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3分钟
播放:
223
发布:
1天前
简介...
本期节目,查理和小y围绕消费进行讨论,结果发现许多日常用品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昔日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今变得不再亲民。是物价上涨还是我们被消费认知套路了?能买贵的不能买贵了,去线下反而能摆脱被大数据裹挟的消费劳动。
00:03-01:00 开场灵魂拷问:“网购更便宜” 真是铁律吗?
* 小Y率先抛出疑问:当代人默认网购比线下便宜,但实际发现很多常买的东西,线下买反而更划算;
* 向查理求证是否有同款经历,查理震惊:连擅长薅羊毛的人都这么说,这认知误区得好好掰扯!
01:21-03:27 童年回忆 VS 现价:六神花露水涨价有多离谱?
* 小Y回忆:小时候六神小瓶 3-4 元、195 毫升大瓶 6-8 元,是性价比超高的刚需;
* 对比现价:六神官方旗舰店 2 瓶卖 33 元,查理补充:自己在京东买的玻璃瓶 18 元 / 瓶,180 毫升喷雾款 21 元;
* 俩人感慨:单看现价不觉得贵,但和童年价对比,才惊觉涨幅之大,却很少怀疑是线上卖得贵。
04:21-06:19 线下隐藏福利:“供销社” 类超市竟成低价宝藏地
* 小Y揭秘:线下 “供销社”(实际是农贸超市)里,六神花露水仍能 10 元以下买到;
* 科普低价超市特征:不是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不走量、价同便利店),而是规模较大、卖肉卖菜、无知名连锁名头(非华润万家、胖东来)的社区超市,价格更亲民。
06:26-08:27 物价迷惑行为:“躺平成本低” 根本是错觉?
* 查理吐槽:说 “躺平成本低” 只适用于吃馒头、榨菜、挂面,想买酸奶、水果等稍好的食物,成本立马飙升;
* 小Y分享离谱案例:刷到情侣逛超市,女生想喝小罐奶,故意报 16 元高价,结果实际 21 元,弹幕全在追问品牌;
* 总结:所谓 “低成本躺平”,不过是只能满足最基础的饮食需求。
08:36-12:23 贵价商品套路:两种类型专坑消费者
* 情怀路线(如六神):靠老字号标签和童年情怀定价,仗着味道无替代品,放心涨价;
* 新消费噱头(如钟薛高、早期喜茶):用 “高端” 名头包装,配料与普通款差异不大,却卖高价;
* 举例:普通老酸奶 2.5-3 元 / 罐,换 “猫山王榴莲口味”(榴莲含量不明)就卖 20 元 / 罐。
12:31-16:12 区域物价差:半小时车程价格差近一倍
* 小Y分享经历:自家附近外星人荔枝海盐饮料 7 元 / 瓶,朋友所在区域(开车不到半小时)仅 3.9 元 / 瓶;
* 买肉更夸张:朋友家附近超市的梅花肉,比自家附近便宜 30% 以上且新鲜,自己疯狂囤货还被大爷觉得 “不会过日子”;
* 感慨:长期在同一处购物,很难察觉价格贵,对比后才知被 “宰”。
17:51-20:24 线上消费隐性成本:比价比上班还累,结果仍不划算
* 小Y吐苦水:线上标价不低,还搞满减、“千人千价”(苹果用户推高价、千元机用户推低价),想低价购买需花大量时间筛选;
* 扎心事实:有时一顿操作算优惠,结果发现线下超市直接买更便宜,心态瞬间崩溃。
20:31-23:35 线下隐藏技能:讲价能薅到额外福利
* 小Y分享美容院攻略:线上美团 80 元 / 次无赠品,线下店里标 90 元,但长期消费协商后能送额外项目,自己办卡时争取到 10 次赠送项目,远超线上优惠;
* 揭秘:线上平台要抽成,线下商家更愿给客人额外福利留住客户。
23:41-25:00 反向操作:买手机线下比线上更划算
* 小Y爆惊喜:线下新开业商场买手机,比线上便宜 200 元,还送沙滩椅、耳机及两次抽奖,打卡再送杯子和包;
* 提醒:买东西别懒,一定要线上线下比价。
25:23-37:05 消费心态大不同:有人热爱有人佛系
* 小Y现状:对实物消费(衣服、包、鞋)无欲望,衣服穿到褪色也不买新,新买的贵价双肩包懒得拆包装;仅愿为游戏充值、美容项目花钱;
* 查理状态:保持消费热情,挣钱就是为了买喜欢的东西,不纠结极致性价比,喜欢就买,背 Lv 包会开心好几天;
* 对比:小Y随手买到高性价比觉得 “理所当然”,买贵才是意外;查理不再纠结 “比别人买贵”,更在意自身承受力与喜好。
37:14-43:12 终极感悟:消费快乐无标准答案
* 查理举《欲望都市》例子:Carry 把钱全花在鞋上,宁愿租房;朋友则爱买公寓,各有各的满足;
* 小Y认同:不同人生阶段消费偏好不同,5 年前爱买裙子,现在偏爱虚拟消费和服务消费,只要自己觉得值,就不算被消费主义绑架;
* 共识:无需被 “必须买便宜” 或 “必须买贵” 绑架,自己花得开心、舒服最重要。
大家平时爱买啥?你们的钱花在哪儿了?你有发现什么涨价离谱的商品吗?欢迎大家加入听友群或者评论区留言交流~
00:03-01:00 开场灵魂拷问:“网购更便宜” 真是铁律吗?
