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5分钟
播放:
3,058
发布:
4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Reference 参考资讯
来自Photo Reason主播们不同画幅(或不同相机)的样片:
* 哈苏XPAN,来自主播 Pan
* 富士GFX100RF (65x24比例),来自主播 Pan
* 徕卡M11,来自主播 Pan
* 4X5,来自主播 Pan
* 理光GR3X,来自主播 白熊
* Mamiya 7,来自主播 白熊
* 禄来 2.8F,来自主播 白熊
* 哈苏 X2D,来自主播 白熊
* 4x5接宝丽来后背,来自主播 白熊
* 京瓷武士,来自主播 白熊
* 小米手机,来自主播 赛文
* 大疆无人机(1英寸底),来自主播 阿星
* 富士X100T, 来自主播 阿星
* 三星Galaxy s7, 来自主播 阿星
* 仙娜 4x5,来自主播 阿星
* Instax Wide,来自主播 阿星
* 一些半格相机
宾得17,来自 草莓
理光Auto Half,来自主播 白熊
Ektar h35,来自主播 阿星
Photo Reason 品牌资讯
* 京都工作坊招募中:
Photo Reason Academy | 京都 Kyoto·类型学摄影工作坊
* 「Puzzle Plan 拼图计划」2.0 招募中
* Mentorship类课程,「领航计划 Radar Plan」上线!
* 线下空间:
「PR / in Space.」线下空间地址及营业时间公告
* 在售商品:线上购买
* 特别活动及更多资讯:请关注「Photo Reason」同名公众号及小红书,获取详情。
@Photo Reason 2025
@特别感谢本期剪辑:阳宝/白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Type-D
2周前 北京
12
底大一级不一定压死人,但底大一级沉死个人。
猜火车_
2周前 瑞士
3
这期安抚了一点我的器材焦虑
爱莲说1957
2周前 河北
2
都想着压死别人,也没见哪个真得躺平了任压的。摄影圈的虚荣和自大无处不在,比底比器材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
砚心山童
2周前 云南
2
昨天评论的时候还忘掉了一个板块也是对摄影精度和放大质量有要求的领域,就是印刷,现在大家普通看图都是用屏幕看,而屏幕的精度是72dpi,但只要是输出印刷品就必须要有300dpi,也就是说1亿像素的屏幕显示换算到印刷品精度的话就等于2000万不到。我之前把自己的作品放大出来展示就不能选用普通的相片纸,需要用艺术微喷,要能达到300dpi的精度的材质才能还原照片的质感,但最理想的就是直接影刷大海报。只要看过纸质影刷出来的摄影作品,那种质感是屏幕观看没法比的!我认识一个作家摄影爱好者者自以为自己是苹果手机拍摄昆虫牛逼的人自己搞了个作品展。他手机牛逼,但昆虫摄影都需要放大看。帮他搞展的画廊也是水货根本不懂印刷,结果用普通喷绘布和相纸把照片只要放大到A3版面、那照片简直跟屎一样垃圾!现在好多摄影师都不懂影刷的。以前玩商业摄影的都得很熟悉印刷输出工艺!所以低大,在高精度影刷领域就能很直观看的出差别。只是屏幕看不出来,而且屏幕是RGB色,印刷是CMYK四色或者是专色还有五色六色影刷等。到了这个精度,颜色和渐变,黑白过度只要稍微有点差距就很明显了。像低小的哪怕像素再高。放大到A3版面,在纯色块或者有很柔和渐变的画面就很容易看的出过度有条横或者渐变不均匀。反而以前的胶片相机,是物理记录光影数据,那种成像在放大影刷出来之后带给人心理的那种柔和感不是加点颗粒就能模拟的。胶片质感也不是有点颗粒就叫胶片质感的。现在很多视屏博主用屏幕放大来对比不同的相机其实是错的。真正的对比是花钱去印两张A3或者A2尺寸的纸质海报。这才能看的出综合区别。屏幕的dpi和色域都比不上影刷品的。包括现在,我需要输出照片的时候都得先打个小样去确定颜色是否偏色,高精度影刷下边缘过度是否有瑕疵后才敢放大印正品的
冈身潭影
2周前 上海
2
全画幅原来叫135规格,用的电影胶卷横放,徕卡巴纳克制定的。数码相机apsc规格出现后,全画幅这个概念才大范围出现,为了突出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不用乘系数就能用。
小丹跳跳跳
6天前 内蒙古
1
手里是索尼a6000,去年去了gr3,实际喜欢上拍照也就最近一年多,最近正纠结要不要买a7c2,听完节目更纠结了😂
