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来了,这几期主打☝️吃瓜吃到爽。 本期是奇葩人物和渣男的一个小合集。除了第三个故事,其它都坐标海外。 你将听到: 00:38 老巫婆房东🧙♀️ 12:22 她到底做了什么,竟遭复仇者联盟联名抵制?! 26:59 24k纯骗、抠搜渣男 33:33 纯情女高遭受四眼袭击奇遇记 不得不让人感慨,现在奇葩、渣渣怎么这么多!或许“祝你所遇皆正常人”才是一句最好的祝福..... 【🎙️主播】 拿铁 / 美式 【🎵BGM】 * Sunny Side - Fulton Lee * whoa (mind in awe) - XXXTENTACION * Spring Rain - Oscar Dunbar * 西楼儿女 — AU 【📮听众投稿】 如果你也有渣男渣女、纯爱战神、奇葩人物等故事,不论长短,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Forget city strolls and coffee dates! Young singles are now foraging in fields. This wild vegetable hunt promises a fun, relaxed first encounter. We get to the root of the question: rustic romance or a muddy mess? / Chubby filters, good or bad (16:34)? On the show: Heyang, Steve Hatherly & Yushan
本期节目遭严重删减,已重新编辑,豆瓣IF Radio、喜马拉雅IF Radio、公众号 自娱自乐无限公司 可收听完整版!!! 望周知!!! 电影本身不错,聊天内容也不错,片荒可以看看
A marathon transcends a mere long-distance run. It serves as a potent catalyst for local economies, invigorates sports culture, and fosters unparalleled community cohesion. We explore a marathon's profound impact beyond the finish line. On the show: Heyang, Steve Hatherly & Yushan
In charge of hiring for your company? Go to Indeed and support our show by saying you heard about Indeed on this podcast. Terms and conditions apply. Hiring? Indeed is all you need. Go to https://www.indeed.com/aee Take our free English-level quiz here to find out what your current English level is. Do you love All Ears English? Try our other podcasts here: * Business English Podcast: Improve your Business English with 3 episodes per week, featuring Lindsay, Michelle, and Aubrey * IELTS Energy Podcast: Learn IELTS from a former Examiner and achieve your Band 7 or higher, featuring Jessica Beck and Aubrey Carter Visit our websitehere or https://lnk.to/website-sn Send your English question or episode topic idea to [email protected] Learn more about your ad choices. Visit podcastchoices.com/adchoices
进来女性议题电影扎堆上映,大家都很兴奋,想支持、想共鸣,觉得“终于轮到女性故事被讲了”。但真实观影体验下来有被感动的瞬间,但也有“这不就是营销做大了、实际很拉垮”的落差。 所以,本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聊聊最近我们看过的一些热播的女性电影。同时,你将会听到主播Roy从普通男性「女性电影的观影搭子」的视角出发,分享他的观影体验。 主播:Nina、Roy 核心讨论: 为什么我们觉得《还有明天》不全好看? 对普男来讲为什么《好东西》最好看? 男性会主动走近电影院观看女性电影吗? 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样的“女性电影”? 播客中提及的电影:《初步举证》《还有明天》《出走的决心》《好东西》《妇女参政论》
