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9分钟
播放:
57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们深陷泥潭》(We Are All Completely Beside Ourselves)部分章节中的核心主题、人物关系、主要冲突以及作者通过这些元素所传达的重要思想。


一、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与疏离


该文本深入探讨了波默罗伊(Pomeroy)一家内部错综复杂且常常是疏远的家庭关系。这种疏离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以及手足之间。



  • 罗杰与子女的关系:

  • 与文森特(文尼)的疏远: 罗杰与儿子文尼的关系长期紧张,罗杰不清楚原因,但文尼似乎坚信是父亲的错。罗杰认为可能是文尼选择非宗教学校读书以及毕业典礼的事情,但他自己却觉得委屈,因为他甚至“主动示好,参加了文尼的毕业典礼”。父子之间缺乏沟通,文尼“基本不打电话,也不回家里看看,更不想和宗教扯上一点关系”。即使文尼联系父亲,也常是为了重要事情,但罗杰似乎并不认为有必要单独谈论。

  • 与帕齐(Patsy)的隔阂: 帕齐与父亲罗杰之间也存在隔阂。帕齐曾表示罗杰从不看她的眼睛。罗杰对帕齐的参军选择持反对态度,认为这“违背了我们的信仰”。当帕齐寻求外婆遗产用于学业时,罗杰坚持遗产必须用于宗教教育,表现出对女儿个人选择的固执和不理解,甚至在提到遗产时带着牧师的口吻说“我还以为山姆大叔无论如何都会照顾你呢”,流露出讽刺。

  • 与海伦(Helen)的表面和谐: 海伦是家里的“乖孩子”,她与父母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更和谐,但实际上也存在问题。海伦知道父母对她和兄弟姐妹与黑人约会持明确反对态度(“海伦就是知道这一点,就好像她知道父亲当初投票给了谁(多尔、布什还是里根)那样,尽管父亲什么都没说过”)。她还曾是家里的“打小报告”者,但在看到帕齐与黑人男友在一起时,她选择“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表明她在内心深处也开始反思或抵抗家庭的既定规范。

  • 乔治与子女的关系:

  • 对文尼的过度干预: 乔治在经济上对儿子文尼过度干预,甚至未经允许以他的名义开办信用卡,导致文尼信用受损,不得不考虑起诉母亲,尽管最终没有实行。文尼得知母亲盗用他身份后,与母亲“没有关系”,“她表现出一副这些事情都不曾发生过的样子。我想她处理事情一贯是用这个办法,可我办不到。”

  • 对帕齐的隐瞒与保护(或控制): 乔治在帕齐怀孕和流产的事情上对罗杰进行隐瞒和遮掩,直到罗杰在文尼的信用卡账单上发现线索才被揭露。她对帕齐的个人生活有强烈的控制欲,当帕齐与哈兰约会时,乔治和罗杰将她“发配”回田纳西州的祖母家进行“惩罚”,并限制她的自由和着装,甚至烧毁她的衣服,这些行为导致帕齐感到“可笑”和被禁锢。乔治还从药师那里“拿药”,暗示她服用抗抑郁药,却不希望罗杰知道。

  • 对海伦的复杂情感: 乔治在经济上难以满足海伦对婚礼的期望,常常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费用,甚至盗用文尼的信用卡。她对海伦的婚礼显得力不从心,尽管费尽口舌把婚礼地点改到家里以省钱,结果却花费更多。乔治羡慕海伦能自然地指出别人的错误,而自己则会选择默默承受,这反映了她性格中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 罗杰与乔治的婚姻关系:

  • 经济压力与隐瞒: 罗杰和乔治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信用卡债务缠身,甚至难以支付日常开销和女儿的婚礼费用。罗杰在学业上的支出,如商务舱机票和酒店费用,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他并未完全告知乔治这些细节,乔治对此只能叹气并表示理解,因为“他担心也没用。担心是她作为妻子的特定职责之一。”乔治为了维持生计甚至做兼职,但她的工作也常常受到经济压力和家庭事务的影响。乔治还会使用孩子的信用卡,并且没有及时处理账单,导致家庭财务状况岌岌可危。

  • 对彼此的看法: 罗杰认为乔治“容易向后看”,对他回学校读书的决定产生怀疑,这让他感到不满,认为自己一生都在为别人活,现在为自己争取“无限可能”是“公平,才正确”。乔治则在内心深处希望罗杰“从来没有回学校上学”,可见她对现状的疲惫和不满。

