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的人】 佟晨洁 叶小丝 Jean 【时间轴】 01:55 姐妹私董会群聊热议:换金热潮 08:07 偷换了儿子金镯我妈直接爆哭 13:12 选礼不再烦恼,送礼界有哪些硬通货? 21:49 别人卖出我买进,高蕾直呼“带不动” 32:27 读信环节:结婚6年,老公朋友成了婚姻刺 【剪辑】 王俊翔、梵一如 【片尾曲】 黄龄 - 免我蹉跎苦 【制作】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本期时光探宝人: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馆长 郑晶 主播:宝藏姐姐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时间轴— 节目摘要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与促进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馆长郑晶强调了在有限藏品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多样展览和教育项目,以及公众参与活动,增强博物馆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大运河博物馆致力于呈现运河的过去、现在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展示沿岸城市变迁、非遗技艺传承及运河相关艺术品,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馆长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视,及通过展览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愿景,体现了其对公众教育的承诺和对博物馆未来发展乐观的态度。 章节速览 l 00:00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探索大运河的开凿历史与文化价值 本期节目访问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馆长,讨论了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原因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全时段、全流域、全方位的方式展示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文化,以及它对百姓生活带来的美好影响。此外,还提及了博物馆如何在有限的藏品中展现差异性,反映其使命,并吸引观众。 l 02:09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及其博物馆选址的考量 对话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大运河博物馆的选址进行了深入讨论。大运河不仅是连接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国家命脉,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国家制度、漕运、艺术和非遗等多元内容。因此,建立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成为讲好运河文化的重要方式。扬州作为运河的原点城市和申遗牵头城市,因其仍活跃的客运和货运功能,以及三湾的水工智慧,成为大运河博物馆的理想所在地。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大运河的线性文化遗产,还通过与古运河的近距离接触,体现了运河作为“活着的文物”的独特价值。 l 05:27大运河的当代意义及其博物馆的收藏理念 对话围绕大运河的当代价值以及为何建立大运河博物馆展开。强调大运河不仅是历史遗迹,还具有当下性,如在很多地区仍然承担货运功能。因此,博物馆不仅收藏运河的过去,也记录其现状,包括现当代艺术品和水利图等,旨在全面展示大运河的历史和精神。 l 07:15博物馆与城市的双向赋能: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 对话探讨了博物馆与城市之间的紧密关系,特别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对扬州的影响为例。博物馆不仅成为扬州新的文化地标,通过讲述大运河及其流域的历史,还提升了城市的文旅吸引力,使游客在扬州的平均逗留时间增加了约4小时,从而带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博物馆的展览也为当地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滋养,引入了国际级展览,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双方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博物馆为城市赋能,城市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和观众基础。 l 10:16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示与承载 对话围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开,探讨了该博物馆如何承载和展示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历史及其对公众文化的反应。博物馆通过各种展览和方式,呈现大运河的宏大主题,让观众了解这条古老而年轻、至今仍在使用的运河。此外,还提到了博物馆从零展品开始,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和文物征集,最终成功开馆的过程。 l 12:27大运河博物馆:以创新手法展现运河前世今生 大运河博物馆通过14个展厅,以立体化、多维度的方式展示大运河的历史与发展。