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31分钟
播放:
7.15万
发布:
2天前
简介...
主播 | 潇磊 刘飞
本期节目感谢 影翎Antigravity 特约播出
由影石Insta360 与第三方共同孵化,影翎Antigravity 诞生于一群无人机的狂热爱好者与工程师。向往真正的飞行自由和飞行乐趣,相信每一次飞行都应该是一场难忘的旅程。
点击链接,感受360° 沉浸式飞行,8K全景拍摄,世界尽收眼底!
影翎Antigravity,自由沉浸式飞行,突破单一视野限制,激发无限创作自由!
点击链接,参与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影翎Antigravity A1 首次公测招募
分享你的想法,¥150,000 奖金等你来分!
——
一汽从1953年开始建设,1956年通过验收,举国努力用了三年建成投产。
二汽,说起来最早1953年也已经开始筹建,但真正等到第一阶段规划的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已经是1975年。这中间的20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坐吧,来杯半拿铁,我们边喝边唠。
——
半拿铁宇宙之:半拿铁·周刊 传送门,欢迎酌情收听
半拿铁宇宙之:半拿铁·故事篇 传送门,欢迎酌情收听及购买
📮听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杭州特调「芝麻·半拿铁」的品尝地:西湖区华星路 01coffee
👔半拿铁周边购买淘宝店:小羊商店Sheepedia m.tb.cn
📖 半拿铁周边之:《人工智能风云录》纸质书,可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
——
时间轴:
00:08:38 第二汽车制造厂首次筹备
00:13:15 二汽选址与苏联专家设计合作
00:20:57 二汽工程首次下马的原因
00:27:08 二汽项目二次重启的历史波折
00:33:32 三线建设与二汽项目三次上马
00:37:31 汽车工业托拉斯的形成
00:43:16 二汽再选址到最终决策
01:12:56 二汽建设开始,打破苏联框架
01:21:13 一汽支援:国家意志下的汽车工业发展
01:24:37 二汽选址之争再:历史反复与最终定局
01:30:47 军方领导下的设计革命与项目调整
01:49:10 二汽建设的关键转折与重生
02:00:41 读评论彩蛋环节
——
1969年二汽开工典礼:
二汽女职工在抬厂房屋架:
饶斌:
陈祖涛:
孟少农:
郭力:
——
主要参考资料:
* 《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 1920-1978》 关云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汽车史话》 徐秉金 欧阳敏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中国汽车工业史1901-1990》 中国汽车工业史编审委员会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我的汽车生涯》 陈祖涛 欧阳敏 人民出版社
* 《艰难历程——黄正夏采访实录》黄正夏 欧阳敏 新华出版社
*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 东风汽车公司史志办公室
片尾曲:
陈抒妮《穿林响》
本期制作:
Beng_Bong
本期节目感谢 影翎Antigravity 特约播出
由影石Insta360 与第三方共同孵化,影翎Antigravity 诞生于一群无人机的狂热爱好者与工程师。向往真正的飞行自由和飞行乐趣,相信每一次飞行都应该是一场难忘的旅程。
点击链接,感受360° 沉浸式飞行,8K全景拍摄,世界尽收眼底!
影翎Antigravity,自由沉浸式飞行,突破单一视野限制,激发无限创作自由!
点击链接,参与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影翎Antigravity A1 首次公测招募
分享你的想法,¥150,000 奖金等你来分!