Elave
6天前 上海
1
39:28 我也会放大看 有时候会放大看自己 有种不一样的认识 还有一些物体 感觉放大了看会走进那个场景 就像Roban说的那种哈哈
砚心山童
2周前 云南
1
还有就是目前很多视屏博主其实原来也不是职业摄影师,最多也就接点人像摄影和跟拍的活。所以他们对相机要求也就全画幅到头了。但商业摄影跟民用摄影本身对设备的要求就不是一个层次。如果接时装拍摄或者婚纱摄影,或者高要求的人像艺术照拍摄的话,哪怕手机像素一万亿,客户只要看你全程用手机和残画幅这类小型设备拍的话,一般都觉得摄影师忽悠了事和不够专业。除非摄影师本人就是用小机拍摄很出名,到了有自己风格的程度客户是慕名而来的话那就无所谓。问题是这类摄影师目前好像也就日本有一个用保利来拍的摄影师出名点。国内基本没有。所以相机还是要看应用场景,商用和民用本身对机子要求就不一样。像我们在广州,商用接活比较多,一般都会去盛贤路去淘二手机,要求高的活就去租机拍。自己一般都不舍得花钱买特别好的机。毕竟相机损耗很大。反而民用爱好者很多都是装备党。
亦_uUqs
2周前 浙江
1
a7r3 真的好机器 现在还一直在用
Red_Comet
2周前 荷兰
0
我一直有一个关于画幅和透视关系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更大画幅有着更均匀和更平坦的“透视感”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是比如同样是等效40mm焦距,在135上的40mm镜头、6*7中画幅的80mm镜头和apsc上的27mm镜头所最终呈现出的画面在透视关系上是否没有任何区别?之前b站有up对比过手机、apsc和中画幅,同样等效到135画幅的相同焦距下透视关系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听了这期以后我又有些疑问了,所谓的”中画幅“和”大画幅“感到底存在吗?是由什么决定的?
ZzzDYang
2周前 江苏
0
你的下一台相机何必是全画幅?是4×5不香,还是8×10不大。
西土城小推车
2周前 北京
0
17:33 细腻程度跟有效分辨率相关 透视只跟物相距有关 同机位不同画幅裁切成一样构图的物理透视是一样的,造成透视“不同”的错觉是因为景深可能不一样
不是我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2周前 广东
0
08:03 肥卡RX10
cc_rex
2周前 北京
0
26:27 哭了,哈苏牌健身器材
阳宝的向日葵
2周前 上海
0
35:20 原来它们是同一个爸爸👨🏻哈哈哈哈哈
Bruce_Huang
2周前 浙江
0
35:04 冷知识,理光gr4,索尼6700,索尼a7r5,徕卡q3,x2d和gfx100都是同一块底,同一个爸爸,😂
Huang_3kK
2周前 北京
0
49:16 好桑心,m43底都没资格上桌
doubleluck
2周前 福建
0
旅拍=阳光,沙滩,m43。
st马桶
2周前 浙江
0
41:36 我觉得对照片的放大需求有没有可能是源于我们潜意识里对真实性的追求,毕竟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我们看一样东西只要靠得够近其实就是无限放大的,所以当照片足够清晰,能够不断放大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它距离真实就更近了一步?
我爱吃小饺子-
2周前 美国
0
35:33 其实不同画幅的传感器严格来说不是从一片wafer上切出来的。只有当完全用的同样的型号的传感器的时候(比如imx461),才有理论上的可能来自同一片wafer切出的不同的die(但实际上也不会这么做,不同客户的产品design id是一定会分开的,整个lot都只会是同一个客户,而不会混用)。不同画幅的传感器就更不可能来自于同一片wafer了哈哈,因为die size不一样,所以光刻的reticle那些全都是不一样的。严格来讲是完全不同的产线。只是其中的某些设计可能是leverage过去的,比如单个像素的大小这样
高征
2周前 上海
0
感觉潘超群是富二代
ChineseScissorhands
1周前 北京
0
08:16 这里可以看出来,三位嘉宾还是不太了解电影摄影机的发展。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