特别是主题展览“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在一号展厅中,不仅使用丰富的文物讲述大运河的故事,还运用新的考古发现和大型不可移动的遗址遗迹作为中心展品,结合小型展品进行组团化展示,创新解读文化遗产。观众可以通过展览深入了解运河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当代的重要性。 l 14:46大运河博物馆文物及其教育意义 对话中讨论了汴河周桥遗址的一个剖面以及大运河博物馆是否有明星文物的概念。通过描述展示细节和对运河疏通历史的解读,强调了每件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故事构建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以文物的等级或精美性来定义其价值。博物馆通过这些文物传递其教育宗旨和使命,指出每件能够良好讲述相关知识的文物都是明星的。 l 17:37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及其文物的独特价值 讨论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文物的独特价值及其对讲述大运河故事的重要性。强调了不同博物馆因其特定使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物来讲述各自区域或主题的故事,比如南京博物院专注于江苏地域文明,而大运河博物馆则致力于阐释大运河相关信息。指出大运河博物馆的差异化和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满足了公众对多样化博物馆产品的需求。 l 19:32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差异化展览策略 在一号展厅,观众可以通过文物了解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功能。而二号和三号展厅则采用创新的展览形式,分别通过模型和沉浸式体验、历史城市景观在线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呈现大运河的发展史及其与城镇、人民生活的关联。这种差异化展览策略,为观众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综合类历史博物馆的全新体验。 l 21:47博物馆:了解地域文明历史的窗口 对话强调了博物馆在了解一个地区或城市历史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文物,更是为了理解地域的文明和历史。通过博物馆的展览体系,人们可以快速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如南京博物院展示了江苏地区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而陕历博则展现了陕西自古以来的历史。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展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来讲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强调了文物与地域文化的深层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如建筑形式还原和非遗活态化展示,来传达更深刻的历史意蕴。 l 25:10博物馆的转变:从研究到关注观众体验 对话围绕博物馆的角色转变展开,强调了从专注于研究到更加关注观众体验的转变。特别提到了运用数字化和多样化展示方式,如静态和动态呈现,以及非遗馆的设立,以丰富立体地展现文化。此外,讨论了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维度展览反映大运河的不同方面,以及运河与世界知名运河城市之间的相通性和交流互鉴。最后,提到了为低年龄段孩子设立的实体型趣展厅,体现了博物馆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关注。 l 27:32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魅力与展览特色 对话讨论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及其展览特色。博物馆设有专门展示生态、自然与动物的展厅,反映了大运河的生态多样性及其沿线生态修复的进展。此外,博物馆还通过非遗展厅展示了大运河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与单个区域非遗的多样性差异。特别提到的是,博物馆运用现代技术和审美,使古老主题得以新颖呈现,如紫禁城专题展览和互动体验项目,包括VR多媒体体验和5D电影,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运河四季美景和历史变迁。 l 30:33博物馆数字化: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对话围绕博物馆数字化展开,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及其对文物展示和观众体验的提升作用。讨论中提到,数字化技术不仅能解决单凭文物无法完全诠释的问题,还能以更宏大的视角和不同的视野呈现历史信息,从而增强观众的沉浸感。以大运河博物馆的5G大运河项目为例,说明数字化项目不仅是一次视觉冲击,更是基于大量历史调查和科研成果的深度内容呈现,强调数字化应以内容实质为核心,而非炫技。此外,还讨论了数字化内容作为记录和展示当代文化之美的重要性,以及博物馆在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及当代文化方面的作用。 l 35:39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与城市系列展览 对话围绕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体系展开,特别强调了博物馆通过系列展览展示与运河相关的重要城市及其历史变迁。