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中医不是“慢郎中” 了解中医的常见急救方法和技巧
一说到急诊急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西医,认为中医只能治小病和调理养身,不能治大病,更不能救急病。中医药传承几千年,急诊急救有其独到之处,“中医救缓不救急”这种观念完全错误。记住以下中医急救技巧,紧急时刻能救人一命。
晕厥急救技巧
晕厥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发的休克、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癔病性昏迷等疾病。可用拇指重力掐按人中、百会、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清醒为度。
人中 人体嘴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当出现昏迷休克时,施救者4指托住下颌,大拇指屈曲为90度按在人中穴向上顶推,行强刺激。此法一般大部分人可以醒来。
百会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内关 手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中暑急救技巧
刮痧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中暑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这时可以右手半握,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关节从额头往眉间往复刮按;或在胸部中间、肘窝处由上而下往复刮拭,每个部位刮3~5分钟,出痧即可,最多不超过10分钟,出痧后多数人会感到头脑清醒。中暑时刮痧应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但不宜当风直吹。
中成药 中暑后,可服用十滴水、人丹。另外,过度避暑,贪食生冷,易得“空调病”(中医的“阴暑病”),这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或藿香正气水。
发热急救技巧
双耳尖放血 在耳尖放血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将耳廓向前折,消毒后在耳上方形成折痕的耳尖扎针,挤出少量几滴血,会很快退热。
大椎穴艾灸、点刺放血、推拿 低头的时候,摸到颈后凸起最高处下方的凹陷处即是大椎穴,它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艾灸、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在大椎穴处按摩,配合推脊柱,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退烧也有奇效。
少商、商阳放血 少商穴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少商、商阳放血,点刺挤几滴血可退烧,嗓子疼也可以得到缓解。
急性胃肠炎急救技巧
盐汤探吐法 吃了变质的食物,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甚至痛不可忍。如果进食不久,可用盐汤探吐,简便有效。或用食盐一大把,加入水搅匀,尽量多饮,吐后腹痛即可消除。还可用食指,或学古人用鹅翎刺激咽喉探吐,把脏东西吐掉,症状也能缓解。
按压至阳穴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于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取穴。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穴对急性胃痛、胃痉挛,止吐止痛有神效。
醉酒急救技巧
喝葛花、菊花茶 葛根花善解酒毒,可以醒脾和胃、解酒,适合饮酒过多所致的头晕头痛、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等功效。《药鉴》认为其能解醉汉昏迷,常配合葛根花使用。取上好菊花、葛花做成散末,泡茶冲服有很好的解酒功效。
解酒穴放血 临床上遇到醉酒、发酒疯的患者,在耳垂上解酒穴(穿耳洞的地方即是),放两滴血出来,可以很快醒酒。
蛔虫梗阻急救技巧
食醋法 患者先服一勺油,片刻后再让他喝一勺醋,中医说“酸能安蛔”,使蛔虫安静,并驱蛔虫排出,油也能助蛔虫排出;然后,针刺四指缝,一般针到第四小指缝,肛门会流出油,蛔虫排出。
龙华君介绍,中医不是“慢郎中”,通过望闻问切对症抢救,运用针灸、拔罐、放血、正骨、推拿等中医独门绝技抢救,成本低,方便易学。平常急诊急救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艾灸缓解腹痛、耳尖穴放血降压、穴位按压(少商、十宣、合谷、人中)醒脑放血退热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穴位按压(鸠尾、至阳)缓解心绞痛、火罐拔蛇毒等,这些传统的中医急救法简单、高效。大家多了解,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