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储存、转换、运用及沟通信息的心理学分支(Neisser,1967)。它关注人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分类、推理和决策等心理活动中,大脑内部所发生的复杂过程。
二、核心学习原理
- 学习的“合意困难”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那些需要付出**“耗费心血的学习”才能带来深层次、持久的效果。人们常常误以为轻松的学习方法(如反复阅读**和集中练习)有效,但它们只能产生暂时的熟悉感,无法形成持久记忆。
- 主动检索与巩固
检索练习是提升记忆效率的核心。它指主动从记忆中提取知识,如通过自我测验或回忆关键概念。这种方法能显著强化记忆痕迹,迫使大脑“工作”,从而有效阻止遗忘,并帮助学习者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
- 时间与多样化
将学习时间分散,即间隔练习,能利用遗忘的益处来巩固记忆。而穿插练习,即混合学习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主题,则能提升学习者辨识问题类型和选择正确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两种方法都能让知识在长期记忆中储存得更牢固,提高活学活用能力。
- 构建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认知系统将复杂理论或技能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应用程序”。结构构建能力是提取核心观点并构建完整心理框架的能力,它们是理解和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细化(寻找新知识的深层含义并与已知建立联系)和生成(在得到答案前尝试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心智模型的构建。
- 成长心态与元认知
研究表明,智力并非固定不变,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拥有**“成长心态”的人相信智力可通过努力提升,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同时,元认知(准确校准自己知识水平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人们克服“无知之知”**等认知偏见,避免误判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启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有效学习的实用启示。它告诉我们,学习应是一个主动、有意识且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而非被动接收。通过科学地运用检索、间隔、穿插等策略,我们可以构建更扎实、更持久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各个领域取得更深远的成就。
核心问答
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它主要研究哪些方面?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如何获取、存储、转换、使用和交流信息。它涵盖了人类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如何感知他人、事件和物体,如何记忆和组织信息,以及如何调动心理资源做出决策。
2. 认知心理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有哪些主要的学派和思想影响了它?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在近代受到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影响。19世纪末,结构主义通过内省法寻求心理的基本构成单元,而机能主义则关注思维的功能和适应性。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拒绝研究内部心理活动,格式塔心理学则强调将心理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人因工程学、计算机和语言学等领域的发展,共同促成了**“认知革命”**,认知心理学才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真正兴起。
3. 认知心理学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认知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包括:
- 实验和准实验:通过操纵变量来建立因果关系。
- 自然观察:在日常情境中观察认知活动,生态效度高。
- 内省法:观察者自我记录心理过程。
- 对神经基础的研究:利用脑成像技术(如fMRI、PET)和电生理技术(如EEG)来研究大脑结构与功能。
4.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它有哪些类型和理论解释?**“注意”**是指将心理资源集中于一项或一些工作和事件。它主要分为:
- 选择性注意:将注意集中于特定信息,同时忽略其他信息。相关理论有瓶颈理论(信息处理有瓶颈)和衰减理论(未注意信息只是“音量被调低”)。
- 分散注意:同时执行多项任务。研究表明,通过大量练习,某些任务可以实现自动化加工,从而释放认知资源。
5. 记忆在认知心理学中如何分类和运作?“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有何不同?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暂保留)、短时记忆(STM,容量有限)和长时记忆(LTM,长期储存)。工作记忆(WM)是短时记忆概念的发展,它不仅是临时储存,更是一个主动的加工系统,包含一个中枢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模板,其容量与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6. 信息的遗忘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理论解释?遗忘主要由以下理论解释:
- 衰退: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消逝。
- 干扰:一些信息会阻碍其他信息的提取。包括前摄干扰(先前学习阻碍后续回忆)和倒摄干扰(后续学习阻碍先前回忆)。
7. 长时记忆中的知识是如何储存和组织的?有哪些主要的理论模型?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组织主要有网络模型和联结主义模型。
- 网络模型:将语义记忆比作概念相互连接的网络,如层级语义网络模型和扩散激活理论,前者将概念按层级组织,后者认为激活会沿路径扩散。
- 联结主义模型:将认知描述为一个由简单加工单元构成的网络,知识储存于单元间的连接权重中。
8. 什么是“建构性记忆”?目击者证词和恢复记忆的争议揭示了什么?“建构性记忆”观点认为,记忆并非忠实记录,而是具有延展性,在提取时会主动重构信息。目击者证词研究表明,记忆很容易受到暗示性问题的影响而改变,甚至制造出**“错误记忆”**。这些争议揭示了人类记忆的脆弱性和可重构性。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