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药品集采稳步推进,几乎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变化。每每想多了解一点内容时,却被自媒体上铺天盖地的DRG、DIP、仿制药、原研药的碎片化信息淹没,花了不少时间,却依旧没能弄明白这些名词。
医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认为还是应该尽力给大家科普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也许没有直播切片内容看起来那么刺激,也没有那些抓人眼球的夸张表达,但是却是不带任何利益导向的客观科普。这一期黄律充分发挥非诉律师的尽调能力,与专业医疗陪诊+保险行业从业者凯哥一起,给大家拆解这些复杂名词背后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内容。
主持人:黄律,服务于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厂商的资深非诉律师;
嘉宾:凯哥,华政法本,深耕保险行业的保险买手;
剪辑:石头;
小助理微信号:13240970224(加听友群共创内容;1对1咨询)。
1:58 历史的回旋镖又回到了我们身上
2:28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由来还需要追溯到WTO时期
2:43 国际法上对原研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规定
3:33 为什么花费数亿美元研发的原研药配方必须被公开?
4:20 2020年中美经济贸易协定中增加了对药品的5年的专利保护期
7:48 百万医疗险是在医保框架下的产物,院外药通常不理赔
9:38 目前百万医疗险能做到的极致:癌症靶向药的院外购药可以纳入百万医疗险赔付范围
10:37 为什么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药效有区别?不吹不黑,实事求是,科学解释
12:41 原研药公开的只是大致区间的分子结构式,没有精确数值,也没有加工过程和顺序
13:11 药品中80%是辅料,差价巨大,好坏、纯度差异都会影响最终药效
14:32 仿制药在加工过程中混入不明成分的杂质会增加过敏率
15:10 仿制药的评价标准本身就低于原研药,在实践中又没有落实到位
16:31 人体是有机体,纯粹按照数据复刻的分子结构式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17:30 一致性评价还是一次性评价?
21:21 厂商应该在前期更积极的参与政策研讨,提供真实数据,辅助出台更客观平衡的政策
23:33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引入更多层面的声音辅助?
24:28 如果没有《我不是药神》原型故事主人公的案子促进司法改革,海外代购药品是犯罪
26:14 政策上普惠原则的同时,能否保留用药选择权?
26:54 2022年《医师法》明文规定了医生的用药决策权在新政下可能会名存实亡
29:22 公众的用药选择权是一种自由,与普惠原则并不矛盾
31:18 DRG和DIP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过度医疗”
32:03 DRG预付模式:同病同操作,同组同费用
32:40 DIP预付模式:对病种分类付费
34:50 任何一个新政策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一个旧政策的弊端
35:54 提高判断力,不要轻易被社交媒体上的片面化信息误导
36:08 外资独资医院、港澳药械通、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其实都是整个医保改革的一揽子计划
39:22 小红书中美居民对账:最震惊的是美帝离谱的医疗和保险政策
41:42 不同政策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就是好政策
48:00 中端医疗险的发展也就才三四年,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48:35 公立医院特需部和国际部也许是目前转型期的选择,中端医疗险可以cover
49:45 有些中端医疗险仍然对院外购药有限额,买之前要看清楚
50:28 高端医疗险可以拓展到私立医院和海外医院,丰俭由人
54:30 保司目前还在观望和算账阶段,蓝海市场需要前期的投入
56:16 中国创造才是最终目的,加油!
政策和法律沉默而安静,影响着每一个公民。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