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8分钟
播放:
697
发布:
3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引子]


2022北京冬奥会刚刚落下大幕,围绕“归化”运动员的讨论仍然挥之不去。


在被“归化”现象轰炸了半个月以后,我们才认识到习以为常的“归化”一词竟然本身就存在偏见,这种“偏见”还存在于我们的对这些运动员的认同上,血缘、阶层、语言、相貌、成绩,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对“归化”运动员的看法?什么样的人设更讨喜?代表别国参赛和代表不同的俱乐部参赛究竟有什么不同?


这次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跟踪报道了八年冬季项目,两届冬奥会的资深体育记者,与我们一起谈谈从海外选拔运动员的成因、规定,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嘉宾]


马晓濛 


供职于北京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天天体育》节目,任新闻记者编辑,专攻德国体育和北京冬奥会新闻。曾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闻类一等创优节目,两次获北京市体育局年度新闻二等奖,多次参加冬奥会、北京申办冬奥会、亚运会、亚冬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


[主播]


小卷,同济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


Sissi,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教师


石头,媒体人,复旦校友,雪尘文化创始人。


[提要]


04:44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会特别慎重用"归化"这两个字


07:40 代表中国参加冬季奥运会可以达成自我实现的最高层需求


14:15 有中国血缘的运动员是否一定更有凝聚力?


17:05 体育界的这样一种现象,产生了身份的全球流动,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


21:55 阶层与教育背景也是我们关注这些运动员的焦点


26:18 大众对这些运动员的认同,和他们在大众面前所使用的语言有关系


29:53 讨喜不讨喜,是个综合性的问题


30:53 粗看是认同问题,其实也是传播问题,什么样的运动员更讨喜?


33:40 热爱一个运动员和热爱一个偶像是一样的



[出品]


雪尘文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