——
一汽从1953年开始建设,1956年通过验收,举国努力用了三年建成投产。
二汽,说起来最早1953年也已经开始筹建,但真正等到第一阶段规划的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已经是1975年。这中间的20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坐吧,来杯半拿铁,我们边喝边唠。
——
半拿铁宇宙之:半拿铁·周刊 传送门,欢迎酌情收听
半拿铁宇宙之:半拿铁·故事篇 传送门,欢迎酌情收听及购买
📮听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杭州特调「芝麻·半拿铁」的品尝地:西湖区华星路 01coffee
👔半拿铁周边购买淘宝店:小羊商店Sheepedia m.tb.cn
📖 半拿铁周边之:《人工智能风云录》纸质书,可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
——
时间轴:
00:08:38 第二汽车制造厂首次筹备
00:13:15 二汽选址与苏联专家设计合作
00:20:57 二汽工程首次下马的原因
00:27:08 二汽项目二次重启的历史波折
00:33:32 三线建设与二汽项目三次上马
00:37:31 汽车工业托拉斯的形成
00:43:16 二汽再选址到最终决策
01:12:56 二汽建设开始,打破苏联框架
01:21:13 一汽支援:国家意志下的汽车工业发展
01:24:37 二汽选址之争再:历史反复与最终定局
01:30:47 军方领导下的设计革命与项目调整
01:49:10 二汽建设的关键转折与重生
02:00:41 读评论彩蛋环节
——
1969年二汽开工典礼:
二汽女职工在抬厂房屋架:
饶斌:
陈祖涛:
孟少农:
郭力:
——
主要参考资料:
* 《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 1920-1978》 关云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汽车史话》 徐秉金 欧阳敏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中国汽车工业史1901-1990》 中国汽车工业史编审委员会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我的汽车生涯》 陈祖涛 欧阳敏 人民出版社
* 《艰难历程——黄正夏采访实录》黄正夏 欧阳敏 新华出版社
*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 东风汽车公司史志办公室
片尾曲:
陈抒妮《穿林响》
本期制作:
Beng_Bong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Riiiick
2个月前
上海
31
听了220个小时,第一次留言!
终于讲到我的家乡十堰了。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二汽附属的子弟学校:六一厂小学、东风七中、东风高级中学,三个学校互相只有几百米远,中间还有一条给二汽运输的铁路,也是我们放学后常走的路。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企业办社会”,我们的学校、医院、体育馆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都是以东风冠名。这也和《漫长的季节》中东北城市一样。
十堰也是秦岭淮河以南唯一一个集体供暖的城市(二汽的居民区),我们从小的学校也有暖气供应,因此来武汉读书后反而还不适应。
我认识的我们这一批十堰人普通话都很好,可能因为为了建设二汽征调了全国各地的人才,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们东风高中的清北录取人数也远远比现在多。
从小也听长辈们讲了很多二汽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二汽昔日的辉煌,小时候也会羡慕穿着二汽工人装的工人。但随着我长大,二汽也开始往襄阳武汉搬迁,大家都吐槽十堰领导的目光短浅。我也常年离开家乡,十堰现在的发展可能仍然让所有十堰人迷茫。
无聊的猪
2个月前
江苏
25
52:47 说得太对了。不光这些,进山以后,各种运输不便,导致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急剧劣化。就看看现在,还有几个三线厂没逃出来?逃出来的时候哪个不是脱了层皮?那个时期的经济就是这么折腾崩溃的
载道扬
2个月前
广东
23
十堰不是史炎。
十堰之前叫十堰,但以前还写作过另外俩字,忘了哪俩字了,等我回去看看。
因为终于有一期跟我家里有的人相关了。我北京姥爷就是建设二汽的建设者之一。