展览聚焦于运河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维度探讨城市的发展。提及了已举办的洛阳、大都、东京等城市的展览,以及即将举行的临安展览,旨在反观和比较古今城市发展的异同。 l 38:29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与艺术系列展览 对话围绕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和艺术展览展开,包括国内和国际的运河艺术、扬州画派300年展览、莫兰迪、黄永玉、齐白石等艺术家的展览,以及聚焦于文化遗产如布达拉宫、麦积山、永乐宫的展示。此外,还提到了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合作的展览,以及世界文化系列如秘鲁马丘比丘的展览,强调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l 45:41大运河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亲子参观策略 对话围绕大运河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展开,强调博物馆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展览如实地展览和“大明都水官之运河迷踪”,博物馆针对低幼和高年龄段孩子设计了特定的教育活动,如剧本杀和密室逃脱游戏,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讨论还提到了家长在引导孩子参观博物馆中的角色,强调减少目的性,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博物馆,以及家长在参观前应做足准备的重要性。 l 51:15博物馆亲子教育及差异化发展策略探讨 对话围绕如何让亲子家庭更好地参与博物馆活动,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差异化策略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展开。讨论指出,博物馆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合适的展览和活动,以激发他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同时,强调博物馆的差异化发展,即使藏品量不如大型博物馆丰富,也能通过独特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吸引观众。此外,提到了利用数字化手段,如线上展厅,来增加博物馆的可访问性和互动性,以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博物馆的活动。 l 57:21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经验分享 在博物馆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相对较少,而大多数博物馆,尤其是新建的博物馆,藏品量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藏品中做出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并且实现博物馆的使命,吸引观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通过大运河博物馆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团队年轻化、创新策展思路以及与观众群体产生共情,克服初期人员不足和经验缺乏的问题,逐步建立起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博物馆。管理者强调,即使观众可能对大运河的历史知识不甚了解,但通过参观,他们能感受到大运河的美丽以及生活在运河两岸人民的幸福感,这正是博物馆希望传递的核心感受。此外,管理者也分享了在博物馆工作中获得的幸福与满足感,以及对博物馆未来发展和公众幸福的展望。 【背景资料】 【2021年6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之前对陈薇教授的采访】大运河究竟给这些沿线的城市和建筑带来了什么?或者说,是如何成为了世界上独特的运河文化?在今天得到大力保护和利用的情况下,未来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带着这些问题,江苏交通广播网记者李汨汨专访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 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陈薇教授。 戳链接:2021年采访陈薇教授 【2021年6月16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之日直播】 戳链接:《听,大运河的声音》(页面里有这次直播的文字和音频) 《门道》周边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视觉设计:赵月茹 lady 本期节目的最后,要特别感谢几位朋友 lady:因为一些原因,这期的海报可能出不来,我在朋友圈求助后,她挺身而出。一直熬到0点。我实在不忍心让她为这个熬夜。所以请她别熬了。我感动的不仅是她为《门道》熬到深夜,更因为在我求助的第一时间,她伸出援手。甚至,在我放弃海报以后,又默默做了一个小时,给了我这一版海报。因为,我最后琢磨标题的时候,还是把“因运而生”改成了“应运而生”(我又不忍心让她再改了),无法放到前面使用。所以,lady的这版海报,成了我的珍藏, 赵月茹 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竟然还为《门道》继续肝到深夜,让我在放弃本期做海报以后,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山今:也是伸出援手的第一个朋友,很感激。 最后,为什么一定执着要每一期节目都出一张海报?因为,我觉得值得。也许,很多年以后回望这段人生,疏忽一瞬,只留短短若干张海报吧。 谢谢大家!