3月30日,春寒料峭的夜晚,巴斯特·基顿:电影的黎明讲座在朵云书院·戏剧店火热开展。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汤惟杰,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译者杨懿晶进行了分享交流,丰富的幕后故事让这位曾经只存在于黑白银幕上、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喜剧大师突然生动了起来,他坎坷而执着的艺术生涯令在场的所有影迷动容。 1895年10月4日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巴斯特·基顿与电影同龄,在默片盛行的20年代,他天马行空的作品和极具个人风格的表演深受大众喜爱,星光与查理·卓别林不相伯仲,却在30年代迅速陨落,黄金创作期仅仅维持了十年左右——阻碍他的并不是“江郎才尽”。杨懿晶从《巴斯特基顿:电影的黎明》一书译者的角度,结合自身一年多时间为翻译这本书所做的“功课”,多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造成这一电影史上重大遗憾的时代原因。 从事电影史研究的汤惟杰老师,带来了大量1920年代上海中英文老报纸剪报,原来,巴斯特·基顿(当时译成“裴斯开登”)与上海早在1923年就已结缘,《船长二世》、《将军号》等如今被公认为基顿最伟大的作品,当年都曾在上海的影院上映并收获赞誉,艺术作品的“世界零时差”早于我们的想象,这让现场的观众无比振奋。 中国电影资料馆组织了北京和苏州两地的基顿黄金时代影片展映,对基顿的喜爱溢于言表的节目策划沙丹听闻我们这次讲座,也发来了祝福视频。 (声明:由于现场技术问题,录音效果欠佳,以下是经剪辑保留的部分讲座内容,欢迎大家参加线下活动) 0:00 翻译基顿书籍的契机和经历 1:41 原书作者背景介绍 4:01 书中关于“女性电影人”和“菲茨杰拉德”的章节介绍 6:34 基顿名字的由来及“基顿三人组” 10:31 美国上世纪20十年代马戏团、杂耍盛行 13:18 基顿转行做电影 15:38 基顿进入电影圈的领路人:罗斯克·阿巴克尔 19:08 基顿晚年的创作坚持与电视的兴起 24:54 基顿与卓别林的交情和合作影片 30:12 基顿的拍摄风格 32:50 解读早期申报和字林西报对基顿等人的报道 40:07 基顿和父亲的关系以及合拍《陌生人》 41:55 解读基顿的《福尔摩斯二世》 43:42 解读基顿的《将军号》 45:42 沙丹VCR
2025东脱赏樱会时间决定啦! 时间:2025年4月5日下午1点 地点:新宿御苑 欢迎您来,喜欢您来(鼓掌 本期聊一个东京城郊出现的新设施和它的团队SKWAT,不过,聊到最后,感觉碰见了一个日本版脱线时间(? 对话参与人 唐一,罗二,周三 欢迎关注主页、微博@東京脱線時間、小红书@東京脱線時間 - 支持我们:购买东京😊😊地图 - 预计东京咖啡地图2025一定会上架的,请关注东脱各平台,上架会大声吆喝📢。 本期录音提到了以下信息: * SKWAT,以“如何活用社会中那些被忽略的缝隙”这一课题为前提,展开思考并实践的项目,发起人中村圭佑。在原宿及南青山做过很多项目,都掀起了城中文化热潮。最新的一个实践是受到JR东日本邀请,在龟有做了SKAC。 * SKWAT KAMEARI ART CENTER,简称SKAC, * twelvebooks,SKAC里的艺术书店。 * VDS,SKAC里的黑胶店。 * 中目黑高架下,沿着东京东急线和JR山手线高架轨道下方开发,网站也做得非常酷炫,是一种都市生活里缝隙空间再利用的成功商业案例。 * CIBONE,尤其提到在表参道GYRE里和Hay挨着开的店里,选品由小反而见大,超绝审美品味,能在有限的数量里买到很有用的家具和家居。 * VACANT,永井祐介于2009年创立的一个空间与工作室, 从2009年起,持续运营至2019年的,「Vacant」以原宿的项目空间为据点,策划展览等文化活动。 补充阅读:SKWAT和Lemaire合作的新闻:「ルメール」が期間限定の直営店 南青山の空き物件を合法的に“占拠”
本期你将会听到: *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 *为什么年轻人都要躺平了? *为什么现在养娃都说要鸡娃? *网络时代让我们更便利了,还是更浮躁了? …… 欢迎收听「成长录」第53期节目,我们聚焦30岁人群的自我探索与成长。 主播球球和柴田是13年的老友,柴田是一名从业8年的建筑设计师,球球是一位从建筑转行的自由职业者。 第53期,我们将会从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各个维度去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观念变化,如果不仔细好好总结,也许都发现不了,原来有这么多年的观念,尤其是刻板印象,在不知不觉中迭代变化。 当然,我们可能只抛出现象和问题,不解决和得出归因^^ 「相关节目链接」 ep43 中年人如何看待现在的流行文化 ep37 经济下行,你消费降级了吗? ep18 聊聊30岁人的消费行为和观念 ep13 消失的朋友圈,30岁还需要社交吗? _ 「时间轴」 5:23 男女性别观念、女性权益的变化 17:29 不想结婚,婚恋观的变化 27:47 如何看待“天价彩礼”? 32:57 家庭结构从“大家族”到“原子化小家庭”的转变 43:24 以后会资助你的孩子吗?能接受孩子不给你养老吗? 47:39 生不生娃?鸡不鸡娃? 56:42 现在的年轻人都躺平,不爱奋斗了 1:03:26 如何看待00后整顿职场? 1:07:57 消费方式的变化 1:11:18 社交方式从熟人社会到虚拟联结 1:14:03 对时间的感知,也从“耕耘”到“效率至上” - 「其他信息」 主播:球球 / 柴田 公众号:柴田和球 bgm:《七百年后》- 陈奕迅 欢迎在苹果播客、小宇宙app、QQ音乐、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博客、Spotify、公众号「柴田和球」关注我们。可以在公众号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见解或提议。
