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冬令进补,为何越补越“胀”?
“冬令进补”的传统深入人心。白领小陈也学着大家进补,把各种自觉滋补的食物、药材吃了个遍,却出现了不消化、饱胀明显、口气重、排便不顺畅等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冬令进补的补法分很多种,比如温补、清补、平补等。如果进补不得法,就会像小陈那样,虽吃下山珍海味、名贵药材,却适得其反。
现代人饮食的选择面比较广,营养本就不缺,天寒活动量有所减少,此时再额外补充,甚至过多地摄入补气血、热性、高蛋白的药物或者食物,只会加重脾胃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情况,还可能形成痰湿,堵在血管、经络中。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补才科学?需知“水满则溢”,对于体魄强健者,尤其是青年,不见得要进行大补,以平补为宜,简单食补即可。例如,吃时令蔬果、肉类及鱼虾等优质蛋白质,保持规律的作息与运动习惯,这正是冬季养精蓄锐的方式。
对于气血不足、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也不宜大补特补,要有选择性。平时气短懒言、疲惫乏力等气虚明显者,应以黄芪、党参、糯米、大米之类甘温气厚之品补之。而面色苍黄、唇色淡、失眠多梦等血虚明显者,饮食上应营养丰富,药补可用地黄、当归、黑芝麻、红枣之类味厚的甘味药。
对于既不强健,也没那么虚弱的人,需明确自身体质的寒热偏向。热性体质者可选择平补或清补,食用清热滋阴润燥之品,如桑葚、枸杞、百合、太子参、西洋参、石斛等;寒性体质者则可适当温补,选择枸杞、牛肉、羊肉、韭菜、杜仲、补骨脂、肉桂等。
对于体质带湿、舌苔厚腻的人群,则不适宜大补,应选择健脾、祛湿类的食物,如海带、薏苡仁、白扁豆、茯苓、芡实等。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