载道扬
2个月前
广东
22
20:52 前女友??? 纺织厂的女工全是双胞胎么?😂
hedge_hog
2个月前
陕西
16
1:36:21 晚上听,我气的睡不着😡
孔乙己的九文大钱男生
2个月前
福建
13
下午刚看完影视飓风的测评 现在影石做无人机 大疆做360相机😬
臭臭是香香的
2个月前
江苏
13
十堰人来了,听完一汽就知道肯定要讲二汽,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个小镇三面环山,小时候住在二堰,以前市中心在五堰六堰,太和医院(鄂西北最大的医院)、汽车站在三堰。以武当山、丹江水(南水北调的源头)、东风车出名。随着东风外迁这个小城好像又落寞了,后来再回十堰发现这个干净的城市脏了不少。
几恩鱼
2个月前
北京
12
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职场新人,最近在推进项目时频频受阻,听到这期二汽建厂的故事,内心真是感慨万千。
有些明明看起来那么“理所当然”的事情,落到现实中却总是一个接一个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重大项目必须有一把手真正扛得住——绝不是随便派个人就能顺利推下去的。责任这东西,该在谁肩上,就得谁去扛。
另一方面,身为一线“牛马”,和中高层老板之间的信息差,也让我感触颇深。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怎么这都不明白”,领导可能觉得“怎么这都做不好”。信息每经过一层,就有一种被过滤、被美化的可能。现实与汇报之间,隔着的可能不止是一层滤镜。
说到底,毕业一年,还在从学生思维向职场人身份跌跌撞撞地过渡。但至少明白了,想在这个社会上做成一件像样的事,远不是喊一句“努力”就能实现的。它背后有无数隐形的阻力,也有必须扛起来的责任。 难,是正常的。该扛的要扛,该冲的要冲,这才是真实的路,也是成长的开始。
Nolita
2个月前
法国
8
十堰人/土生土长二汽子弟飘过!!我小时候的十堰真的超好,全城普通话,冬天有暖气,有自己的学校/医院,打车不说去哪条路/小区而是说去46厂/22厂,城区家庭普遍收入不错,父母和周围叔叔阿姨各种出差旅游甚至长驻非洲/法国…后来随着总部搬迁逐渐没落,但我仍然在十堰度过了无比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乡的老酒
2个月前
安徽
7
1:02:33 这期讲得真好,当年的中国真的是神挖洞广积粮的年代!选址不讲究科学,只讲究政治,看似诡异,实则正常。
兴风作浪zz
2个月前
湖北
6
48:41 纠正下,石花镇不在十堰,在襄阳的谷城县
高小晟
2个月前
上海
6
听到半拿铁讲二汽,就期待讲到我们十堰,兴奋的听完了。
我是十堰人,93 年生,小学就在六一厂小学,只不过初中就和我妈搬到广州去了,我的普通话就非常标准,没有任何地方的口音,全城都在讲普通话。虽然现在又漂泊到了上海,但对十堰还是有着深深的感情。一些记忆也浮现在眼前,比如放学在百二河踩水,或是顺着铁路走回家,还有时候去七中和初中学长们一起打篮球...但至少也在湖北嘛,过早的习俗和武汉无二,时至今日也经常早餐去吃蛋花米酒配热干面豆皮,这是我最喜欢的早餐了。
不过我父母都和东风汽车公司没什么关系,我爸是警察,从武汉搬到十堰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两年前我爸去世后,十堰就很少回去了。
以前在十堰的亲人还有同学们,也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十堰,去往更发达的城市发展,我们十堰人其实很清楚这些年来十堰的变化,或许都有点唏嘘,但每当我们联系一次,都不约而同的会问对方:“过年回十堰不?”
不知道现在十堰发展的如何了,因为十堰渐渐的已经没有多少我的朋友和亲戚了,好久没回去看看了,不过,真心希望十堰能好好发展,因为我永远爱它,也爱这里的人。
土克马上太空
2个月前
湖北
5
13:48 青山区的宣传口号就是“青山绿水红钢城”,属于武汉的老重工业基地,很多外地的工业移民就是当年从东北来的
土克马上太空
2个月前
湖北
5
1:41:28 你就说有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
付胜昔
2个月前
河北
4
呦,影石共创,老朋友带着新朋友回归✈️
土克马上太空
2个月前
湖北
4
32:00 三年“自然”灾害
大厦到底塌不塌
2个月前
吉林
3
1:41:03 太荒诞了
哄哄_UM50
2个月前
黑龙江
3
能不能讲一讲你们是如何搜集这些信息的?就很多挖的很深就很好奇是怎么收集的?
Robbie啊
1个月前
上海
3
1:43:06 睡不好去买安眠药啊…
贩醉的夏天
2个月前
浙江
3
1:26:55 刘飞人称小张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