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黎小巷的手工实验室里,两瓶香水正在悄然诞生。没有浮华的包装,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Le Labo用最原始的方式诠释奢侈——以31种玫瑰精油的碰撞、33种檀香的交融,将嗅觉变成一场沉浸式的艺术实验。
在工业化香水统治市场的时代,两位厌倦程式化生产的调香师,用10万美元积蓄与一腔孤勇,在纽约小巷打造了一座“香水实验室”。他们拒绝广告、摒弃浮华包装,用顶级原料与手工调制重新定义奢侈——这就是Le Labo,从纽约诺利塔街区的首家门店到全球奢侈品集团的宠儿,这个“反商业香水”品牌用十七年时间,在香氛界写下了一个关于纯粹与反叛的传奇。

Le Labo的故事,是一场关于“慢”与“真”的胜利。它用实验室的纯粹对抗工业化,用原料的诚意取代营销套路,用城市限定的“过期浪漫”唤醒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当其他品牌追逐流量时,Le Labo选择在瓶身刻下日期、在标签留白,让气味成为唯一的语言。正如其香水般,Le Labo的存在本身即是一种宣言:真正的奢侈,是敢于为热爱孤注一掷。
🎧 点击收听,感受每一滴香水中流淌的叛逆与浪漫。
主播:
红莲(@红莲在上香)
栗子(@栗栗酒)
重要节点:
01:52 Edouard Roschi(芬美意化学专家)与Fabrice Penot(阿玛尼调香师)因厌倦工业香水的标准化生产,抵押房产创立Le Labo,以10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启手工香水之旅。

08:28 “生于格拉斯,长于纽约”:融合法国传统香料工艺与纽约先锋精神,坚持手工现调、原料透明化。

09:11 侘寂美学:刻意保留玻璃瓶手工痕迹,木塞设计源自实验室烧瓶,标签仅标注原料与数字,拒绝视觉干扰。 (数字命名法:主原料+配方数量(如Rose 31含31种天然成分),消除先入为主的联想。)
体验式消费:门店即实验室,顾客可目睹香水从原料到灌装的全过程,标签印制日期、分店信息甚至个性化文字。
LeLabo门店:

16:00 与Daphné Bugey(阿蒂仙之香调香师)、Frank Voelkl(Santal 33创作者)深度合作,赋予调香师绝对创作自由。
调香师Daphné Bugey照片:

调香师Frank Voelkl照片:

27:16 Santal 33:灵感源自万宝路牛仔广告,以檀香、皮革、鸢尾打造“篝火前的西部旷野”气息。

70 年代万宝路香烟广告中的牛仔形象:


31:22 雅诗兰黛收购:2014年被收购后,品牌保持自主权,全球门店扩展至25家,中国首店开业当天销售额破30万元。
33:50 城市限定策略:每年9月推出城市专属香氛(如上海限定Myrrhe 55),将气味与城市记忆绑定,制造稀缺性与收藏价值。
跨界艺术: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联名推出“Laurier 62”蜡烛:

34:54 商标抢注危机:2022年中国山寨官网事件,雅诗兰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品牌权益。
36:43 LeLabo全部香水线大盘点(内含推荐清单)
结尾曲:
Cheryl Lynn-《Got To Be Real》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