一场由AI驱动的变革,或许正在改写短剧内容创作的规则。 近日,一部由3到5人团队打造的有关“我在另一世界送外卖”的AI短剧在小红书狂揽90万流量。一群技术派制片人正用AI技术重构游戏规则,他们将制作成本压缩90%,让玄幻场景以像素级精度呈现。本期,我们来聊聊AI的不断发展对短剧的影响是什么?各位听众看过AI短剧吗?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1:15 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超越电影票房 02:54AI短剧制作成本只需传统剧集的十分之一 04:58AI演员不会“塌房” 06:03摸索“人机协作”的流程 07:38AI技术能取代人吗? 文字作者:揭书宜 播客编辑:阿贵 嘴不瓢的李同学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
周轶君,纪录片导演、写作者。 走过那么多国家,我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其实是一个国家对公民的定义,是一种文化对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最好的教育,都是适合自己的土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来改良自己的教育土壤。教育的改变,同样从具体的细节开始。 2019年和2024年,周轶君用两季《他乡的童年》带我们前往世界诸国,探访当地的家庭、学校和公共空间,希望了解不同的教育形态。 在德国和法国,孩子们早早地接触到了古典音乐和哲学;在日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被不断教导集体社会的观念和意识;在新加坡,学生们面临的是更早的分流和激烈的竞争。 成为母亲之后,周轶君开始不自觉地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她希望通过这趟旅程,给自己一个答案。在看到不同社会塑造的不同教育模式后,周轶君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国家对公民的定义,是一种文化对人的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 或许并不存在理想的教育,但或许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理想的答案。 【时间轴】 00:07 我们的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经不合时宜,轮到我跟孩子交流时,似乎也找不到新的方式。我决定到更大的世界里找答案。 03:19 芬兰的中小学竟然没有考试、没有排名,也没有标准答案。而地球另一端的新加坡,很多孩子从5岁到考大学之前每天都要补课。 06:17 法国的哲学课上,不超过10岁的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09:16 在以色列和德国,人们都告诉我,失败和犯错是教育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11:09 “尊重”“保护”“竞争”“自由”,理念的边界在细节处体现出差异。 18:19 究竟有没有最好的教育? 21:01 当教育的大框架没有改变时,能够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具体的人,和他们带来的细节的改变。 27:02 教育到底是旷野,还是轨道? 34:16 观察他乡的意义是什么?我教好自己的孩子了吗? 👇芬兰的森林课,老师让学生闻各种植物的味道、观察各种树木的样子,用想象力给这些植物命名。 👇新加坡的孩子展示他们的书包 👇法国哲学课的橡皮泥道具 👇柏林性教育课程的教学工具 👇新加坡的“怕输先生”
【本期嘉宾】丁佳敏、石展承 丁佳敏(特步户外潮流总经理) 石展承(毛巾少爷) 主播:潘乱(「乱翻书」主理人) ⏰【时间线】 01:41 不管是鞋子还是毛巾,很容易被人归类为所谓的传统行业。你们有考虑过不同的行业选择吗,是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又回到了家族的产业? 04:41你们回来之后,在公司内是个什么样的锻炼和成长路径? 08:19在品牌年轻化上,你们做过哪些“父辈看不懂但有效”的决策? 11:40为什么要做个人自媒体? 13:32 物价换算:我买这个东西,我得卖多少毛巾/鞋才能买到 15:34 在今天,哪些营销策略是有效的? 18:16 你们跟父辈是个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21:56 未来,你们最想为家族企业刻下怎样的新标签? 25:10 对同样面临接班压力的年轻一代,有什么能分享的么?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音乐:李小龙 - 好久不见(电视剧《武林外传》片头曲) 结尾音乐:虞霞/李小龙 - 侠客行(电视剧《武林外传》片尾曲TV Verison) 【关于「乱翻书」】 「乱翻书」是一档关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的圆桌对话节目。关心How和Why,以及少有人注意到的What。内容主要方向是科技考古、行业观察和前沿思考,研究公司的兴衰循环,希望能够为你带来信息增量。 「乱翻书」主理人是潘乱,代表作品有《腾讯没有梦想》、字节跳动/快手早期关键节点的系列特写。 【关于主播】 视频号/即刻/小红书:潘乱 公众号/播客:乱翻书 【图】▲新榜大会圆桌(左起:石展承、丁佳敏、潘乱) 微信公众号:乱翻书 视频号:潘乱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 tongxing717 本期编辑:怀杭
