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16分钟
播放:
1.55万
发布:
4天前
主播...
简介...
嘉宾: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有《梁庄十年》《要有光》等。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9月14日。
- 关于《要有光》
介绍一下这本书?
为什么会想这个选题?
在写作过程里,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有过什么担心吗?
为什么采用多人称、多线叙事?
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
这次采访和写作给您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吗?
您说的和孩子相处“一点一点后退”怎么理解?
乡村城市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 关于文学教学
文学写作是可以传授的吗?
您是怎么上文学课的?
有没有什么时候,一个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让您印象深刻?
您最近在思考的一个围绕文学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优秀的作家?
- 关于写作
怎么描述、定义“文学性”?
作家要怎么处理和读者的关系?
文学影视化是一个好出路吗?
文学奖对作家意味着什么?
市面上有哪些文学奖是您关注的?
上期刊对作家、作品意味着什么?
您对写作有长期目标吗?希望描写的是什么?
- 关于文学阅读观察
每隔几年就有一些热门的文学标签,比如东北、、南方叙事、素人写作、性别议题,您好像很抵触这些标签?为什么?
这几年您看到的让人欣喜的新作有哪些?
长篇小说是不是越来越难写了?
70、80、90、00后作家有没有各自的书写母题?
您应该看了大量当代作品,青年作家的习作,您怎么描述这几年青年写作者们呈现了出来了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有没有什么普遍性的特点?
他们比上一代作家进步的地方是什么?
读者们对小说的期待是什么,这种期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内容失效了,什么样的内容还依然吸引人?
在这个时代做创作,要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配乐:
Modern Attempt - TrackTribe
生如夏花
📮播客《多多指教》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9月14日。
- 关于《要有光》
介绍一下这本书?
为什么会想这个选题?
在写作过程里,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有过什么担心吗?
为什么采用多人称、多线叙事?
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
这次采访和写作给您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吗?
您说的和孩子相处“一点一点后退”怎么理解?
乡村城市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 关于文学教学
文学写作是可以传授的吗?
您是怎么上文学课的?
有没有什么时候,一个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让您印象深刻?
您最近在思考的一个围绕文学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优秀的作家?
- 关于写作
怎么描述、定义“文学性”?
作家要怎么处理和读者的关系?
文学影视化是一个好出路吗?
文学奖对作家意味着什么?
市面上有哪些文学奖是您关注的?
上期刊对作家、作品意味着什么?
您对写作有长期目标吗?希望描写的是什么?
- 关于文学阅读观察
每隔几年就有一些热门的文学标签,比如东北、、南方叙事、素人写作、性别议题,您好像很抵触这些标签?为什么?
这几年您看到的让人欣喜的新作有哪些?
长篇小说是不是越来越难写了?
70、80、90、00后作家有没有各自的书写母题?
您应该看了大量当代作品,青年作家的习作,您怎么描述这几年青年写作者们呈现了出来了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有没有什么普遍性的特点?
他们比上一代作家进步的地方是什么?
读者们对小说的期待是什么,这种期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内容失效了,什么样的内容还依然吸引人?
在这个时代做创作,要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配乐:
Modern Attempt - TrackTribe
生如夏花
📮播客《多多指教》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珂珂在喝可可
1个月前
北京
32
00:00 “妈妈,你得继续学习。你得知道人类创伤的复杂性和必然性。我的创伤是整个社会和整个文明的创伤,与存在和时间相关,不是简单的海淀区青少年的创伤,并不是可疗愈的东西。”
NikitaYe
1个月前
广东
15
今天像往常一样充满期待地准时到校门口接我的可爱初一小孩放学。
照例一见面就立刻先大大抱一个再猛亲两口。
这种时候我的内心os总是:她怎么可以一直那么可爱啊啊啊啊,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恩。
然后一路便开始边吃我带的小零食边叽叽喳喳地跟我讲述她在学校的一天,从吃饭喝水到上课写作业到今天的心情状态,事无巨细… 我手握着方向盘,听着她还稚气未脱的声音,在巨大的下班放学车流里也一点不觉得心烦。
回到小区楼下的时候,一阵大风把我的头发吹得乱飞,头发丝都扑到了她脸上。
她笑着说:妈妈,现在风里也有你的味道诶。
接着又说:妈妈你快抬头看,今天的月牙好美!
确实,穿行在云朵里的弯弯月亮真的很美。
而我希望的,是在长长的人生道路里,我亲爱的小孩一直可以有抬头看月亮的心情。❤️
真开心今晚听到这期节目,也期待赶快可以阅读到梁老师的新书。
听完睡啦,晚安。🌙
有一颗松塔
1个月前
陕西
14
对他人有好奇心简直是这个时代的珍稀品质
大猫乒乓
1个月前
江苏
10
听到打孩子是成本最低的成人的发泄方式,还是很难受的。我也有孩子,最初我也会凶他,现在就不会了,即使他翻了原则性的错误,我也会认真考虑用什么方式和他沟通,暴力的方式不在其中。原因很简单,我发现不论你对孩子做了什么,孩子都会无条件的原谅你,他不会记仇。想到这里,如果还用暴力的方式去教育他,实在是不能接受。每次要发火的时候,我都会以孩子的视角而不是成人的视角去思考,然后告诉你犯错了,孩子会无条件的原谅你。现在你发货了,你一定要用暴力的方式去教训他吗?实践也证明了,孩子也是会讲道理的,而且他会记住你教给他的道理,并且反过来教育你。
coco_DvPi
1个月前
江苏
9
28:40 其实很多时候妈妈们会反思很多,可是某些缺失的爸爸们却很少反思,家庭是需要双方都有责任心的,特别是80和90后的父母自己有时都可能还是个孩子,我现在教育我儿子就是男人要有担当,特别是以后承担家庭的责任,如果没有做好这点觉悟不要轻易步入婚姻,不要轻易生孩子,做一个三观正,有责任心的人远比考一百分要重要得多!
