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87分钟
播放:
1,662
发布:
1周前
简介...
“如果当时不出国,不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是不是我的学术进步会更快?”
如果大家听过我们的第5期节目,应该对Gillian当年学英语考托福的艰难道路印象深刻。如今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多年之后,Gillian有时仍然会想:当初花这么多额外的时间精力在英语学习上,真的值得吗?
这个问题,或许不仅仅关系到“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学。鉴于英语在当今学术界的霸权地位,语言差异关系到每一个非英语母语的学术人。比如,即使英语还不错,但毕竟比不上母语者,是否意味着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在英语国家生活十年以上的留学生,语言是否仍然有可能成为职业/学术阻碍?即使不留学,但如果身处英文期刊为主导的学科领域,英语学习是否侵占了本可以用于科研的时间?AI的出现,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弥补语言差异?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各自的经历和体验,聊聊我们对于“语言关”的理解,并为不同英语能力阶段的朋友们梳理出短期+长期的多种破局方法。
另外,在许玲玲教授的新书《时间继承者》(https://sunypress.edu/Books/T/The-Time-Inheritors) 的启发下,我们也将母语差异的话题引申到了不同人的时间继承与不平等,思考如何通过“组合拳”,把我们额外付出的时间精力转化为个人特点甚至优势。
00:00 出国读博,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了,学术上反而进步很慢?
04:36 语言差异可能给留学生的学术道路增加哪些难度?
16:18 如果留在国内读博,规避语言阻碍,是否会更利于学术进步?
44:08 如何看待母语差异造成的“时间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未必是劣势
53:37 Gillian在博士毕业之后的求职和工作阶段,是否仍然感受到语言差异?
59:19 当语言能力提升的速度追不上迫在眉睫的实际需求,能否靠AI得救?
1:05:26 语言能力不是全部,方法和努力同样重要
1:07:11 除了AI,还有哪些“外援”可以利用?(免费&付费)
1:16:48 语言能力的前期提升是短期任务,不要指望“日拱一卒”
1:19:55 Gillian:或许在国内的学术进步会更快,但我不后悔留学
1:22:32 如何看待学术界的“英语霸权”,以及我们个人因为各种“不公平”而产生的额外付出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写作课: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大家听过我们的第5期节目,应该对Gillian当年学英语考托福的艰难道路印象深刻。如今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多年之后,Gillian有时仍然会想:当初花这么多额外的时间精力在英语学习上,真的值得吗?
这个问题,或许不仅仅关系到“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学。鉴于英语在当今学术界的霸权地位,语言差异关系到每一个非英语母语的学术人。比如,即使英语还不错,但毕竟比不上母语者,是否意味着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在英语国家生活十年以上的留学生,语言是否仍然有可能成为职业/学术阻碍?即使不留学,但如果身处英文期刊为主导的学科领域,英语学习是否侵占了本可以用于科研的时间?AI的出现,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弥补语言差异?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各自的经历和体验,聊聊我们对于“语言关”的理解,并为不同英语能力阶段的朋友们梳理出短期+长期的多种破局方法。
另外,在许玲玲教授的新书《时间继承者》(https://sunypress.edu/Books/T/The-Time-Inheritors) 的启发下,我们也将母语差异的话题引申到了不同人的时间继承与不平等,思考如何通过“组合拳”,把我们额外付出的时间精力转化为个人特点甚至优势。
00:00 出国读博,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了,学术上反而进步很慢?
04:36 语言差异可能给留学生的学术道路增加哪些难度?
16:18 如果留在国内读博,规避语言阻碍,是否会更利于学术进步?
44:08 如何看待母语差异造成的“时间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未必是劣势
53:37 Gillian在博士毕业之后的求职和工作阶段,是否仍然感受到语言差异?
59:19 当语言能力提升的速度追不上迫在眉睫的实际需求,能否靠AI得救?
1:05:26 语言能力不是全部,方法和努力同样重要
1:07:11 除了AI,还有哪些“外援”可以利用?(免费&付费)
1:16:48 语言能力的前期提升是短期任务,不要指望“日拱一卒”
1:19:55 Gillian:或许在国内的学术进步会更快,但我不后悔留学
1:22:32 如何看待学术界的“英语霸权”,以及我们个人因为各种“不公平”而产生的额外付出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写作课: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Wateres
4周前
美国
3
每一分钟都是刚来美国读文科硕的我的心情。。。太有共鸣了
伯樵
3周前
美国
3
对汉学家的中文水准被国内学者嘲笑这一点深有感触,其实很多时候中文学界因为大量使用引文而没有翻译、解读的过程,大部分时候大家对引文部分又是囫囵吞枣看一看,导致中文学者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被严重高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西奇)。但嘲讽西方汉学家中文阅读水平在某些学者和学生场域已然“蔚然成风”,导致形成了某种时尚。当然,很多新一代汉学家的中文阅读能力确实堪忧(《怀柔远人》算是上一代的重要案例),这也是理论先行、方法先行带来的一个后果吧,在理论舒适区、方法舒适区导致“基本功”确实有问题。一体两面吧。
难辞
3周前
比利时
2
43:58 都不止英语,欧洲留子每天都在用ai检索随处可见的荷兰语是什么意思🥲🥲
进击的奥利奥
3周前
北京
2
12:36 回邮件太真实了
鹿鸣lucky
3周前
比利时
1
11:25 留子深表共鸣
东东木木
3周前
美国
1
我觉得主要看读博后的规划,如果混国内的圈子,英语的重要性肯定是排在第二位。要是在英语世界呆着这个问题就不用考虑啦
Hugo_花椒与生蚝
3周前
广东
1
不仅是拖慢,简直是阻碍,难受
进击的奥利奥
4周前
北京
1
先马后听,我经常和同事说,英语补课的钱就是当年没出国留学该花的😆
粥只咸
3周前
法国
1
12:23 太真实了就是我本人
2D_DT
3周前
日本
1
1:01:25 听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没有母语朋友,AI的的确确救了我一命
进击的奥利奥
3周前
北京
1
28:28 不磕短板说得好!
AO359
3周前
上海
1
11:25 狠狠共情
AO359
3周前
上海
1
12:54 演我
枌栩
3周前
上海
1
12:56 刚开始是这样的,现在有ai了,邮件秒回
粥只咸
3周前
法国
1
1:00:59 需要!我现在需要知道答案!因为我一直写的professor xxx,但教授写我的first name,我不知道是该跟着他的习惯还是怎么样
阿哈嘿
3周前
英国
1
非常喜欢这期播客,感同身受,终于听到前辈们把曾经窘迫的感受分享出来,我才知道,原来大家都会经历语言问题
纺车鸣露
1周前
山东
1
想知道写作提升班下一期是啥时候呢~
ZeyuanW
4周前
江苏
1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单集: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4a490cad0bf61fefeb8648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81ae2690f223b744068729
FtBm
2周前
美国
0
对于学术英文,只能听懂,不能输出是什么原因啊🥲好难过
DSo
2周前
美国
0
22:25 和我一模一样,人越多越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