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2分钟
播放:
2,024
发布:
3个月前
主播...
简介...
7月25日,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宣判,法院认定“无法确认性骚扰成立”,网络上随即开始针对当事女生“诬告”的审判。今天我们请来了久闻其名但从来没有上过本节目的冬妮,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嘉宾】冬妮,李松蔚起诉来访者的当事人,一个11岁男孩的妈妈、公益行动者、热心于女性主义事业但不咋成功的女的。(谦虚了啊喂!
【主要内容】
* 做了还是没做?
* 就诊记录的疑点
* 所谓“捡笔哥”
* 如果败诉,就是诬告吗
* 不针对具体人就可以?
* 赛博奇观:借科普来暴露
* 为什么总是母亲?
* 不要躲在妈妈背后,做一个独立男性吧
* 男性如何避免被“诬告”
* 高校与公共机构需要建立真正的反性骚扰制度链条
* 新录音出现,记者当面质问、攻击受访者
* 新闻伦理在哪里,在赏樱花里
* 感到疲惫
单女之声的嘉宾招募仍然在进行,如果你想做嘉宾或想加粉丝群,可以加主播(vx:kangmin8731)联系入群,注明来意即可。
关注公众号“yaya的房间”,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剪辑】马夫人
【嘉宾】冬妮,李松蔚起诉来访者的当事人,一个11岁男孩的妈妈、公益行动者、热心于女性主义事业但不咋成功的女的。(谦虚了啊喂!
【主要内容】
* 做了还是没做?
* 就诊记录的疑点
* 所谓“捡笔哥”
* 如果败诉,就是诬告吗
* 不针对具体人就可以?
* 赛博奇观:借科普来暴露
* 为什么总是母亲?
* 不要躲在妈妈背后,做一个独立男性吧
* 男性如何避免被“诬告”
* 高校与公共机构需要建立真正的反性骚扰制度链条
* 新录音出现,记者当面质问、攻击受访者
* 新闻伦理在哪里,在赏樱花里
* 感到疲惫
单女之声的嘉宾招募仍然在进行,如果你想做嘉宾或想加粉丝群,可以加主播(vx:kangmin8731)联系入群,注明来意即可。
关注公众号“yaya的房间”,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剪辑】马夫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132944y
3个月前
河南
67
第一次被抓现行清纯男孩想不起来湿疹直接承认写道歉信
第二次面对辅导员清纯男孩想不起来湿疹直接承认写第二行道歉
第三次妈妈去学校清纯男孩仍然想不起来自己湿疹
第四次行为被公开清纯男孩继续想不起来自己湿疹
第五次学校彻查清纯男孩还是想不起来湿疹
第六次学校处分清纯男孩继续想不起湿疹
第七次女生起诉就是想不起来自己湿疹第八次清纯男孩终于想起来自己湿疹第九次提供他人就诊记录做伪证收起
马夫人855
3个月前
上海
42
本来不想删除任何评论的,但有人叫我找几个男的问问,让他们告诉我这是在抓痒还是自摸。我觉得很窝火。所以这些人种是觉得女生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吗?什么都要问了男生的意见?况且这个说法涉嫌对我的骚扰。所以删除了两条评论。有些人仿佛现实中没被女生喜欢过一样,只有跳出来惹人厌才能被女的注意到,我也服了。
Ushuaia_d
3个月前
北京
36
我可以理解“以被害者感受为核心”这种标准背后的初衷。性骚扰案件确实存在举证难度高的问题,很多时候即便行为人有骚扰意图,也很难拿出直接证据。在这种背景下,强调被害者的感受,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弱势方的权益,这个出发点是有其合理性的。
但如果把“被害者感受”作为唯一标准,就可能带来过度主观化的风险。因为感受本身是高度个人化的,并不总能等于事实。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能够证明一个人只是因为皮肤病抓痒,仍可能被另一方仅凭“不适感”指控性骚扰,这显然会让人觉得不够公平。这样的逻辑,与“看见女孩穿短裙就觉得她是在勾引我”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把个人感受直接当作事实来裁定。这样的标准不仅可能误伤无辜,也会让人无所适从,因为行为人很难预判哪些行为可能被误解。
