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节目理发师分享了对美发行业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强调了理发店经营、技术进步与学习交流的重要性。他们提到,美发技术日新月异,国外学习机会丰富,理发师需根据不同顾客的肤色、脸型、职业和穿衣风格定制发型,以满足多元化需求。面对顾客个性化的高要求和行业高流动性挑战,理发师需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个人和朋友的理发经历,他们也提到了有趣的理发故事与不满意的体验,最后一位理发师介绍了自己工作室,鼓励爱美人士探索新发型。整体上,讨论聚焦于美发行业的技术革新、个性化服务、以及面对挑战的适应策略。
00:00 高氏美业夫妻档:龙抬头主题美发经验分享本期吃电台邀请了沈阳高氏美业的夫妻档,他们分享了美发技术和经验,以及在美发行业中的心得。组别程小挑、邵自然对美发师夫妻俩进行了欢迎和介绍,夫妻档也分享了他们在美发领域的综合优势和良好人缘。
01:19 探讨发型师深造和理发潮流趋势对话围绕发型师在春节前理发潮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在日本和韩国深造以掌握最新的美发技术和潮流趋势进行讨论。此外,还探讨了亚洲人和欧美人在脸型、头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发型师如何通过去日本和韩国学习,将这些技术带回中国以更好地服务于国人。最后,提到了发型师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以及如何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04:11 发型演变与潮流回忆,主播程小挑分享了从初中到大学时期对发型的重视和潮流变化,包括从小学时的统一发型到初中开始追求潮流,如分页发型,以及大学时尝试的金色染发和非主流卷发造型,反映了个人审美和潮流趋势的演变。
06:01 从非主流到个性化:美发行业的转变对话围绕美发行业从追求统一流行趋势到追求个性化设计的转变展开。早期,发型师和顾客倾向于模仿流行的发型或颜色,无论是否适合自己,导致街头出现大量雷同的发型。然而,近年来,个性化成为主流,发型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个人的面部轮廓、肤色、职业、穿衣风格等因素。顾客和发型师之间的沟通变得至关重要,以确保最终发型不仅时尚,而且适合个人特点。同时,讨论还涉及了理发店内部的分工,年轻技师往往更愿意尝试大胆的颜色和设计,而资深发型师则倾向于更稳重的风格。
12:01 美发师小高的美发创业之路对话围绕小高兄弟在美发行业的经历展开。他于2006年入行,11年后开始自己创业。小高在18岁时就开始从事美发工作,曾多次在别人的店里打工,四年前决定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初期投入不到5万。目前,他的美发工作室位于沈阳繁华的中街天润广场五号楼18楼10号,规模比之前更大,风格更佳。多位朋友包括康范范和泡泡都在他的工作室剪发,显示出其业务和技术的认可。
15:00 顾客对理发店的奇特要求与体验对话围绕顾客在理发店遇到的奇特要求和体验展开。一位顾客描述了遇到的奇怪客人,如有人对店内的虎头装饰反应强烈,要求摘除,而对店里的泰迪狗则不害怕。另一位顾客提到,有传说去美发店应找发型最不好的理发师剪发,认为这类理发师剪别人头发比较好。此外,讨论了顾客对理发要求的明确程度,一些顾客能明确表达需求,而有些则不太清楚,导致理发效果不理想。最后,提到了去不受欢迎的理发店理发的不愉快经历,强调了口碑和技术的重要性。
20:02 理发行业职业病与高流动性探讨对话围绕理发行业展开,讨论了理发师的职业病,如在街上看到人的发型会不自觉地进行评价。此外,还探讨了理发行业人员流动性的大问题,提及许多理发店员工频繁更换以及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对话反映了该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1:55 关于英文名和正月理发的习惯讨论对话中讨论了在工作场合使用英文名的习惯,以及关于正月里是否应该理发的传统习俗。还提到了一些趣事,如顾客在店里被叫错名字的笑话,以及某人在正月里理发的经历。最后,提到了关于理发和烫头所花时间的问题。
24:23 第一次烫头发的经历和昂贵的理发体验对话者分享了他们第一次烫头发的经历,详细描述了烫发过程的尴尬和漫长,包括在理发店的等待、被技师询问关于发质的问题,以及对结果的失望。此外,他们还讨论了在知名理发店花费七百多元做头发后,发现效果并不比普通理发店好,感到尴尬和失望。
28:20 回忆80、90年代的理发经历,回忆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理发经历,提及小时候在公园进行简单理发的场景,以及后来尝试自己给朋友剪头发的经历。他们讨论了不同时期流行的发型,包括光头和当前流行的两边短中间长的发型,以及尝试这种发型后的感受和效果。
32:28 龙抬头特别节目:小高美发广告与感性告别在龙抬头特别节目的结尾,小高利用广告时间推广了自己的美发服务,邀请沈阳的爱美人士前往中街天润广场五号楼18104找他,并提供了电话和微信号15998110353。老板娘也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并欢迎顾客到店做喜欢的发型。节目最后,双方以感性的告别词结束了对话。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