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8分钟
播放:
612
发布:
5天前
主播...
简介...
这期介绍给听友一本汉学家杰西卡·罗森的新著:《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同时我们将在节目内抽出三位幸运听友获得赠书,请一定要听到最后的抽奖规则哦~
《厚土无疆》是一本跳出传统宏大叙事,用跨文化视角解读器物与墓葬背后的社会规则、信仰体系的优秀读物。
全书以从良渚到秦的十二处墓葬为核心,勾勒中国的国家文明的独到之处,以及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交融,为我们展现了一场跨越3000年早期中国文明的壮游。
内容通俗易懂、入门友好,既依托严谨的考古发现,又为读者提供刷新古代中国认知的新启发。
书中涉及的十二座墓葬遗址多设有博物馆,这本书的详细介绍亦可作为深度游览博物馆的陪伴。
【主要内容】
00:06 《厚土无疆》内容介绍,为什么我们推荐你读这本书
35:08 书中提到的12处遗址,如果想要实地了解,白衣推荐去哪里?
50:12 一些阅读的小建议,以及抽奖
关键词:考古 文博 古代中国 大英博物馆 良渚 三星堆
同时我们将在节目内抽出三位幸运听友获得赠书,请一定要听到最后的抽奖规则哦~
《厚土无疆》是一本跳出传统宏大叙事,用跨文化视角解读器物与墓葬背后的社会规则、信仰体系的优秀读物。
全书以从良渚到秦的十二处墓葬为核心,勾勒中国的国家文明的独到之处,以及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交融,为我们展现了一场跨越3000年早期中国文明的壮游。
内容通俗易懂、入门友好,既依托严谨的考古发现,又为读者提供刷新古代中国认知的新启发。
书中涉及的十二座墓葬遗址多设有博物馆,这本书的详细介绍亦可作为深度游览博物馆的陪伴。
【主要内容】
00:06 《厚土无疆》内容介绍,为什么我们推荐你读这本书
35:08 书中提到的12处遗址,如果想要实地了解,白衣推荐去哪里?
50:12 一些阅读的小建议,以及抽奖
关键词:考古 文博 古代中国 大英博物馆 良渚 三星堆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通勤听播客
5天前
上海
3
课代表
Q1:《厚土无疆》的核心内容与作者是谁?
A:作者是世界汉学家杰西卡·罗森(大英博物馆前东方部主任)。全书以**良渚到秦的12处墓葬**为核心,用跨文化视角解读器物与墓葬背后的社会规则、信仰体系,展现3000年早期中国文明的壮游,跳出传统宏大叙事,依托严谨考古发现提供新启发。
Q2:这本书的独特视角有哪些?
A:①**西方视角**:以“物品语言”为核心(器物承载观念,可识读),弱化文献,以考古材料为主;②**跨文化对比**:强调中华文明“独立而不孤立”——既独特(如对玉的重视、青铜器使用场景异于欧亚),又与欧亚大陆文化交融;③**场域关联**:每个遗址突出地理环境(山脉/河流)与墓葬文化属性的联系。
Q3:书中12处遗址有哪些实地参观推荐?
A:①良渚: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②殷墟:殷墟博物馆+殷墟景区(宫殿区+王陵区);③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中心;④秦始皇陵:秦始皇帝陵博物馆;⑤宝鸡虞国墓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⑥曾侯乙墓:随州市博物馆;⑦中山王墓:河北省博+中山古国遗址公园(多数遗址有博物馆/遗址公园)。
Q4:这本书适合哪些读者?
A:①**考古小白**:内容通俗易懂,入门友好;②**资深文博爱好者**:提供新鲜视角,触发对文明多样性的思考;③**跨文化学习者**:帮助打破固有认知,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的关联。
Q5:阅读建议与抽奖规则是什么?
