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7分钟
播放:
1,655
发布:
5天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期单口,聊一聊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为什么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说得着」的人。
时间轴 / Agenda
00:29 开场:从“社交戒断”聊起
* 为什么突然有强烈的表达欲:密集的线下社交后,进入了“戒断状态”。
* 主播的“E/I”反差:播客上很能说(营业状态),但线下其实非常内向 (I人)。
03:28 聊天的“充电”与“耗电”
* 什么才是“言之有物”的聊天
* 内向者的“电池理论”:大部分社交是“耗电”,只有极少数情况是“充电”。
06:40 童年经历:被压抑的表达欲
* 做播客,其实是释放了过去被压抑的表达欲。
09:23 “个体户”的孤独与播客的压力
* 人人都需要“关系”和“倾诉”,倾诉能有效解决情绪问题。
* 从大厂出来做“个体户”,没有同事,更容易陷入抑郁。
* 做播客的压力:当播客变大,会更担心被误解,或“误导”别人。
13:07 核心主题:一句顶一万句
* 7月在北极读完刘震云的《一句顶1万句》。
* 核心主题:人一生都在找一个“说得着”的人。
* 为什么“说得着”这么难
15:37 东西方“倾诉”渠道的差异
* 中国人没有宗教,无法向上帝倾诉。
* 西方:从向神父忏悔,演变成了现代的“心理咨询”。
* 中国:习惯性的方式是“晚上找个朋友,开瓶啤酒聊天”。
17:20 关系回忆录(一):童年的“即插即用”
* 在村子里玩“打沙包”,朋友关系是“随时插拔”的。
* 特点:纯粹、随意,甚至没有告别仪式,现在都失联了。
19:42 关系回忆录(二):中学时代的“好哥们儿”
* 开始有“好哥们儿”、“小团体”和“谈恋爱”的概念。
* 关系不再“即插即用”,开始有“在意”和“顾忌”。
* 一个感动至今的瞬间。
* 在网易“泡泡”上和好朋友聊天。
25:07 关系回忆录(三):高中时代的“笔友”
* 女生后来成了高中(不同学校)的笔友,靠同学“人传人”送信。
* 高中的精神危机:从初中尖子生到高中普通生,“精神状态非常差”。
* 为什么“笔友”很重要:一个抽离出当前环境的人,反而更能“谈心”。
30:04 关系回忆录(四):大学与工作的“复杂关系”
* 大学:社团活动带来了“利益”和“管理”,关系变复杂了。
* 反思:大学里最好的朋友,反而是那些和社团、BBS 站长身份无关的人。
* 工作后:为了工作机会频繁换城市(京、沪、杭),默认“朋友可以重新认识”。
34:23 反思:过去的“寡情”
* 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关系不重视,甚至有些“寡情”。
* 例子:大学有了新朋友,就和高中笔友联系变少了。
* 从大厂“内卷”中缓下来后,才意识到“关系”需要认真对待和维系。
39:26 为什么有伴侣和朋友,依然会“孤独”?
* 核心:你不可能和一个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说得着”。
* “一句顶一万句”的快乐,是在特定时刻、特定事情上,忽然有人“懂你”了。
42:41 近期轶事:蹦迪的“纯粹快乐”
* 一个“中年人”第一次去 INS 蹦迪。
* 对比:播客节的 After-party,聊着聊着就变成了“行业交流”和“串台邀约”,让人头疼。
* 蹦迪的快乐:非常纯粹。
52:07 最终总结
* 和老友的重逢,依然能在某些事上找到“说得着”的快乐。
* 人生的底板(主色调)是孤独的,正因如此,那些“五颜六色”的、“说得着”的时刻才如此珍贵。
52:51 结尾音乐
* 送流水 - 声音碎片乐队
在 ins 蹦迪的时候的手环:
小时候特别乖的我: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