* 小Y率先抛出疑问:当代人默认网购比线下便宜,但实际发现很多常买的东西,线下买反而更划算;
* 向查理求证是否有同款经历,查理震惊:连擅长薅羊毛的人都这么说,这认知误区得好好掰扯!
01:21-03:27 童年回忆 VS 现价:六神花露水涨价有多离谱?
* 小Y回忆:小时候六神小瓶 3-4 元、195 毫升大瓶 6-8 元,是性价比超高的刚需;
* 对比现价:六神官方旗舰店 2 瓶卖 33 元,查理补充:自己在京东买的玻璃瓶 18 元 / 瓶,180 毫升喷雾款 21 元;
* 俩人感慨:单看现价不觉得贵,但和童年价对比,才惊觉涨幅之大,却很少怀疑是线上卖得贵。
04:21-06:19 线下隐藏福利:“供销社” 类超市竟成低价宝藏地
* 小Y揭秘:线下 “供销社”(实际是农贸超市)里,六神花露水仍能 10 元以下买到;
* 科普低价超市特征:不是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不走量、价同便利店),而是规模较大、卖肉卖菜、无知名连锁名头(非华润万家、胖东来)的社区超市,价格更亲民。
06:26-08:27 物价迷惑行为:“躺平成本低” 根本是错觉?
* 查理吐槽:说 “躺平成本低” 只适用于吃馒头、榨菜、挂面,想买酸奶、水果等稍好的食物,成本立马飙升;
* 小Y分享离谱案例:刷到情侣逛超市,女生想喝小罐奶,故意报 16 元高价,结果实际 21 元,弹幕全在追问品牌;
* 总结:所谓 “低成本躺平”,不过是只能满足最基础的饮食需求。
08:36-12:23 贵价商品套路:两种类型专坑消费者
* 情怀路线(如六神):靠老字号标签和童年情怀定价,仗着味道无替代品,放心涨价;
* 新消费噱头(如钟薛高、早期喜茶):用 “高端” 名头包装,配料与普通款差异不大,却卖高价;
* 举例:普通老酸奶 2.5-3 元 / 罐,换 “猫山王榴莲口味”(榴莲含量不明)就卖 20 元 / 罐。
12:31-16:12 区域物价差:半小时车程价格差近一倍
* 小Y分享经历:自家附近外星人荔枝海盐饮料 7 元 / 瓶,朋友所在区域(开车不到半小时)仅 3.9 元 / 瓶;
* 买肉更夸张:朋友家附近超市的梅花肉,比自家附近便宜 30% 以上且新鲜,自己疯狂囤货还被大爷觉得 “不会过日子”;
* 感慨:长期在同一处购物,很难察觉价格贵,对比后才知被 “宰”。
17:51-20:24 线上消费隐性成本:比价比上班还累,结果仍不划算
* 小Y吐苦水:线上标价不低,还搞满减、“千人千价”(苹果用户推高价、千元机用户推低价),想低价购买需花大量时间筛选;
* 扎心事实:有时一顿操作算优惠,结果发现线下超市直接买更便宜,心态瞬间崩溃。
20:31-23:35 线下隐藏技能:讲价能薅到额外福利
* 小Y分享美容院攻略:线上美团 80 元 / 次无赠品,线下店里标 90 元,但长期消费协商后能送额外项目,自己办卡时争取到 10 次赠送项目,远超线上优惠;
* 揭秘:线上平台要抽成,线下商家更愿给客人额外福利留住客户。
23:41-25:00 反向操作:买手机线下比线上更划算
* 小Y爆惊喜:线下新开业商场买手机,比线上便宜 200 元,还送沙滩椅、耳机及两次抽奖,打卡再送杯子和包;
* 提醒:买东西别懒,一定要线上线下比价。
25:23-37:05 消费心态大不同:有人热爱有人佛系
* 小Y现状:对实物消费(衣服、包、鞋)无欲望,衣服穿到褪色也不买新,新买的贵价双肩包懒得拆包装;仅愿为游戏充值、美容项目花钱;
* 查理状态:保持消费热情,挣钱就是为了买喜欢的东西,不纠结极致性价比,喜欢就买,背 Lv 包会开心好几天;
* 对比:小Y随手买到高性价比觉得 “理所当然”,买贵才是意外;查理不再纠结 “比别人买贵”,更在意自身承受力与喜好。
37:14-43:12 终极感悟:消费快乐无标准答案
* 查理举《欲望都市》例子:Carry 把钱全花在鞋上,宁愿租房;朋友则爱买公寓,各有各的满足;
* 小Y认同:不同人生阶段消费偏好不同,5 年前爱买裙子,现在偏爱虚拟消费和服务消费,只要自己觉得值,就不算被消费主义绑架;
* 共识:无需被 “必须买便宜” 或 “必须买贵” 绑架,自己花得开心、舒服最重要。
大家平时爱买啥?你们的钱花在哪儿了?你有发现什么涨价离谱的商品吗?欢迎大家加入听友群或者评论区留言交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