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分钟
播放:
31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神秘的东方来客: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有一个神秘的角落,陈列着四十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大盘。这些大盘直径超过 45 厘米,器型巨大,纹样繁密,带着浓郁的异域色彩 ,与传统中国瓷器的风格大相径庭。当你站在它们面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十四世纪那个风云激荡的全球化时代。元青花,这个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瓷器品类,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与蒙古世界体系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元青花的神秘面纱。​


蒙古世界体系:元青花诞生的时代背景​


(一)蒙古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13 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蒙古帝国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迅速崛起。1206 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这标志着蒙古帝国的正式诞生 。此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着英勇善战的蒙古铁骑,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扩张之路。他们的铁蹄所至,几乎踏遍了欧亚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东至太平洋,西至欧洲奥地利多瑙河流域,南抵印度、中南半岛,北至西伯利亚,蒙古帝国的疆域在极盛时期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超过 3500 万平方公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 。​


蒙古帝国的扩张,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对地域隔阂的一次彻底打破。在这之前,欧亚大陆上的各个地区,由于地理、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而蒙古帝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体系,在帝国内部,设立了完善的驿站制度。这些驿站遍布帝国各地,为人员往来、物资运输和信息传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从东方的中国,到西方的欧洲,还是从北方的西伯利亚,到南方的印度,人们都可以通过这些驿站,较为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往来。这一举措,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得以蓬勃发展,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为元青花的诞生和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蒙古帝国广袤的疆域内,生活着众多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民,包括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等。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形成了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氛围。在政治上,蒙古统治者采取了相对包容的政策,允许不同民族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例如,在中原地区,蒙古统治者虽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民族等级制度,但同时也接纳了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任用了一些汉族官员,推行科举制度等,促进了汉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在文化领域,这种融合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 ——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通过蒙古帝国的贸易通道,传播到了欧洲和中东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化、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阿拉伯和波斯的天文、医学、数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艺术领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相互借鉴。中国传统的绘画、陶瓷艺术,吸收了波斯、阿拉伯等地区的图案和装饰手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西方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启发,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有所创新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使得元青花能够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青花外销瓷纹饰:融合与创新的艺术表达​


(一)异域风情的器型与纹饰特征​


元青花外销瓷的器型丰富多样,其中大盘、大碗等大型器型尤为典型。这些大盘口径多在 40 - 50 厘米之间,最大可达 57 厘米 ,大碗口径也在 30 - 40 厘米之间,最大达到 58 厘米 。它们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瓷器截然不同,更接近中亚、西亚地区的陶制和金属大盘。这是因为在中、西亚及东非,乃至我国新疆等伊斯兰教盛行地区,民众有席地或围桌而坐,共饮同食的饮食习惯,这种大型碗盘能够满足多人同时取食的需求 。比如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有的一件十一世纪伊斯兰银盘,口径为 43.5 厘米,与元青花大盘在尺寸和造型上就颇为类似 。​


在纹饰方面,元青花外销瓷常见的植物纹有葡萄纹、缠枝莲纹、牡丹纹等,动物纹则有绶带鸟纹、海水鱼藻纹、龙凤纹等 。这些纹饰蕴含着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元素。伊斯兰教遵循真主的教诲,禁止偶像崇拜,所以植物和花卉图案成为了主要的装饰题材 。葡萄纹在伊斯兰文化中象征着丰收和富足;缠枝莲纹则寓意着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其流畅的线条和繁复的布局,与伊斯兰艺术中追求的永恒和无限的精神相契合 。动物纹中的龙凤纹,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但在元青花外销瓷中,龙的形态更加凶猛、矫健,充满力量,这与蒙古统治者的审美偏好以及伊斯兰文化中对力量和威严的崇尚有关 。​


(二)具体案例剖析​



  1. 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藏元青花大盘:托普卡帕宫收藏的元青花大盘直径超过 45 厘米,器型巨大。盘心通常装饰着主题纹样,如精美的花卉、动物图案,其中花卉纹以牡丹、莲花等为主,牡丹寓意着富贵,莲花则象征着纯洁 。盘壁和口沿布满层层叠叠的辅助纹样,采用二方连续的形式,有缠枝纹、卷草纹等 。这种 “满工” 的装饰风格,与波斯 - 伊斯兰世界追求华丽、繁复的审美观念高度一致,与宋瓷简洁、留白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例如其中一件大盘,盘心绘制了一朵硕大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细腻的笔触将牡丹的娇艳展现得淋漓尽致;盘壁则环绕着缠枝莲纹,线条流畅,富有动感,仿佛将整个画面串联起来,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华丽的美感 。​

  2.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这件执壶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馆藏元代一级文物,底径 7.7 厘米、高 27.5 厘米、重 2300 克 。壶身分八层满饰青花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蕉叶纹、回纹、覆莲纹、卷草纹、八处开光各式花卉、花草纹、仰莲纹及卷草纹 。执壶柄部绘卷草纹,顶端另附一系用于拴附器盖 。其造型设计独特,八棱的形状增加了制作的难度,也使其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纹饰层次丰富,每一层纹饰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装饰作用 。蕉叶纹象征着高洁,回纹寓意着吉祥,覆莲纹则代表着神圣 。这件执壶不仅体现了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制作技艺,从南海出水的它,更是有元一代瓷器远销海外的有力证明,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人民互通贸易、友好往来的历史 。​