  • 性生活: 尽管乔治身材肥胖,夫妻二人还有债务压力,但他们的性生活“十分和谐,至少会定期进行”。然而,在某些场景中,乔治对此并不总是自愿,比如凌晨三点罗杰问“可以吗?”时,乔治“没什么心情,但既然他这么礼貌地发问,她也就同意了”,这暗示了她性生活中的顺从而非激情。


二、个人身份的挣扎与社会规范的冲突


小说中的人物都在努力寻找自我定位,同时与社会、宗教和家庭的既定规范发生冲突。



  • 帕齐的独立与反叛:

  • 对宗教和家庭的抵抗: 帕齐从小在宗教环境中长大,但她对家庭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表现出明显的反叛。她拒绝就读宗教大学,选择了“非裔美国人研究或者东方宗教学”,并用打工的钱支付大学申请费。她对圣经夏令营感到“极端”,甚至在和明妮谈论信仰时说“《圣经》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上帝他妈的才不在乎你和谁上床”,这反映了她对宗教教条的质疑和反抗。

  • 对性别规范的挑战: 帕齐的穿着(“既露胳膊又露胸部”)和言行(骂脏话,谈论性)都与她家庭的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入。她对性别角色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质疑啦啦队为什么需要“平角裤”,以及对异性恋关系中的陈规定型观念。

  • 从军与创伤: 帕齐参军是为了经济独立,逃离家庭,寻找“最好的自己”。然而,军队生活也给她带来了创伤,如流产,以及可能导致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她甚至需要去康复中心治疗。她回到家后,面对各种困境和不公,她选择用愤怒和挑衅来应对,表现出内心的创伤和挣扎。

  • “我主宰自己的人生”: 帕齐在最后面对布里特时,骄傲地宣称“我主宰自己的人生”,这表明尽管她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挣扎,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对生活的掌控感,这与父母“债台高筑”、“装出来”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罗杰的自我实现与虚伪:

  • 追求学业与自我价值: 罗杰42岁时决定重返校园读博,他享受学习和“榜上有名”的感觉,认为这是为自己而活,而非继续做“中学副校长,直到入土为安”。他心中的“宏伟歌剧”代表了他对更高成就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 宗教信仰与道德妥协: 罗杰作为牧师,对宗教教义有着严格的坚持,他为帕齐的流产和乔治的偷窃行为祈祷,认为这些罪过“比通奸要严重得多”,然而他自己却与导师卡罗琳·默里保持了不正当关系。这种行为与他的牧师身份和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揭示了其虚伪的一面。

  • 对卡罗琳·默里的复杂情感: 罗杰对卡罗琳·默里既有敬佩(“罗格,我想说的是,我们很会是一对好搭档”),也有性的吸引。他甚至在脑中修改了书的题词,将耶稣划掉,加入了卡罗琳的名字,这表明他将世俗的成功置于宗教信仰之上。他对卡罗琳的死亡表现出短暂的悲伤,但很快就自我安慰并转移注意力,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自私和肤浅。

  • 乔治的自我牺牲与被动挣扎:

  • 财务困境与责任: 乔治是家庭财务的实际负责人,但她无力应对家庭的巨额债务和开销,甚至需要盗用儿子的信用卡来支付女儿的婚礼费用,并隐瞒了帕齐流产的真相。她经常在电话中或面对面地应对各种财务催款和女儿的抱怨,表现出巨大的压力和无助。

  • 对贫穷的恐惧: 乔治深深地担忧贫穷,她认为“中产阶级只配在自己家的客厅里发疯,有钱人却能在疗养胜地发疯。乔治没有资本发疯,甚至没有资本感冒。”这种恐惧让她在生活中充满了被动和妥协。

  • 缺乏自我: 乔治在与丈夫、子女的互动中,常常显得被动和顺从。她对自己的梦想(如果她有的话)都感到困惑,当朋友问她梦想是什么时,她反问“什么意思?”,表明她已经失去了对个人追求的认识,完全被家庭的负担所吞噬。


三、经济压力与阶级焦虑


贫困和经济压力是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主题,深刻影响了波默罗伊家族的每一个成员。



  • 罗杰的学业与经济负担: 罗杰读博的助教津贴“还不及他做副校长时年薪的三分之一”,虽然有学生贷款和乔治的工资,但依然“第一年的时候家里十分艰难”。他为了节省开支,甚至会计算汽油钱和车险费用是否超过助教工资,这反映了他对经济状况的担忧。

