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肯定是目前最火热的生意。AI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人正在将AI应用到心理健康、情感陪伴等多个方面,AI 正以高效的方式介入心理咨询,而伦理、隐私、安全性问题随即而来,「一个好生意A Good Business 」这一次从普通人的视角聊聊AI,我们邀请科技哲学博士海鸥,探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技术爆炸」,将给心理咨询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
01:15 AI也可以用来占卜吗?占卜和心理咨询的联系
06:01 AI占卜带动水晶手链的销量,是否含有消费诱导的嫌疑?
13:16 心理疾病是可以被分类的吗? 心理问题可以通过AI 找到答案吗?
17:28 AI可不可以解决羞于向心理医生提出的心理问题?
18:54 心理咨询不只是疗愈,这些技术手段可以AI化吗?
26:45 AI心理咨询跟人类咨询师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
29:38 AI不能感受「人的变化」
31:03 AI处理心理问题的优势
40:49 AI心理咨询背后隐藏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54:15 警惕AI背后操控你的人
本期节目你可能需要了解的一些定义: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也称福勒效应(Forer Effect),是指人们倾向于接受一些笼统、模糊、普遍适用的描述,并认为这些描述特别符合自己。这种心理效应常用于占星、星座、心理测试、性格分析等领域,使人误以为这些描述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在 19 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它关注潜意识、童年经历、心理冲突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并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和情绪都受到无意识动机的驱动。精神分析应用在心理治疗,是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方法,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例如,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人,可能是因为童年创伤未被处理,精神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深层次原因。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 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想法(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可以改善情绪和行为”。CBT的核心技术是 认知重构:识别消极或扭曲的想法、通过理性思考替换成更现实的想法;暴露疗法:逐步暴露自己害怕的事物(如社交场合、演讲)以减少恐惧感;渐进式肌肉放松:通过放松训练缓解焦虑,例如冥想、深呼吸;行为激活:通过设定小目标(如每天散步 10 分钟)来逐步提高情绪状态等。
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的区别

播客主持:
小昭
曾经的斜杠青年:老师,销售,运营,文案,
摄影师,咖啡师,心理咨询师。
倡导微观式的生活,关注具体的,自我的价值。
Nino
曾经的传统媒体从业者、新媒体公司创意总监。
消费洞察、品牌策略、社媒趋势,
观察一切广阔辽远和幽暗逼仄,做生活的终身学习者。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