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回望自己这一生,无论是政治上、诗歌,还是个人的生活,最终一无所获,这首诗更多的怕是在,对于这么多年来,自己的那些执着和努力,彻底的释怀。。
他的眼泪,不是为别人而流~~~是为自己而流。。。
参考书目:
首先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个人的奋斗,还要深深地嵌入时代的进程”,来自“回到2049”,刘夫斯基
《杜甫:超越忧愁的诗人》【日】兴膳宏 著,杨维公 译,
这是意外获得的一本书,正准备聊一下杜甫的诗,要过年了,想买几本书,打开豆瓣读书,想不到,首页上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日本人写的唐诗的书,关于杜甫。
康震: 央视_百家讲坛_唐诗的故事_杜甫求官之谜
老刘tdrhg:《杜甫的诗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06/10/4958641_651513069.shtml
《唐诗杂论》闻一多,有1928年写的一篇杜甫,商务印书馆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故事的脉络,很像闻一多讲的那一段
《六神磊磊读唐诗》,讲述了一个小号的逆袭。。
另外还有:
《唐诗鉴赏辞典》---1700多页,只要98块,作者大约有140-150人,若干大家。这里面唯一搞不清出处的,是每位诗人出场之前,都有一段《作者小传》,概要介绍诗人的生平,也就不到200字,最后几句话,给诗人做一个归类,打个标签。。。比如说王维,这么讲:“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这些作者小传,不知道谁写的,没有署名,其他每首诗的赏析、评论都注明了作者,只有这个《小传》不知道哪来的。。。作这样的小传,有好处,也有坏处,可能限制读者自己的思考。现在网上搜唐诗,也是一个意思,上来就给你个标签,甚至就是直接把这部《唐诗》的这个小传抄在那里。。。但这个小传放在那里,合适吗?
《蒋勋说唐诗》,把自己吹得那些诗人还牛X,不看也行。。。
《唐诗三百首》,话说,这本书,分成五言、其七言,本来是按照年代编的,不过,这三百首的第一首,却不是按年代编的,非常不合理地放了一首,张九龄的《感遇》,小时候,真的不认识那几个字,笔划多,很难写,读音也不好读,本身也不是常用词,这里留一道作业,为啥,这首诗能作为三百首的第一首。。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