  • 乔治的财务崩溃: 乔治对家庭财务状况的隐瞒和无力控制是灾难性的。她无法承担大房子的粉刷费和各种添置物的费用,甚至连空调费都负担不起。她因信用卡欠款而感到焦虑,并被迫为海伦的婚礼和帕齐的啦啦队支付高昂的费用。最终,她利用文森特的身份开办信用卡,并被揭露未能偿还教会什一税,导致家庭财务状况暴露无遗。她的“在保险公司上班,每周五天,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三点半,她总觉得生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的描述,深刻展现了她对经济压力的无助。

  • 子女的经济困境与选择:文尼的信用卡被盗用: 文尼的信用卡被母亲盗用,导致他面临财务困境,甚至考虑起诉母亲,这直接导致了他与母亲关系的破裂。

  • 海伦的消费主义与期望: 海伦的婚礼花费巨大,她的消费观念与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形成矛盾。她甚至会因为购物而“兴奋得脸都红了。她甚至有点得意,还不到两个小时就花了这么多钱”,这与母亲乔治的节俭和焦虑形成对比。她希望埃利奥特毕业后一切都会不同,自己可以“结婚,怀孕,请产假,然后再也别回去上班”,展现了她对经济宽裕生活的向往。

  • 帕齐为钱参军: 帕齐参军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大学资金,避免“做什么狗屁工作”,这直接反映了她对经济独立的渴望。她后来因为信用记录受损而无法获得助学贷款,进一步印证了经济问题对个人未来的巨大影响。她在好尔玛超市打工,甚至被要求为超市做广告,以“支持我们的军队”,这是一种利用军人形象进行商业宣传的行为,进一步揭示了经济利益在社会中的渗透。


四、信仰、道德与虚伪


宗教信仰在波默罗伊家族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但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道德困境和伪善。



  • 宗教与家庭教育: 波默罗伊家族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罗杰甚至是一位牧师。他们的家庭生活深受宗教影响,孩子们被要求参加圣经夏令营,罗杰甚至对帕齐的信仰和大学选择提出强烈反对,认为帕齐的非宗教大学选择“并不是什么好事”。

  • 信仰与行为的矛盾:罗杰的伪善: 罗杰作为牧师,强调什一税的重要性,却与卡罗琳·默里发生婚外情,并在内心将这种行为的罪过程度排在“谋杀、流产与偷窃”之后,这显示了他个人道德观的扭曲和对宗教教义的双重标准。

  • 乔治的道德困境: 乔治在经济压力下盗用儿子的信用卡,拖欠教会的什一税,甚至对帕齐的流产进行隐瞒。她在祈祷中虽然提及“非洲的贫困儿童、患了艾滋病的可怜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受苦大众”,但承认“前半部分才是她真正想祈祷的”,暴露出其自私的一面。

  • 帕齐对宗教的反叛: 帕齐对宗教的教条主义和虚伪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她认为“《圣经》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上帝他妈的才不在乎你和谁上床”,这直接挑战了传统宗教对个人行为的束缚。她甚至将母亲被安置在“安息日医院”称为“疯子待的地方”,显示她对这种“宗教化”解决方式的嘲讽和不信任。


五、女性的困境与抗争


小说通过乔治、海伦和帕齐三代女性的视角,展现了不同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困境与各自的抗争方式。



  • 乔治的被动与隐忍: 乔治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地位,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却常常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她试图以隐瞒和妥协来维持家庭的表象,但最终导致了家庭关系的崩溃。

  • 海伦的世俗追求与妥协: 海伦追求世俗的幸福和物质上的满足(如昂贵的婚礼和未来的家庭计划),但她也在婚姻和职业中面临妥协。她与埃利奥特的婚前性行为,以及在心理治疗中无法坦诚内心的矛盾,都反映了她表面光鲜下的挣扎。

  • 帕齐的独立与创伤: 帕齐是最具反叛精神的角色。她积极挣脱家庭和宗教的束缚,追求独立和自我决定。然而,她的经历也充满创伤,包括流产、军旅生涯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以及与家庭的决裂。但她最终成长为一个坚韧、敢于直面现实的女性。



《我们深陷泥潭》通过波默罗伊家族成员的个人视角,描绘了一个被经济压力、宗教教条、隐秘和创伤所困扰的家庭图景。小说深刻探讨了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性、个人身份的挣扎、社会规范的冲突,以及美国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尽管人物各自面临困境,他们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寻求自我救赎和独立,尤其以帕齐的成长和反叛最为突出,最终她选择“主宰自己的人生”,象征着对过去和旧有价值观的告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