  3. “麒麟飞凤蓝釉白花菱口大盘”:现藏于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是元代青花外销瓷的典型代表 。该盘为菱花式折口,通体施以青白釉为覆盖,装饰风格为蓝底白花纹饰 。中间以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 。“威凤祥麟” 的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天地祥和,将其绘制在大盘上,既满足了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达,又通过独特的色彩和构图适应了外销市场的需求 。在色彩运用上,蓝色与白色相互映衬,蓝色的深沉神秘与白色的纯净素雅相得益彰 。这种蓝白搭配,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也与蒙古族崇尚自然,将蓝色和白色视为天空与白云的文化信仰相契合 。同时,蓝色在伊斯兰文化中也是崇高、深邃、纯洁、透明的象征,与伊斯兰教所宣扬的教义和追求的 “清净” 境界相符 ,使得这件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被欣赏和喜爱 。​


从 “至正十一年” 象耳瓶看元青花的文化融合​


(一)象耳瓶的发现与意义​


1929 年,英国学者霍布森在对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瓷器进行研究时,首次发现并介绍了带有 “至正十一年”(1351 年)铭文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这对象耳瓶高 63.5 厘米 ,瓶身两侧饰有象首衔环耳,造型修长挺拔,青花发色苍翠明艳。其独特之处在于,瓶颈上部带有一段珍贵的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这段铭文明确了器物的制作年代、制作者和供奉地点,为全世界的元青花定下了年代标尺,成为了元青花断代的标准器,被誉为 “中国瓷器史上的 Rosetta Stone” 。在此之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的认识十分有限,这对象耳瓶的发现,犹如一道曙光,为元青花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它让学术界得以确认元代青花瓷器的存在,并为后续对元青花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实物依据,使得人们对元青花的制作工艺、装饰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


(二)装饰程序与文化元素分析​


“至正十一年” 象耳瓶从上到下被清晰地划分为 8 个装饰带,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 。瓶口处为缠枝扁菊适合纹样,扁菊形态饱满,花瓣层层叠叠,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典雅、清新的感觉 。缠枝纹的运用,使得图案富有连续性和动感,寓意着生生不息 。接着是蕉叶纹,蕉叶修长舒展,叶脉清晰,具有一种简洁而大气的美感 。蕉叶纹与佛教法器相关,体现了元代多元宗教并存的文化背景 。飞凤灵芝纹位于第三层,飞凤姿态优美,振翅欲飞,灵芝则象征着祥瑞 。凤纹在古代文化中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常被用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层纹饰将飞凤与灵芝相结合,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祥瑞的气息 。​


缠枝莲花适合纹样位于第四层,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和神圣,缠枝莲纹的布局则展现了伊斯兰艺术中对繁复、华丽的追求 。其线条婉转流畅,花朵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富有韵律感的图案 。腹部是核心装饰带,为四爪海浪云龙纹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皇权和威严 。象耳瓶上的龙纹形态凶猛、矫健,龙身蜿蜒曲折,鳞片细腻,张牙舞爪,穿梭于祥云海浪之间,尽显帝王威仪 。龙的这种形态与蒙古统治者崇尚力量的审美偏好密切相关,体现了游牧民族豪放、勇猛的性格特点 。海浪纹汹涌澎湃,寓意着 “江崖海水”,象征着 “江山永固” 。​


第六层为海浪纹,海浪波涛汹涌,线条起伏跌宕,生动地表现出大海的磅礴气势 。第七层是缠枝牡丹适合纹样,牡丹是富贵的象征,缠枝牡丹纹的设计,使得整个图案既富有层次感,又充满了富贵、繁荣的气息 。瓶足处为覆莲杂宝纹,覆莲纹造型优美,宛如盛开的莲花,杂宝则包括各种象征吉祥的宝物,如法轮、法螺、宝伞等 。这一层纹饰寓意着吉祥如意,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


象耳瓶所使用的钴料是来自波斯进口的 “苏麻离青” 。这种钴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高温烧制后呈现出异常浓艳、青翠欲滴的蓝色,且在釉层深处常有黑褐色的斑点(铁锈斑)和锡光般的晕散效果 。这种独特的呈色效果,成为了元青花最鲜明的身份标识,也是技术与贸易结合的产物 。在元代,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与波斯等地的贸易往来频繁,“苏麻离青” 钴料正是通过贸易渠道传入中国,为元青花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


阿德比尔神庙旧藏:元青花外销的历史佐证​


(一)阿德比尔神庙旧藏元青花介绍​


阿德比尔神庙位于伊朗西北部,靠近里海与阿塞拜疆边界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蒙古人建立的伊尔汗国时期。1611 年,波斯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大帝将他所收藏的中国皇帝赠予的 1162 件瓷器捐赠给了阿德比尔神庙,并为此专门设计了有专门摆放瓷器壁龛的 “瓷屋” 。在很多瓷器上,都钻刻上沙阿・阿巴斯的铭文 。后来,在 20 世纪,伊朗君主巴列维国王为了更好地管理这批瓷器,将神庙中的大部分青花瓷运回德黑兰,入藏伊朗国家博物馆,少部分藏品留在原地 。​


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阿德比尔神庙旧藏元青花,涵盖了多种器型,包括大盘、碗、梅瓶、执壶等 。这些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青花发色浓艳,纹饰细腻,展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制瓷水平 。例如其中的元青花凤纹菱花口大盘,直径达 57.3 厘米,器型硕大 。盘心绘制了一只凤凰,凤凰身姿矫健,羽毛飘逸,周围环绕着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富有动感 。盘壁采用了蓝地白花的装饰手法,绘制了云肩纹和花卉纹,色彩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 。整个大盘的纹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体现了元代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