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4分钟
播放:
209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音频出处:东腔西调


本期节目是由东腔西调与青葱计划联合策划制作。



本期节目是东腔西调和青葱计划的特别合作,我们邀请到了作家马伯庸,他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风起陇西》等多部小说此前成功完成影视化改编,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他将此类作品定义为“历史可能性小说”,即在基本的历史写实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创作合理虚构,填补历史的缝隙。


《人类简史》中提到,讲故事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不过凭空编造的故事往往并不可靠,具有强烈现实感的故事才会足够复杂、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历史往往在被写作之后愈发呈现出自身的意义。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者和研究者来说,什么样的历史会成为好故事的来源?他们会如何在复杂的历史中梳理出一段精彩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如何看待文字和影像的关系?在今天的节目中,两位嘉宾将和我们分享各自眼中的好故事,一起聊聊他们讲故事的“内功”。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马伯庸(著名作家,微博:@马伯庸)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B站:@孟庆延)


【收听指南】


02:10 两位嘉宾的观影分享


05:15 马:《大三国志展》上的两块砖与小人物


09:55 孟:历史学的内部鄙视链,史实vs年谱


14:15 马:写作《大医》,好故事建筑在大量阅读比对之上


18:40 孟:研究王观澜,把“阶级”概念落为政策的重要担纲者


23:45 马:成为父亲后,突然理解了袁绍的“多谋寡断”


26:25 历史逻辑的可能性:他可能没干过,但他真干得出来


28:30 孟:做历史研究要有历史意见,不要有时代意见(钱穆)


32:05 从科学意义上保证对人物的处理绝对客观,几乎不可能


34:20 马:从小到大转学十几次,跨文化圈流动,变得多元包容


36:50 孟:天津长大,爷爷又是资深票友,所以从小爱听故事


39:00 历史上大部分的制度其实都是由少部分人设计出来的


41:40 马:没参与过影视改编项目,原则是交给专业团队


42:10 影视剧和原著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信息投放的方式:写大侠vs拍大侠


44:05 忠实原著的作品未必就是好的改编作品


46:40 孟:写作逻辑/语言逻辑/思维逻辑,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不能画等号


作为影视观众的建议


50:00 马:拍历史题材,应该找大时代、小切口、深挖掘


51:20 孟:一类是历史的爽剧,一类是呈现人性复杂的影视剧


【工具箱-本期提到的相关作品】(时间顺序)


青葱影展片单:李少红《生死劫》、德格才让《他与罗耶戴尔》、梁鸣《日光之下》、申瑜《兔子暴力》、龙凌云《何处生长》


马伯庸作品系列《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破案:孔雀东南飞》《三国配角演义》《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大医》《长安的荔枝》


《大三国志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李志毓《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


孟庆延《“读活的书”与“算死的账”:论共产党土地革命中的“算账派”》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王汎森《“烦闷”的本质是什么——“主义”与中国近代私人领域的政治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


《琅琊榜》(导演:孔笙、李雪)


《庆余年》(导演:孙皓)


王夫之《宋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