如今我们谈到“独角兽”创业公司,基本都会想到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市场。但在互联网普及之初,欧洲曾是重要的创业热土,而其中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字可能中国人更陌生——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在独立之后,把互联网和数字化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大力鼓励相关创业,而这里也的确诞生了诸多“独角兽”,并且形成了一个创业生态。其中的代表就是曾经风靡全球的Skype。 2025年5月5日,Skype将正式停止运营。它曾是拥有数亿用户的产品,并被巨头追捧,但最后一步步沉沦。它的兴衰,都留下了诸多遗产。 | 主播 | 肖文杰、约小亚 | 撰稿 | 常竣斐 | 时间轴 | 00:37 Skype已经是一个暴露年龄的标签 02:37 爱沙尼亚的“虎与龙” 08:42 启发Skype创业的前辈 15:13 只有eBay受伤的世界 23:25 第二个收购Skype的巨头 27:48内忧外患下的边缘化 35:26 Skype也有黑帮 | 延伸资料 | 早期的PC版Skype界面 2017年Skype灾难性的改版 The Skype Mafia: Who Are They And Where Are They Now? “How can they be so good?”: The strange story of Skype The Skype Founders’ Revenge Against eBay Skype rolls back its redesign by ditching stories, squiggles and over-the-top color PPT slides from eBay-Skype investor pitch eBay收购Skype:是否好联姻? How it all began? From Tiger Leap to digital society Startup Estonia: Why estonia Skype: What kind of infrastructure changes has Microsoft mad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Soviet Baltic Region 《商业就是这样》鼓起勇气开设听友群啦。欢迎添加节目同名微信,加入听友群,一起讨论有意思的商业现象。微信号:thatisbiz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请在添加微信后回答: 1,你最喜欢《商业就是这样》的哪期节目?为什么? 2,你希望听到《商业就是这样》聊哪个话题? 期待与你交流! | 后期制作 | 秋秋 | 声音设计 | 刘三菜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 音乐、荔枝、豆瓣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 YiMagazin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本期早咖啡为你带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科技动态,你将会听到: * 美国投资机构 a16z 试图与甲骨文联手收购 TikTok * 零跑登顶 3 月新势力销量榜 * 小米回应 SU7 安徽事故 * 清明假期租车预订量大幅增长 本期还有关于 Meta、OpenAI、老铺黄金、乐高乐园和迪士尼的新动态,欢迎收听! [点击这里]即可前往「声动早咖啡」官方小红书账号,查看《玩具总动员》30 周年主题时装秀的更多现场画面。 图:脱口秀演员 Norah 在主题时装秀现场 图:草莓熊玩偶在上海张园限时展览 感谢潘婷对本期内容的支持! 潘婷拥有 80 年科研积淀,以「秀发美学专研」为核心,用实验室级解决方案破解护发迷思: * 根源修护:聚焦发芯微观损伤,维他命原 B5 可以穿越 8-12 层毛鳞片,重建断裂发芯键; * 科研背书:唯一获瑞士维他命研究所认证护发品牌,强大科研团队,5+ 全球研发中心,200+ 潘婷科研人员,100+ 科研论文; * 实证有效:蕴含维维他命原 B5 的潘婷胶原泡弹发膜,使用 1 次,秀发维持 72 小时弹、韧、亮,28 天持续使用,根源改善发质。 点击获取 → 潘婷根据多年护发经验总结的《居家护发指南》 手把手教你判断发丝受损程度,也欢迎你将头发护理感悟分享在小红书。 声动活泼年度新节目上线! 我们的新节目——「Knock Knock 世界」上线啦!这次,我们倾全团队之力为 AI 时代的青少年做了一件微小但重要的事。 每期 10 分钟,从一个青少年感兴趣的现象谈起,涉及商业科技、社会人文等话题,解读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启发青少年提出自己的好奇。每周一、三、五早晨 6 点在各大音频平台准时更新。 🧧前 3 期内容可以免费试听。现在购买,还能享受早鸟价 292 元,2025 年 4 月 30 日之后,将恢复原价 365 元。现在就去节目主页试听吧 ↓ 小宇宙听友请点这里 Apple Podcast 听友请点这里 主播 Mengyi 幕后制作 监制:Zelin、Qianwen、Stella 实习研究员:小君、迪卡、楚欣、幸倍 运营:George 后期:沁茗 商业项目管理:Jolin 封面设计:饭团 商务合作:声动早咖啡等节目商业合作持续招募中,点击链接直达 声动商务会客厅,或者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声动活泼目前开放全职设计师、商业发展经理、商业内容策划、内容编辑实习生、早咖啡内容研究实习生,以及社群运营实习生等 6 个职位,详情点击招聘入口; 听众投稿:如果你了解身边日常现象的背后原因,欢迎投稿,你的发现可能出现在节目中; 成为会员:如果你在节目中有所收获,认可好内容的价值,欢迎付费 365 元成为会员,你可以免费收听声动活泼付费内容,同时每周获得一封节目外的观察手记。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东击西、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商业WHY酱、跳进兔子洞&跳进兔子洞第三季、吃喝玩乐了不起、不止金钱、泡腾 VC、反潮流俱乐部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打赏支持,或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朋友
