因生命而起,而生命本就有一套面对疼痛的法则,这或是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的觉醒——荣格。 本期嘉宾 陈冲 西湖大学医学院 麻醉与疼痛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特聘研究员 本期主持 关关 / 沈是 时间轴 01:28 慢性疼痛 08:32 疼痛可以测量吗? 12:32 术中知晓 17:51 疼痛的机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 20:19 阿片类药物 25:32 为何转向研究? 30:00 安慰剂效应 36:10 疼痛和抑郁 41:10 和疼痛共处 47:37 嘉宾推荐 推荐 《伤痕之歌》海德·瓦莱奇 著 电影《夺命手术》Awake 导演:卓比·哈罗德 音乐 开场 《浪漫曲》柴可夫斯基 结尾 《夺命手术》片尾曲 嘉宾简介 陈冲博士于2014年至2018年在奥地利科学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德国科学院院士Peter Jonas教授。2018年至2024年期间,在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及阿片类受体,相关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院长奖学金,以及国际麻醉研究协会(IARS)职业发展奖(IARS Mentored Research Award)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Science、 Neuron、 Cell Reports等顶尖学术期刊;同时受邀担任Science、Nature Neuroscience、Cell Reports、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 ———————— 西湖大学公共事务部 出品 [email protected]
《F1狂飙飞车》于近日登陆国内院线,并难得地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作为一部投资高达3亿的好莱坞商业大片,《F1狂飙飞车》用最刺激的方式展示了F1运动的魅力。在追求极致速度的同时,也在挑战生命极限。这不仅是单纯的体育运动,更是一场关于资本商业和人类勇气的博弈。 《F1狂飙飞车》的幕后有哪些故事?它对F1运动的呈现是否真实?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F1电影?自由媒体收购F1后,这项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下F1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F1狂飙飞车》,为大家揭开真实F1的面纱。 《F1:狂飙飞车》(约瑟夫·科辛斯基,2025) 嘉宾: 117 《飞驰圈》主播,B站赛车知名up主,汽车赛事解说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F1:狂飙飞车》(约瑟夫·科辛斯基,2025) 时间轴: 00:02:37 电影副标题"狂飙飞车"的宣发作用 00:05:06 《F1狂飙飞车》的幕后制作 00:11:10 真实F1车手在电影中的真情流露 00:14:11 视觉效果是《F1狂飙飞车》的最大亮点 00:21:34 CG与实拍结合呈现真实赛车场面 00:27:17 《F1狂飙飞车》剧情编排对F1运动的参照 00:32:16 《F1狂飙飞车》中人物塑造的缺陷分析 00:41:16 感情戏对电影的负面影响 00:45:07 《极速风流》与《F1狂飙飞车》对比 00:50:11 《永远的车神》中的F1英雄叙事 00:53:47 《极速求生》作为最佳F1纪录片 00:58:26 舒马赫时代后F1运动的问题 01:02:48 自由媒体集团的年轻化改造 01:09:05 中东石油资本对F1运动的入侵 01:16:52 中国F1运动发展现状 《极速风流》(朗·霍华德,2013) 涉及作品: 《F1:狂飙飞车》(约瑟夫·科辛斯基,2025) 《GT赛车:极速狂飙》(尼尔·布洛姆坎普,2023) 《极速风流》(朗·霍华德,2013) 《壮志凌云2:独行侠》(约瑟夫•科辛斯基,2022) 《创:战纪》(约瑟夫•科辛斯基,2010) 《霹雳神风》(约翰·弗兰克海默,1966) 《永远的车神》(阿斯弗·卡帕迪尔,2011) 《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剧集纪录片,2017-2025) 《永远的车神》(阿斯弗·卡帕迪尔,2011)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Ed Sheeran —— Drive 中插:Hans Zimmer —— LiningUp On The Grid 结尾:ROSÉ —— Messy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黄哲成
