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2分钟
播放:
121
发布:
3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气与血是人体的生命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血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两者相对而言,气属阳,无形而主动,具有温煦、推动、固摄、气化等作用;血属阴,有形而主静,具有滋润、濡养等作用。气与血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指气对血有化生、推动、统摄等作用,具体表现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营气直接参与血液的生成,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脾胃、肾肝、心肺等脏腑的气化功能,促进饮食水谷转化为营气、津液,并化赤为血,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因此,气充则化生血液功能强,血液充足;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弱,易于导致气血两虚的病变。临床治疗血虚病证,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即是气能生血理论的应用。2、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指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气行则血行,血液必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才能运行不息,流布至全身。血液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疏泄,气充足旺盛,气机调畅,则血液正常运行。若气虚则血行迟缓,气滞则血行涩滞,均可导致血瘀病变。气机逆乱,升降出入失常,也会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导致血液妄行,出现血随气逆的咯血、吐血,血随气陷的便血、尿血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血液运行失常的不同病证,可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即是气能行血理论的应用。3、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指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脾气健旺,统摄有力,则血液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若脾气虚弱,统摄无力,血液逸出脉外,则可出现吐血、咯血、尿血、便血、衄血、崩漏等多种出血病证,称为“脾不统血”或“气不摄血”。临床采用补气摄血的方法,以达止血的目的,即是气能摄血理论的应用。

(二)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指血为气的物质基础,并作为气运行的载体,具体表现为血能养气、血能载气。1、血能养气血能养气,指血对气具有化生作用。气的生成离不开血液的化生和濡养。血液循环流布周身,不断地为各脏腑之气提供营养,维持其充足旺盛状态。血足则气旺,血少则气衰。临床上血虚日久的患者,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治疗宜养血兼以补气。2、血能载气血能载气,指血液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液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布于周身。如《张氏医通·诸血门》说:“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临床上大出血的患者,气无所依附,导致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治疗应采取益气固脱和止血补血的方法,以达补气、固脱、止血之目的。总之,血与气,一阴一阳,相互维系,气血平和,则能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反之,血气不和,则百病乃生。《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使其恢复协调状态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同源于饮食水谷,皆以三焦为通路运行全身。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其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1、气能生津气能生津,指通过气化作用促进和激发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依赖脾胃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等脏腑生理功能而化生,其中尤以脾胃之气最为重要。气化作用旺盛,吸收津液功能强健,则人体津液充盛。临床上,气虚日久常可出现津液不足之证,多采用补气生津的治疗方法。2、气能行津气能行津,指气具有推动津液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津液的输布、排泄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以及脏腑之气有序的升降出入运动。脏腑之气充盛,津液输布、排泄正常。若气虚而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皆可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停聚,形成痰饮、水湿、水肿等病变,称为“气不化水”或“气不行水”。临床常将补气、行气法与利湿、化痰法配合使用,如《丹溪心法·痰》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运用。3、气能摄津气能摄津,指气具有固摄津液,防止津液无故流失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固护、控制和调节津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其无故流失。如卫气调节腠理而固摄汗液,脾肾之气固摄唾涎,肾和膀胱之气固摄尿液等。若相关脏腑之气不足,固摄作用减弱,可导致体内津液流失,出现多汗、自汗、多尿、遗尿、小便失禁、口角流涎等症状,多采用补气摄津法治疗。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1、津能化气津能化气,指津液对气具有化生作用。津液对各脏腑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从而使脏腑功能健全,脏腑之气充足。津液亏虚,可致气的衰少,从而导致津气亏虚之证。2、津能载气津能载气,指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气的运行依附于津液。津液丢失,必定导致气的损耗。如暑热病证,不仅伤津耗液,而且气亦随汗液外泄,可见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等“气随津泄”症状。大汗、剧烈吐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可见精神萎靡、肌肤湿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气随液脱”症状。故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因此,临床使用发汗、涌吐和泻下治法时,必须适当,中病即止,勿使过用而出现伤津耗气之病证。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血、津液同为液态物质,皆由饮食水谷化生,均具有濡养、化气和化神等作用,因此,精、血、津液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精能化血,血能养精,精与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1、精可化血水谷之精和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物质。脾运化吸收的水谷之精,其精粹部分化为营气,与津液入于脉中,化赤为血;肾藏精,精髓为化血之源。由于肾为藏精之脏,故肾精化血的意义更为重要。肾之外华为发,肾精化血,荣养头发,故称“发为血之余”。肾精亏耗,可表现血虚病证,同时常见有头发枯槁脱落之候。2、血以养精血液充养脏腑可化生脏腑之精;血液滋养于肾,使肾精充实。故血液充盈则精足,血液虚少则精亏。临床常见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相互影响,表现为头晕眼花、耳聋耳鸣的肝肾精血亏虚病证。

(二)津血同源血和津液皆为液态物质,与气相对而言,皆属于阴,均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同具营养和滋润的功能,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称为“津血同源”。血与津液的关系可概括为血可化津、津能生血。1、血可化津血液由营气和津液构成。血行脉中,血中之津液可渗出脉外而为脉外之津液。若失血过多,脉中血少,脉外津液进入脉中以维持血量,可引起脉外津液不足,故失血患者,除表现面白、舌淡等血虚症状外,多见口渴、尿少等津液亏虚的症状。因此,对于失血者应慎用发汗等方法治疗,以防进一步耗伤津液。《灵枢·营卫生会》说:“夺血者无汗。”《伤寒论》也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2、津能生血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脉外之津液进入脉中则化而为血。若大汗、剧烈吐泻,或严重烧伤,脉外津液不足,则血中之津液渗出于脉外,以补充脉外津液,从而导致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等病变。因此,对于大汗、剧烈吐泻等津液耗伤者,应慎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或放血疗法,以防进一步耗伤血液。《灵枢·营卫生会》有“夺汗者无血”之说。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可分而不可离。精是生命产生的本原,气是生命维系的动力,神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与主宰。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精可化气,气能生精、摄精,精与气之间相互化生;精能生神、养神,气能养神,精和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又统御精与气。正如《类证治裁·内景综要》所说:“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

(一)精气相关精能化气。人体之精是人体之气的生化之源。先天之精藏于肾,先天之精化生元气;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临床上,精亏与失精患者,可兼见气虚的病证。气能生精。先天之气与先天之精互生互化,后天之气主要是脾胃之气的运化功能生成水谷精微,脏腑之气化生脏腑之精,肾气对于生殖之精的生成也具有促进作用。气充则精盈,气虚则精亏。精气互生理论的临床应用,如《景岳全书·阳不足再辨》说:“有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此自有可分不可分之妙用也。”气的推动作用,促进精的运行;气的固摄作用,防止精的无故流失。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协调平衡,则精的输布、运行和施泄正常。气虚及气机失调,可致精的输布失常而机体失养,或精失秘固而失精,常采用益气或理气行精、补气摄精的治疗方法。

(二)精神互用精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神是生命活动的外部表现;精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神又能统驭精。精能化神,神寓精中;精盈则神明,神安则精足。精亏则神疲,神失则精竭。中医学倡导“积精以全神,存神以益精”,对于养生、治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神气互生气能养神,神为气主。气为神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神则为气的运动和变化的主宰。故气聚则神生,神至则气动;神寓于气,神以驭气。若气虚或气机失调,均可导致神志异常改变。而精神异常,或七情内伤,均可导致气机紊乱。故临床常用益气安神、调气宁神,或调神运气、调神养气之法治疗神气异常的病证。总之,精、气、神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形神关系。形与神俱,即精气神合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以及诊断治疗、推测预后的重要理论依据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