灿灿与喜欢探索人生和正在系统做life coach的Jessie聊了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理想生活状态,真的有人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吗?卡戴珊与Taylor Swift的生活是理想生活模版吗?人一定要有role model吗? 「本期内容」 00:02:05:探索自我:30岁的我游戏人设大概是怎样的、到40、50的想法是怎样的? 00:05:24:寻找完美的role model:我与理想状态的匹配度评估 00:10:48:想成为卡戴珊和Taylor Swift:觉得她们的人生自由,她们的世界广阔勇敢,她光生活着就能把钱赚了 00:16:09:三十岁了人都有副业的: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生命力? 00:21:34:LIFE COACH:真的有人可以指导我如何生活吗? 00:37:51:都市职场、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平衡 00:48:40:自我觉察的力量:摆脱内心深处的限制性信念 「加入听友群」 请vx搜索添加bookish01 不可思议Bookish最近建立了「地区办事处」,已建立上海、深圳、杭州、西安,欢迎加入我们发展新的街道办事hood~ 之后会举办系列「线下活动」、「故事接龙」、「线上读书会分享」等,更多听友活动等你来与我们共同解锁! �悄悄话/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一个号外: 扯读节目即将迎来100期。感谢所有听友(以及未来的听友)对我们一路的支持关爱,也谢谢有你们陪着一起“扯”的moment~ 因此我们决定,在第100期时,倾听你们的声音,并设置“答听友问”环节,无论你对节目策划、选书、制作,还是主播们的播客日常,还是其他我们想不到的方面有疑问和好奇,欢迎留言,我们会整理出来,在百期时集中解答! 又到了踏青和追忆的时节。 前年清明,我们聊了聊轻松的话题,清明特辑:这是个……节日?!,彼时扯读刚刚复更,@桑夏和@Q 分享了包括清明节在内的节日趣事,而这一次,扯读元老@陈老师 和@包子 暂搁戏谑,从香港电影《破地狱》说开去,以电影为镜,凝视被日常掩埋(或选择性回避)的终极话题:生命、尊严、告别。 关于《破地狱》,你不会听到关于电影本身的评论,但大湾区人士兼资深电影爱好者陈老师会由此为我们解答电影中的“Hello文”谐音梗之谜,并牵出老中青三代香港电影人对生死的诠释。 关于生命与尊严,你不会听到谨小慎微、谈死色变,但“死亡教育”也许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希望从这里开始,死亡不再是讳莫如深的字眼,而是我们平视生活、珍视生活的小小节点。 本期节目涉及到的音乐—— 1.沧海一声笑 - 许冠杰 2.普度众生 -林家谦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陈老师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当爱的人死亡后,请允许我“走不出来” 💙看病不慌,养老不愁,理财不难!欢迎来到「深蓝保编辑部」,这是一档深蓝保旗下的播客节目,我们传递保险的温度,也分享生活的态度! 🎙️本期人物介绍 主播:莫莫,前香港财富管理经理,8年保险行业经验,不会销售的编辑不是好INFP 主播:斯斯,前广告人+ACGN爱好者,保险学专业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副业小天才 很多时候,我们都擅长庆祝新生,却对离别集体失声,但在这背后,不是对死亡的钝感,而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让悲伤自然流淌。 所以在清明这个时节,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关于离别的体验。不是那些形而上的死亡哲学,而是一些具体的、细微的、真实的困惑—— 当我们爱的人走了,微信对话框永远停在某个时刻,我们这些被留在原地的人,应该怎么继续往前走? 🎧时间轴 2:31 第一次真正地接触死亡:7岁那年爸爸走了,亲戚说是被我克死的 9:49 告别是个伪命题:原本规划好要参与我的人生,ta们都缺席了 14:53 我一个人开在深夜的高速上,只想着要回去给奶奶守灵 20:27 “紫色马甲”和“小鞋子”,都是离开的人给我们设置的隐秘开关 23:29 是玄学也是治愈:殡葬仪式,或许是给活着的人的慰藉 29:10 死亡不是离开,而是跳出了线性的时间,去往更高维的世界 36:31 我们用“持续性联结”来面对丧亲,任由悲伤自然流淌 44:00 亲人去世后,我们该怎么处理后事:死亡三证、社保、保险等 53:12 当我走后,我要留下很多很多爱,和很多很多钱 📔本期提到 * 持续性联结(Continuing Bonds): 是指与已故者持续的内在关系,面对丧亲时,与逝去的亲人保持联结,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一种健康的悲伤处理方式。 这种联结可以是对过去的怀念,也可以将逝去亲人的记忆融入到现在的生活中。 * 死亡证明: ①经医院治疗身故,医院开具死亡医学证明、病历等相关资料 ②在家中自然死亡,由当地村委会、居委会开具 ③交通事故,未经抢救身亡,由公安部门开具 * 火化证明: 带死亡证明到殡仪馆处理遗体后开具 * 户口注销证明: 带死亡证明、火化证、户口本等资料,到户籍地的派出所注销户口 * 财产继承(微信、支付宝、银行存款、股票、基金等): 家属需要准备好:证明继承权的公证书、遗嘱、(没有遗嘱)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继承人身份证件等 * 继承证明如何办理?