A:**阅读建议**:12章节相对独立,可跳读,读完后再看前言/尾声更易理解整体图景;**抽奖规则**: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评论区留言(注明“抽奖”,可写感想/期望/推荐书籍),截止23号周日晚,24号抽3位赠书,关注公众号“博物馆刷展的白衣客”获取详情
阿哲
4天前
浙江
1
【抽奖】阅读《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记》,仿佛跟随刘斌老师亲临发掘现场,从“一片石头”的线索开始层层推理,最终揭开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圣地的宏伟面貌,深刻感受到考古工作既是科学探索,也是与古老文明对话的浪漫旅程。
趴菜小叶子
5天前
上海
0
【抽奖】近些年陆续看了一些国外汉学或历史学者对中国历史的分析,确实发现视角的不同,甚至是对于某些事件发言的大胆程度也差异深大,让人觉得耳目一新,非常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有机会读一读这一本书,接受更多角度的认知。也非常感谢白衣和小助理的推荐。
周周敏
5天前
荷兰
0
南博特展考虑出一期嘛🥺今年漆器扎堆了
FrontierPoet
5天前
浙江
0
【抽奖】有幸,前四个遗址和博物馆都去过了。我自己就在余杭区工作,从 2016 年开始,也曾经陆续接触过良渚古城的发掘和古城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看着大观山村和长命村消失在历史中,良渚文明却从历史中浮现,有种重见花开的感觉。希望看看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一个 5000 年历史的文明。
睡眼惺忪兔
5天前
上海
0
[抽奖] 好奇国外研究者的古代中国考古观
不枳
4天前
山东
0
[抽奖] 充满好奇,想看看与国内考古学家不同的视角,在“统一口径”之外的另一种叙述。
谦彧
4天前
北京
0
#抽奖#
作为一个多年的文博爱好者,疫情期间在首师学习了成教文化遗产专业,而教我们青铜器课程的老师(译者之一)就师从于罗森教授;
个人以前就喜欢看外国学者写中国历史的书籍,希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获取新知。就像TED和一席的口号说的,get inspired/ ideas worth spreading.
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啊
4天前
海南
0
【抽奖】最近去了好几个博物馆和遗址,现场陈列的介绍和专业人士的讲解确实尤嫌不足,有本书能把一个馆藏的东西串起来,且是从考古的角度去解读,对于文博爱好者真的很合适。p.s 我也有看完一本书再去看前言的习惯,真的会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
JJ_Gz6r
4天前
浙江
0
抽奖 不爱读书但对考古有兴趣患者对这本书有兴趣!
Nancychen
4天前
上海
0
c抽奖 看博物馆就是和古人对话的感觉 好神奇
霍庆
3天前
广东
0
抽奖 感谢感谢🙏
柯博文
3天前
广东
0
[抽奖] 也看过几本国外作家写中国历史的书,考古的这种还是第一次听。从国外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来看也有利于我国学者能更好的去传播弘扬我们的文化,或能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个人看又觉得好有意思,又学到新的知识,感谢两位老师!
有点点困
3天前
浙江
0
57:52 [抽奖]听了白衣老师和小助手的分享,想看看这本书,想看看这本书有什么新奇古怪的想法
深海之底
3天前
浙江
0
[抽奖]这本书第一章是介绍良渚遗址,恰巧去参观过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如果能跟随书中介绍参观遗址和博物馆,想必会注意到更多细节和收获更多知识。
Gnuan
3天前
浙江
0
抽奖
推荐一下《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这个是考古学的教材,英国人写的。看完之后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会有系统性的认识,而且介绍了全世界丰富案例(其中就有良渚)。教材嘛,肯定是面对小白,力求易懂的,对于像我这样外行很适用。也很符合这期播客的风格。
我是因为在玉架山博物馆的考古年代鉴定方法相关内容里看见了对于这本书的引用,所以才买来看的。
PatrickQ
3天前
浙江
0
【抽奖】考古类的书籍其实看的很少,但是文博相关类的读物,想推荐《中华遗产》杂志,每期分地域、主题,配合高质量图片和文字,可读性也非常强。可惜今年开始休刊了,希望早日排除种种困难能回归吧。
jeanji
3天前
浙江
0
【抽奖】 去过四个,良渚、陶寺、殷墟、兵马俑,在河北博看过中山国出土文物,相当震撼。
Patrick_9Kc2
3天前
上海
0
【抽奖】 目前只去过兵马俑,等有机会再去其他十一个现场。
April-7
2天前
江苏
0
【抽奖】白衣和芬达有赞助了!而且这期芬达很踊跃,表达很多,爱了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