Edward羽
1个月前
山西
8
看标题就知道这一期的含金量有多高!
子夜_0302
1个月前
山东
7
28:13 好几年前看过《梁庄十年》,当时应该是看了纪录片,当天就下单了一整套,因为我也是从某个“梁庄”出来,看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我”就是写这本书的人,谈论的也是身边的人。
今天看到更新的题目,我还一哆嗦,家里有个四年级还是可爱小孩的小学生。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也会担心等进入青春期,他是何种模样。我总是在思考如何与他相处,如何不用自带的父母权威去要求他,如何离他更近,如何离他更远,那些角度的把握和未知的发展。
我也明白,我们给他的爱很多,但人的情感就像是梁老师说的,父母是个有限的人。所以看到类似关于孩子的主题多看一下,或许就可以多理解一些彼此,多反思自己以及自己的爱。
梁老师这一段讲的真的太好了,对这本书更加期待了。
水果宾治
1个月前
四川
7
我觉得这期节目应该有很多人都有共鸣。我90后对这种情况很熟悉,曾经觉得我的父母那一代“有病”,以为今后的父母会更开明,没想到后面的小朋友遇到的情况甚至很严重,周围没有哪个家长不卷的,不想卷的都开始卷了,我已经步入中年,很多事已经无所谓了自己也想清楚不要小孩。看到很多小孩已经失去快乐,觉得很悲哀。小区里经常听到大晚上吼叫痛批小孩做作业的,接送小孩放学念叨一路的,甚至接幼儿园小朋友放学揪头发的,看到我盯着她就松手了,小孩恐惧的眼神在脑海里是挥之不去的。
蝉的夏天
1个月前
江苏
7
作为一个大学的咨询师,能看到很多青少年背后影影绰绰的家庭,社会的影响,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写作
杨大壹
1个月前
北京
6
🎁欢迎你留言说说听这集节目的感受,我会从评论区选出5位朋友送上首发并收录了梁鸿老师《要有光》的《收获》杂志一本,截止到10月9日有效。
紫晴i
1个月前
河南
5
59:10 梁老师的话语总是这么质朴而真诚,一定会去看的!
扁平鱼缸
1个月前
上海
5
30:58 前段时间跟我妈聊到这个问题。她从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那个最简单的金字塔模型来解释很多事情,所以又提起来这个,我那一刻突然就明白像她那样机械的理解,觉得人必须满足了下面的层次才能够到上一个层次,其实是错误的,那个金字塔其实是在描述“珍贵的程度”而不是“珍惜的程度”,或许妈妈那个年代的人最底层的没有满足,但却普遍实现了最高一层的满足,但我们这一代就是反过来的。
听播客的LISA
1个月前
北京
5
大壹老师作为采访者太棒了!问得问题特别在点子上。
子夜_0302
1个月前
山东
4
1:12:49 我一直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思绪想写但不知道如何下笔
xysun
1个月前
新加坡
4
30:18 这期对话听起来太舒适了,自然流畅又一步步往深处走,加上白天听鲁豫和窦文涛的对话,今天真的太满足了!感谢大壹呀~也表白梁鸿老师,我也是河南人,读《梁庄十年》的时候就觉得字里行间都是共鸣。
包包妞妞
1个月前
河南
4
真诚且深入的交流
似是故人来
1个月前
广东
4
09:40 要有光,本身就意味着在黑暗的世界里要努力凿出一束光,比光本身更重要的,或许是开凿的过程。正因黑暗无处无在,问题无处不在,痛苦无处不在,教育、亲子关系里人与人的关系和情感的明暗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才努力要去凿出一束光。光或许意味着新的希望和可能,但开凿的过程是漫长的,寻光的意味就带了某种象征意义。谢谢梁老师的分享!
未语丶有声
1个月前
美国
4
在《收获》上读了梁老师的《要有光》;这两天正好在看柴静的新视频,采访阿良,回顾当年杨永信的电疗学校。新闻报道与非虚构文学再一次并肩发展了,这也呼应了梁老师说的非虚构基于真实进行合理想象来创作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感慨,当年家长们专制地将所谓“不正常”的孩子送进杨永信学校进行思想校正,过去十几年了,新一代的中国家长仍然复现了他们的父母的思想和人生。
龙龙已经burnout
1个月前
上海
3
47:44 不是,大人撑不住了,辞职了都不行吗,生了孩子就必须做牛做马一辈子是吧,怪不得现在没人生了,家长的压力都是外界给的
大风歌大棚菜
1个月前
湖南
3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