(可从以下3个途径获取) ①到法院确认遗产权属 ②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协议 ③到公证机构进行公证 * 人走后,需要领取哪几笔钱? ①社保个人账户余额:职工社保(医疗、养老)、居民社保(养老)、公积金 ②假设因病死亡,并且买了养老保险:家人可以领到丧葬补助金、抚恤金 ②假设因工死亡,并且买了工伤保险:家人可以领到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④商业保险金:假设因病死亡,满足保单条款后,重疾险、寿险可赔付一笔钱,医疗险可报销医疗费;假设因意外身故,满足保单条款后,意外险、寿险可赔付一笔钱 * 如何借助工具,进行资产盘点? ①“云闪付”APP:一键查卡功能,可查到名下大多数银行信息,了解银行存款 ②“基金E账户”APP:可查询名下场外公募基金 ③“中国结算”APP或官网:可查询名下A股信息 ④“金事通”APP:可查询自己作为投保人和被保人的保单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保险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深蓝保」公众号 这里有最接地气的社保干货、有实时更新的保险攻略、有行业前沿的深度剖析,更有专业的规划师团队在线服务 如果你也有想聊的,或者有推荐的嘉宾,欢迎添加微信,加入听友群,一起探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 感谢你的收听,这里是深蓝保编辑部 我们传递保险的温度,也分享生活的态度,期待下期再会 : ) - 本节目由深蓝保出品 -
本期核心议题 人到中年,尤其对80后这代人来说,似乎总免不了一些集体性的焦虑。最近一个关于“高死亡率”的假新闻,虽是虚惊,却也实实在在地触动了神经。这背后是什么?是对衰老的恐惧,对身体不再“耐用”的切身体会,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坦白说,衰老是自然规律,身体机能下降是必然。与其沉溺于对皱纹、白发的伤感,不如理性看待。健康管理,比如体检、养生、买保险,这些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对自己负责的实际行动。恐惧死亡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重要的是如何有质量地活在当下,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资产。 职场上的“35岁危机”,加上AI技术的冲击,让很多人感到“经验”不再是铁饭碗。这也是现实。市场在变,技术在迭代,指望一招鲜吃遍天是不现实的。关键不是抱怨环境,而是看清趋势,主动适应。你的价值需要你自己去更新,去创造。经验贬值了,那就学习新技能;旧跑道拥挤了,那就寻找新赛道。怨天尤人最无用。 家庭责任、经济压力,这些都是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上有老下有小,是甜蜜的负担,也是需要用智慧和规划去承担的责任。焦虑解决不了房贷,也无法支付孩子的教育费。清晰的财务规划,理性的家庭分工,比情绪化的抱怨更有力量。 最终,所有的焦虑,指向的可能是对“失去价值”的恐惧。当传统的社会角色、职场地位开始松动,人生的意义感似乎也随之摇晃。但价值从来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定义的。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持续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积极主动地生活,这才是对抗虚无和焦虑的根本之道。 接受现实,管理自我,主动适应,创造价值——这或许是面对“凋零感”时,一个成年人最该有的姿态。 本期主播&嘉宾: 喵叔:素质不详的素质不详主播 (微博 @喵叔别狐说) 懒澡的杰基:80尾巴后B站社会建政类UP主 (B站 懒澡的杰基) 三三:一个90后中年女性 Jeffrey博士:动物学博士,熟悉各种中年动物的状态 时间戳导航 & 高能片段 00:00 80后死亡率假新闻引发的中年危机初体验 「“每20个80后就有一个去世?”虽然证实是假新闻,但身边已有同学离世…这消息确实让我长舒了一口气。」 →假新闻惊魂:“AI幻觉”意外点燃80后集体焦虑导火索。 01:44 死亡焦虑具象化:从同学离世到明星感叹 「胡歌说“人过40是生命倒计时”…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十而已还是倒计时:当预期寿命延长,直面终点的心理建设才刚刚开始。 04:00 衰老与永生的神话悖论:想要长生不老? 「女神求来永生,却忘了免除衰老与疾病…提托诺斯永久衰老,成为他与女神共同的折磨。」 →永生诅咒:赫西奥德故事新解,揭示人类对青春永驻的矛盾渴望。 06:39 “身体不像自己的了”:从滑膜炎到滑板摔脱臼 「30岁滑板摔一跤,手一撑地‘啪’就脱臼了…巨大的震撼,感觉这身体不像年轻时怎么折腾都没问题了。」 →身体背叛:机能衰退的切身体验,第一次感到“岁月不饶人”。 08:10 衰老双重奏:身体客观现实与心态主观变化 「衰老意味着你变成另外一个人,跟你以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甚至变得连我们自己都认不出来我们自己了。」 →面目全非的自我:当身体与心态同时“变老”,如何接纳这个“陌生”的自己? 10:09 80后夹心层:职场家庭经济三重压力叠加 「职场不上不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养孩子…国家还鼓励你多生…医保还亏空…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来。」 →扛不住的中年:深度剖析80后在社会结构中承受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13:20 AI浪潮冲击:经验贬值与“后劳动世界”焦虑 「AI正在加速将我们推向一个后劳动世界…使得80后拥有的十几年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经验贬值:当人工智能挑战传统职场优势,80后的未来竞争力在哪? 17:15 30+女性困境:年龄、婚育与职场歧视 「30岁失业找工作,未婚未育受到的压力和歧视非常大…企业预设你肯定会生孩子,付出成本太高。」 →职场隐形天花板:揭秘30+女性,特别是80后女性在求职中遭遇的现实困境。 21:41 “死亡推送”与灵活就业:信息过载时代的生存焦虑 「浏览器首页天天推“40多岁的人死了”…专门的讣告栏加深焦虑…灵活就业占比近亿,年轻人也卷入其中。」 →死亡提醒APP:当社交媒体精准投喂同龄人不幸,如何消化这份“电子榨菜”? 26:03 惜命模式启动:体力不支与“长寿但不中用”的恐惧 「骑车追不上90后被嘲体力不行…担心自己未来可能会变得长寿但不中用,尤其看到亲人中风后。」 →健康焦虑升级:从偶发事件到深层恐惧,对身体衰退和失能的忧虑加剧。 28:35 体检报告恐惧症:从不屑一顾到焦虑不安 「年轻时不看体检报告,年纪大了每次体检都焦虑,怕发现问题…报告像把人钉死了。」 →数字焦虑:当健康指标成为量化标准,体检从预防手段变为焦虑来源。 32:22 四十岁人生节点:认知颠覆与仪式感需求 「40岁后衰老会让你自己和生活都变得面目全非…办寿宴是公开宣誓‘我成为不一样的人了,请多关照’。」 →四十不惑还是更惑:探讨40岁作为人生分水岭的心理冲击与社会仪式意义。 35:14 代际称谓冲击:从“哥/姐”到“叔/姨”的心理关卡 「疫情期间第一次被人郑重其事地叫‘叔’,感到很震惊…开始认真对待这个称谓的变化。」 →称谓冲击波:被动接受身份转变,折射社会对年龄的刻板印象与代际认知差异。 40:21 养老困局预演:长寿的代价与伦理挑战 「日本养老经验:活得越久,病痛越多,死不了…可能导致自杀、虐待等惨烈伦理事件,照护者压力巨大。」 →长寿的代价:当预期寿命提高,如何面对失能、失智、失尊严的老年生活? 44:13 直面亲人临终:放手的艰难与对死亡的终极恐惧 「朋友父亲重伤无意识,家人不愿放手维持生命…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 →未知的恐惧:探讨临终决策的痛苦挣扎与人类面对死亡和虚无的深层恐惧。 48:42 讳疾忌医的代价:逃避焦虑与延误治疗 「CEO心梗猝逝,叔叔有症状拒就医终至癌症晚期…很多去世的人是自己把自己‘吓死’或‘拖死’的。」 →鸵鸟心态的代价:剖析面对疾病焦虑时的逃避心理及其致命后果。 53:45 全民养生潮:从泡脚枸杞到保险规划 「90后00后也开始泡脚买医保…年轻时投资健康保险,是为了在发生疾病时减轻经济压力。」 →健康投资学:养生年轻化趋势背后,是对健康风险的主动管理与经济考量。 58:20 猝死警钟长鸣:身强力壮为何也倒下? 「健身教练、体校校花突然离世…很多看似身体强壮的人反而容易受心肌炎等攻击,‘小毛病不断,大病不犯’?」 →健康反常识:探讨猝死现象频发与个体健康管理的复杂性。 01:04:06 中年创业者的黄昏:激情减退与AI时代的自我怀疑 「过了50岁,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下降,面对用AI和机器人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时的自己,力不从心。」 →被AI拍在沙滩上?:中年创业者面临技术迭代和精力衰减的双重焦虑。 01:07:16 退休失落感:身份剥离与价值感的重新找寻 「退休后面临社会角色改变、自我价值丧失…尤其经济下行投资回报降低,加剧焦虑,如何寻找新价值?」 →退休即失业?:探讨退休带来的身份危机与寻找生活新意义的途径。 01:11:05 老年生活畅想:从“老有所乐”到“高质量活着” 「不只想活得长,更想健康的、有质量的活…当身体不再健康无法自理时,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高质量的老去:超越物质需求,探讨老年生活的精神追求与生命尊严。 01:18:55 活在当下哲学:对抗衰老焦虑的父辈经验 「受父亲死里逃生经历影响,认为每天都是偷来的,要活在当下,好好享受,接受自己最好的状态。」 →活在当下的力量:以积极心态应对不可避免的衰老与死亡。 01:23:11 生育、意义与存在主义自救:我们为何而活? 「生育是生物学延续,但也可能加速衰老。最终,一是生死看淡,二是‘不服就干’,很多价值和意义都是自己创造的。」 →不服就干的存在主义:在终极问题面前,个体如何主动构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节目资源 理论参考: AI与后劳动世界理论 / 提托诺斯神话 (衰老与永生悖论) / 中年危机社会学与心理学探讨 / 存在主义哲学(关于意义与死亡) 文化映射: 胡歌“40岁生命倒计时”言论 / 春雨医生CEO张锐猝逝事件反思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关于青春与死亡) / 社交媒体“死亡推送”与算法焦虑现象 / 秀才等中老年网红现象 延伸阅读: 《变老》(西蒙娜·德·波伏娃) / 《最好的告别》(阿图·葛文德) / 探讨AI社会影响的相关报告或书籍 / 中年危机相关心理学自助读物 听众行动指南 1. 健康自查与管理: 定期体检,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不讳疾忌医,主动了解家族病史。 2. 风险意识与规划: 审视个人及家庭的保险配置(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财务准备。 3. 心态建设与调适: 学习与衰老、死亡焦虑共处的方法,尝试培养“活在当下”、关注积极面的心态。 4. 职场生存与发展: 保持对行业趋势(如AI发展)的敏感度,持续学习,思考个人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重塑,积极应对潜在的“35岁+”职业挑战。 5. 生命意义的探索: 思考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主动创造和体验生活的价值,而非被动陷入焦虑。 订阅渠道: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豆瓣播客 | 荔枝FM | YouTube | KKBox 互动方式: 微博@喵叔别狐说 / 小红书: 播客制作人喵叔 /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BGM: 片尾曲: 斌爸爸 – 《80后》 制作团队声明: 本期节目由一则关于“80后死亡率”的AI生成假新闻引发,旨在探讨80后群体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真实焦虑、压力与生存状态。节目内容包含嘉宾个人观点、经历分享及社会现象观察,不构成任何医疗、财务或职业建议。衰老、健康、养老等问题复杂且个体差异巨大,请听众结合自身情况理性思考,必要时寻求专业咨询。愿我们都能更从容、更有准备地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素质不详」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落实到带娃的实践上就是: 您用6年时间认真带娃,娃幸福地让您安心一生! 为了您和孩子明天的幸福,每周二、周四上午6:01分我们不见不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