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分钟
播放:
4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为什么说“秋冻”要因人而异?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预防疾病的谚语,是指在初春时天气逐渐转暖,不要急于脱掉棉衣,适当“捂”一点;在初秋时,也不要刚有点冷就穿太多,适当“冻”一点,这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不过,“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此时不宜增添太多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天气,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生长。


“但‘秋冻’不是盲目挨冻,而是要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加衣服。”初秋暑热未消,气温在15至20摄氏度时,早晚人体能感受到一些凉气,此时不要着急添加过厚衣物。仲秋即中秋节前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添加衣物要适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


需要注意的是,晚秋时,早晚温差大,当一早一晚户外气温降低到10摄氏度时,就应该结束“秋冻”。特别是秋冬交接之际,常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强求“秋冻”,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太适宜“秋冻”,这部分人群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气管和支气管在寒冷刺激下会产生痉挛,使原有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或容易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尤其是哮喘患者,对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应注意保暖。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太适宜“秋冻”。低温环境容易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绞痛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平素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等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也不太适合“秋冻”,应避免过度耗损阳气。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御寒能力弱,应注意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掌握好“秋冻”进行养生保健,还要关注身体不同部位。樊茂蓉提醒,有些身体部位不能“冻”,反而要注意保暖:


1.头颈部不能冻。若头颈部受风受寒,向上会导致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容易诱发头痛等疾病;向下会使足太阳膀胱经受寒,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2.肚脐不能冻。寒凉之气通过肚脐侵袭人体内部,刺激胃肠道,容易引发腹痛腹泻;女性腹部受凉还会诱发或加重痛经,导致月经不调等。


3.膝关节不能冻。受凉是关节炎发生和加重的诱因之一,寒凉刺激会加重关节炎患者关节的肿胀和刺痛症状。


4.双脚不能冻。“寒从脚下生”,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若脚底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脚底神经末梢丰富,受冻之后,易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