可能更合理的做法是综合判断:一方面,充分尊重被害者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也要考察这些感受是否在“理性人的视角”下成立。同时,还需要看行为是否具有明显的性暗示或性别化特征,是否造成了难以回避的冒犯或精神压迫。只有综合这些因素,才能既避免让性骚扰案件“举证无门”,也防止出现“感受即定罪”的极端情况。
而在听到嘉宾后面给男生的“防止被诬告”建议时,我是有一些不适感的。她提到男生应该“谨言慎行”“不要做出可疑行为”“平日尊重女性、远离侮辱女性的群体”。这些建议本身其实完全是合理的,放在任何社交环境下都是基本的自律原则,没什么问题。但她是用“防止被诬告”的语境来提出这些建议的,这会带来另一层隐含的逻辑:如果你不按照这些建议去做,即便被误解甚至被诬告也只能怪自己。
这种逻辑从解构上与“女生穿着不要太暴露,否则如何如何”是很像的,表面上看是在教人如何保护自己,实质上却是在用“恐惧被伤害”的心理来要求一方群体自我收缩。并且嘉宾自己其实很清楚这种规训逻辑的存在,她还特意说“社会平时对女性有各种要求,今天我反其道而行之给男生提点建议”。这似乎并不是在反思规训是否合理,而是选择把这种规训“为我所用”,施加到另一群体身上。
可能站在女性视角这样的翻转似乎是一种“平衡”,但本质上并没有去解构规训体系本身的合理性。结果是男性在“防止被诬告”的担忧下更加谨小慎微,女性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更清晰的制度保障,大家都处于一种被动防御的状态中。长期来看,这不仅难以真正解决诬告或性骚扰的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加深性别之间的不信任。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在让“诬告”潜在地被武器化:通过营造恐惧,让对方群体按照某种规范行事,否则就可能面临难以预期的风险。
这类问题最重要的不是“规训谁、要求谁谨言慎行”,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清晰的判断标准和制度。需要的是让所有人都能明确知道什么行为会被认定为骚扰,什么行为不会,而不是依赖恐惧去约束某一方的行为。否则,即便换了对象,这依然是同一套逻辑在运作,只会制造新的紧张和误解。
萝菠大
3个月前
日本
36
24:56 她是一个很爱儿子、很奉献很努力的妈妈和她有没有足够的认知甚至是道德水平这两件事是没有必要联系的。
可可乐乐姐
3个月前
广西
32
35:14 这俩女主播太可怕了!!!我听不下去了,这女的是没人替她发声吗?她网上发的声还少吗?要不是她炫耀的发声也不会引起众怒,这事儿也不会有这么大热度了。那个男孩子为什么不出来为自己发声?都自杀倾向了,怎么发声?二次伤害吗?退一万步讲,有儿子的那个主播,法官都判定xsr不成立了,你就没想过,假如是你儿子,真的被冤枉了。你还会像今天说的那样,怪他自己当时太懦弱,怪他在公共场所抓痒,然后要承担巨大的代价,而不去表达真相吗?还有,同为女性,我要是当事人,如果发现对面男士不正常,我会第一时间尽快离开,而不是选择坐在那里两个小时拍视频。说句难听的,她选择坐在那里,并没有被骚扰的愤怒害怕和恐惧,反而是抓到猎物的兴奋和享受。女权并不需要这样被没有理智的争取。太可怕了!
L怡倩
3个月前
广东
18
周五,在办公室听到俩男性在陈述“男生真的要好好保护自己”,作为不完美女性主义者的我,捕捉到了一丝丝的不对劲,询问之后,其中一位男性私发给我了一段对于武大图书馆事件的省流版文字。
看完之后,我没有立马回复,没有单方面的输出我觉得怎样。晚上回到家后,回复了他这件事情不知全貌不好发言我觉得怎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女性的敏感没有错,因为“性骚扰”这件事情太过于频繁(对谈里也有数据佐证),同时在mask park 释永信事件上,大家似乎都闭口不提,此时的男性是沉默的,可是在武大这件事情里,男性蜂拥而至觉得男生应该保护好自己。大部分女性的处境真的比这件事情里的男生难上千倍万倍。当然,难受or困难的处境是不应该去比较的。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自己且相互尊重就好。
男生回我了“一码归一码,这事就是这个女的做错了,和性别无关”
太不对劲了,如果和性别无关,那我请问“男生要保护好自己”这句话是出于什么呢?