本期嘉宾Zoey,跟我们分享她所经历的一段自恋型虐待关系,以及这位自恋型伴侣如何在关系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家庭疗愈教练,辅导母亲育儿和青少年。 Zoey的分享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跟大家分享“疗愈型”自恋伴侣的几个特征;第二部分讲述经历分手后如何处理身心的议题;第三部分探讨维权和助人行业中的“双面人”。 这一期是分享的第三部分,第一期详见《Zoey:当海外精英变成疗愈教练,PUA也披上了白袍》,第二期详见《Zoey: 从癌症威胁到重度抑郁,跟自恋型伴侣分手后我绝处逢生》。 【本期话题】 02:36 一个人先有自恋的倾向,他才会使用心理学的技巧满足操控的欲望 11:25 深刻体会了女性发声和维权的艰难,我为何选择继续分享我的经历 23:25 当疗愈和发声的道路上遇到反复,如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陪伴 37:27 打破认知失调的关键是需要持续性的确认和认可,而不是自我反思 41:25 理性压过感性让人难以识别危险信号,直觉可以给到我们快速直接的反馈 42:55 语言有太多的迷惑性,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 45:07 自恋型人格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无法通过知识去改变 49:18 对“名校精英”祛魅,一个人的背景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品质 50:36 国内外心理疗愈行业鱼龙混杂,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小心鉴别 55:42 作为疗愈行业从业者,是否可以把公共人设和私人生活分开? 【相关资料】 婚恋中的有毒关系: 浮夸型自恋: 《小爽:自恋伴侣出轨后,打破对他的滤镜是一段痛苦面对自己的过程》 《Alicia:我是”小镇做题家“,从自恋伴侣身上看到理想的自己》 脆弱型自恋:《Alexa:爱上一个脆弱型自恋者是一场自我感动的执念》 忽略型自恋: 《小鱼儿:想跟自恋伴侣体面离婚,忍让换来的是得寸进尺》 《小鱼儿:忽略型自恋伴侣使你拼尽全力,仍感觉可有可无》 《小鱼儿:我是如何跟忽略型自恋伴侣成功离婚的》 公益型自恋: 《公益/助人行业的自恋者:以爱之名的剥削》 《Zoey:当海外精英变成疗愈教练,PUA也披上了白袍》 《Zoey: 从癌症威胁到重度抑郁,跟自恋型伴侣分手后我绝处逢生》 友情中的有毒关系:《丁丁:自我觉醒后,发现自己朋友很多却更加孤独》 职场中的有毒关系: 《Kath:辨别职场隐形暴力,反抗毁人语言陷阱》 《丁丁:有毒职场榨取超额情绪价值,一人公司拆除内耗系统》 原生家庭有毒关系: 《Jane:打破自恋家庭中替罪羊的角色,我开始建立完整的自我》 《丁丁:只有打破对自恋父亲的完美幻想,才能停止在别人的爱中寻找价值》 《丁丁:自恋家庭摧毁了部分真实的自我,深入的情绪反刍可以使死去的部分重生》 《丁丁:只有把创伤一层层掀开,才能抵达超越父母的彼岸》 《丁丁:间歇性断联后,如何跟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重建联系》 多元性别有毒关系: 《Dodo:打破了认知失调,我才看到了自恋型伴侣隐蔽的精神操控》 《Dodo:疗愈有毒关系,我是如何走出“受害者”情结的?》 《小可:爱上一个有致命吸引力的女生,我赌上了一切》 《Joey:陷入有毒关系先要自救,而不是自省》 《Rocio:前任的频繁出轨是如何把我训练成福尔摩斯转世的》 【新书资讯】 【支持创作】 爱发电 搜索“邱后算账” 【互动分享】 欢迎把你的想法、感悟和问题发至:[email protected] 【加入社群】 添加wx:mollyqiuctb,备注:社群+入群原因,即可申请加入社群信息,有机会和更多小伙伴交流相关话题和参与到更多精彩活动中来。 【节目介绍】 主题曲&结尾曲:My Body Knows by LeAnn Eriksson 其他收听平台: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小宇宙|爱发电 搜索“邱后算账” 邱雨薇:CouragetoBecome创始人|咨询师|媒体人 邱后算账:从对话中去探索爱与关系的不同可能性 公众号: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微博:咨询师雨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