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从一本创伤反应科普及精神治疗手册《身体从未忘记》说起,书里提到人们在经历创伤之后大脑和身体都会发生微妙改变,甚至会发生代际遗传,结合最近比较火的质疑“苦难教育”小浪潮,我们来聊聊,苦难文化是不是上几代人的集体PTSD?
【6:44】父母和我们的生存环境已全然不同,他们“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吃苦经验,在如今社会好像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10:23】拆解一下吃苦的定义,你是不是也会混淆“享乐羞耻”和“长期主义”?
【13:27】callback一些古人古话,在历史的背景下为何被提出,在今时今日又是否适用?
【17:20】我们俩经历的家庭版本“苦难教育”,关空调vs小故事!社会版本的强调就更无处不在了,感动中国到底激活了谁的舒适区?
【23:15】“鸡血”上学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教育?讨论一下吃苦教育的适用性,以及和集体主义的关系。
【27:40】长辈为什么深信不疑?“我们吃苦了”--> “所以我们过得好”这个逻辑链条也太通顺了吧!那我们这一代人关于吃苦又会有怎样的共识?
【35:44】叉出去讲一下这本书带给我们对创伤反应的新认识。自下而上地,我们会发育出“爬行动物脑”、“情绪脑”和“理性脑”。而遇到不同等级的危险之后,理性脑首先调动社会参与向集体求救,情绪脑控制战斗或逃跑,万不得已会使用爬行动物脑激活崩溃系统,陷入情感麻木或解离状态。
【40:16】似乎三代人都在应激,但事情也在悄然变化,质疑“歌颂苦难”的人们正在逐渐拥有话语权。寻寻觅觅的东亚儿女们,在书本里搜寻模糊痛苦的答案,又在互联网进行“集体疗愈”。
【49:27】小结一下,锦毛鼠坚持全身心的长期主义(包括谨慎地吃一些苦),但打算时刻关心自己的压力指数;陈大吉决定随遇而安,遇到苦了没办法,没苦就不去硬吃了!
提到的书:《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美]巴塞尔·范德考克
BGM:《Past Lives》- slushii remix
对订阅我们的新朋友们说一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