太不对劲了太不对劲了
钨铷锌
3个月前
湖北
18
51:39 这件事明显是被顶上来分散maskpark注意力的
王仁爱小姐
3个月前
美国
16
冬妮口条真顺,多上播客啊!就是要到处讲!我们女的以前就是讲的太少了!
barbara的美丽人生
3个月前
河北
14
同感,看热搜只有疲惫感,同类事情层出不穷,却越来越没法讨论,真理别说越辩越明了,反而被某些人搅混水,臭不可闻!
ndisnwi
3个月前
江西
14
让人心寒的是很多女性律师,b站博主都用了诬告这个词来吃人血馒头,不就是借大众的所谓正义合理网暴吗
yolo-01
3个月前
江苏
10
对啊,明明就不该消耗我们的时间精力,应该有人来管啊,为什么没有…很糟糕…
huijeo
3个月前
上海
9
退一万步讲,假如杨某真的误会了,那难道不是男的性骚扰太多导致的女性应激吗…男性对女性的性骚扰明明99%是真实存在的 我身边每一个女性朋友在过往的人生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被性骚扰 但偏偏1%的冤案在网上被放大讨论上升为“女性就是喜欢诬告”,这真的很离谱,从山西订婚强奸案到大连工业大学国格案到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女性分别被强奸、被荣誉谋杀、被性骚扰,然而三个事件都有不少男性网友跳出来说“男性要保护好自己”,真的让人满头问号
璐小小haha
3个月前
四川
8
最近因为这个事件陷入了强烈的政治性抑郁,听到主播们这么深刻的讨论以后缓解了很多
钨铷锌
3个月前
湖北
7
评论区又开始指撸为痒了哈哈哈
云儿_1ZYd
3个月前
浙江
7
我也遇到过,一次是我们坐公交。那个男的在最后一排自伟。我和我同学都看到了。但是我们敢说什么。还有一次刚工作下班的路上。那个人躲在树后面自伟。然后我吓跑了。每次路过那里就有点害怕。
S_Yr0G
3个月前
浙江
7
说到那个记者的录音视频,一开始听就想说。你谁啊,这咄咄逼人的样子,电话过去,一句你好,然后自报家门,这不是最起码的吗?现在的记者素养这么差的吗?太无语了
ndisnwi
3个月前
江西
7
回复下某个评论:你一定没有仔细看肖妈妈提供的所谓自杀倾向的测试,七分钟做几百道题,这就是一个夸大的测试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如果他都活不下去了怎么会有各种媒体背书来宣传他在校园生活呢,关于女生发的炫耀,如果正如女方朋友圈说的在法庭上被对方家长辱骂,开he,为什么不能发个动态表达对对方的嘲讽,这个事情被夸大本来就是各路媒体在吃renxuemantou,如果你在公共场所遇到一个男的在你对面摸xiati,桌子都颤抖了,你假装没看到离开了,这当然没问题啊,你有权害怕,把合理的权利让渡给别人,但是你没必要讽刺一个维护自己在公共场所利益,感到不适感到被骚扰的人拿起法律武器要求对方付出代价的人。再说,他挠痒为什么当时不说,他是哑巴吗,用一句性格懦弱就可以啦?,他是成年人吧,再者xsr案败诉不等于诬告也不等于对方没做任何事,他是不是摸了,他有这个行为没错吧,至于他当时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鞭妇侠
3个月前
安徽
6
唉,这个世界对男生的恶意太大了
whelming
3个月前
湖南
3
对媒体非常失望
cheeregooo
3个月前
陕西
3
对,整个事件还没明朗之前,唯一确定的是这个记者的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