本期提问:想知道为什么我总会在心里和别人“吵架”?又该如何缓解呢? 你的心事儿这里说,你的烦恼我来答,欢迎收听心理这点事儿。 「心理这点事儿」有声节目及图文内容将聚焦于“你的烦恼·我来答”的日常心理困扰的答疑解惑。每周从大家的留言或知乎平台上选择3个提问进行解答,每期回答一个问题,每周更新三期,每周的一、三、五中午12:00将各大有声APP进行有声节目的更新(如遇节假日暂停更新)。 主播:@笛笛:有着6年的心理咨询执业经历,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 |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北京知名高校心理咨询师 |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拥有15年的影视娱乐及传播行业工作经验,曾任职于全球500强企业和国内一线电影公司管理岗位,参与策划、制作、营销多部国内外知名影片。 如有心理咨询需求,请关注“心理这点事儿”公众号,输入“心理咨询”获得咨询师笛笛详细的专业相关介绍及具体的预约流程。 「微信公众平台」将同步开启「解忧留言板」,请搜索“心理这点事儿”公众号,在「解忧留言板」中留言(留言将不会公开展示),可以将当下困扰你大大小小的心事儿留在那里,我们将通过播客节目及公众号进行解答,为你排忧解惑。同时期待你的关注、订阅及转发分享。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不可忽视的“饿鼠效应”!孩子保持“微饿”,才是最好的教育状态 最近,一位小学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个奇怪现象:早餐吃得少的孩子,上午课堂表现反而更活跃。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饿鼠实验”——适度饥饿的小鼠,走迷宫时表现更出色。难道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在“过度喂养”孩子? 一、“饿鼠效应”的科学依据:饥饿感如何激活大脑? 1、轻度饥饿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 科学研究发现,适度饥饿状态下,大脑会释放更多BDNF,这种蛋白质能增强神经元连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简单说,“饿一点”的孩子,大脑更灵活。 2、血糖稳定,专注力更强 吃太饱的孩子,血液大量流向消化系统,大脑供氧减少,容易犯困、走神。 而“微饿”状态能保持血糖平稳,让孩子更专注,减少课堂上的小动作。 3、饥饿感激发探索欲 就像动物在觅食时更警觉,孩子轻微饥饿时,对知识的“渴望”也会增强,更愿意主动思考、提问。 二、现代教育的“过度喂养”陷阱 1、“填鸭式”学习:知识塞太满,消化不了 很多家长和老师习惯“拼命喂”,作业、补习班、兴趣课排满,孩子根本没时间“消化”知识。 结果?学得越多,忘得越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零食式”奖励:破坏内在动力 写完作业就给你买奶茶”“考100分带你去吃大餐”……这种用食物或物质奖励的方式,会让孩子把学习当成“换取享受”的工具,而非真正的兴趣。 3、“饱食型”家庭:剥夺孩子的饥饿感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饿着,书包里塞满零食,放学回家立刻投喂。 但没有饥饿感的孩子,也很难有求知欲。 三、如何利用“饿鼠效应”优化教育? 1、学习前保持“微饿”状态 早餐别吃太饱,7分饱即可,避免高糖食物(如甜面包、含糖饮料)。 课间可以喝水或吃少量坚果,而不是薯片、饼干等高热量零食。 2、用“饥饿感”激发求知欲 孩子问问题时,别急着给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适当制造“知识缺口”,让孩子主动去探索、查阅资料。 3、减少“填鸭”,增加“消化”时间 每天留出1小时“空白时间”,让孩子自由阅读、发呆甚至无聊——无聊是创造力的温床。 周末别排满补习班,让孩子有机会“饿”到主动找书看、找事做。 4、用“精神奖励”替代“物质奖励” 少说“考得好就吃大餐”,多说“你解出这道题的样子真帅!” 让孩子从学习本身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依赖外部刺激。 四、警惕!这些情况不适合“饿鼠教育” 低血糖或体质弱的孩子:需保证基本营养,不能盲目饿肚子。 长期压抑食欲:可能导致暴饮暴食或厌食症,适度即可。 把“饿”当成惩罚:“不写完作业不准吃饭”是错误做法,饥饿感应是自然状态,而非胁迫手段。 教育,也需要“留白” 最好的教育,不是塞满,而是留出“饥饿感”——让孩子对知识保持渴望,对世界充满好奇。 从今天起,试试让孩子“饿”一点,或许你会发现,他们的专注力、创造力,甚至幸福感,都会悄然提升。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显化大师返场】本期播客是对谈显化大师能能/卷卷:当“显化学霸”卷卷遇上“人间清醒”能能,两位给玄学抛光的高能大女主,掀起一场颅内风暴——她们把恋爱脑改造成“配得感芯片”,把社交圈变成“能量提款机”,甚至用神经可塑性原理给显化法则做系统升级。这场对话,藏着每个女性都该掌握的“高维生存术”。 【显化时间轴】 00:16 自我觉察与能量调整 6:38 提升配得感vs英语学习 11:31 生活中的困扰与自我调整 16:17 恋爱与自由的平衡探索 21:15 自我决定与内心声音的探索 25:50 面对失败与成功的态度选择 30:59 面试技能提升与自我信念坚定 35:51 接纳自我与他人的面向 40:20 自我认知与信念信念的建立 44:29 自我成长与情绪管理 49:46 吸引力法则与行为调整 55:34 行动与选择的力量 59:55 臣服实验与显化复合的实践经验 1:04:44 感恩日记的力量与频率提升 1:09:07 感恩日记与生活的转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