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FIRST最后的夜晚,盛典刚刚落幕,影展里的人们此刻都在彻夜饮酒狂欢,但我们把导演祝新和策展人小顾关进了这辆房车👇🏻


当我们匆匆从大剧院赶到唐道找到这一对好朋友时,他俩已经在露天舞台拆除的喧嚣背景下聊了一小时,我们站在台阶上,远远望着他们娴静安然的背影,只想大喊:怎么自己没带麦就聊上了!还不赶紧给我们进去聊!
所幸这对好友应该实在难以找到这样情感、时间和事件都充盈的密谈时刻,所以带着两杯本台自费购入的精酿,在这个密闭空间里,外面的噪声被充分隔绝,他们在微醺里依然长谈了2个小时——
(还见缝插针到蓝盒子播客车隔壁的Photobooth拍了一张合影,就是本期节目的封面)
他们回忆在杭州的初识:


剖白小顾成为策展人的一大夙愿,是把祝新的片子带到英国:


祝新提及了“有很多碟的外向影迷”的初印象,和在FIRST遇见以后感受到的独特“亲密感”与小顾微妙的“不同”:


更探讨了创作者如何面对否定与变化、以及生活中“描摹怀旧”的陷阱。并从一次戛纳影展期间山顶无名教堂的顿悟经历中,他们提炼出“核心事件的边缘”这一概念——在喧嚣中心保持一份抽离的观察,往往能获得理解事物本质的独特视角。
这是一次关于电影、策展、记忆、自我和友谊的真诚对谈;是一对好朋友在成年以后找到对方之后,再次在工作场合侧写对方的另一面;是在相似的故乡、相似的外形、相似的表达节奏背后,如此不同的“另一个自我”;是外头彻夜庆祝,而我们坐在这里,细数达成的夙愿,在计划着一场可能不能实现的冒险中完成一次告别。
本期嘉宾:
- 祝新:青年导演,作品《漫游》《世界日出时》等
- 小顾:在当地较为知名的一位策展人,曾凭借显眼的光头被西宁市民在非影展期间认出
00:00 - 05:17 影展落幕的独特“隔音间”
“他把整我们整个周围的那个空间的那个声音感一下变得很凝聚。”
- 05:17 - 12:22 “碟友圈”往事与初识印象
回顾2017年左右在杭州因共同影迷朋友和影碟收藏结缘的“碟友圈”时光。
“祝新就像是一个魔法师,然后像是一个考古学家…他的表达有点像下跳棋。”
- 12:22 - 20:10 《漫游》的种子与FIRST终相见
祝新早期作品《漫游》如何成为小顾选择策展专业的“种子”,以及他将其纳入毕业展的执念。
《世界日出时》终抵西宁的感慨。
- 20:10 - 30:33 FIRST初体验:从“看电影”到“看人”
观众与创作者之间“不遮掩”和“亲密感”
祝新偶遇失联多年的旧友
“看电影最终是看人的…在这里的话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我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拍这个片子的人是谁?”
- 30:33 - 45:10 蜕变与坚守:卖碟、自尊心与变化的勇气
祝新解读小顾卖掉碟片:这是一种为了“保持核心纯粹”而放弃“表面火光”(物质收藏)的蜕变勇气。
“变化它就是你的主体…策展就是变化的节奏中找到一张谱子。”
“为了能够捍卫我自己真正想捍卫的东西,我开始在放弃那些曾经觉得绝不能割舍的东西…它有点像是我心里一团火照出来了一堆灰。”
- 45:10 - 53:00 “核心事件的边缘”与戛纳教堂的顿悟
祝新在戛纳喧嚣中偶入山顶无名教堂的体验
“核心事件的边缘…它在一种变化当中获得的体验。” “你突然离那个东西大概也就一公里的距离,你完全可以俯视它…他(教堂)静静地,好像也没有在等待着什么。” “让自己保持边缘,保持不专业,有的时候也是在对核心发出质问的和跟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
- 53:00 未竟的冒险与友谊的约定
小顾当晚的“疯狂”想法:与祝新在西宁“奔赴黑夜”随机冒险直至看日出
两人约定未来寻找一个“核心事件的边缘”地点,共同经历一次无目的的探索。
- 特别彩蛋:
祝新to小顾:“你有一个很好的老婆。” (顾鹏远表示要推给老婆听)

特别致谢:
感谢第十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好睡眠支持伙伴——蓝盒子提供的播客场地支持,也谢谢蓝盒子这次为FIRST的朋友们提供了非常贴心的小蓝枕和小蓝垫。祝大家躺在舒服的床上,看部好电影,获得一个简单愉快的休息,下期见啦!(就用播客车门口的这张图收尾吧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