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5分钟
播放:
192
发布:
3周前
主播...
简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了AI工具对软件开发团队协作、知识管理方面影响。除了会谈及在实际项目中引入AI知识管理工具Unblocked的经验,还分享了关于AI在个人项目以及团队项目中的使用差异,以及聊聊AI工具是否能够给团队带来效能提升。
时间轴
- 00:01:30 – 使用Unblocked的经验分享
- 00:04:44 – 如何做的知识管理工具的技术选型
- 00:09:04 – 知识管理工具是如何给团队带来帮助
- 00:16:40 – “知识”从何而来
- 00:25:13 – AI工具在个人项目中的实践
- 00:31:24 – AI工具真的让团队效率提升了吗
- 00:35:00 – 个体和团队使用AI工具的差异
本期主播
主持人:李光毅
嘉宾:陈锋,马大伟,麻广广
嘉宾简介
「程序员新声」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光毅-v2think
3周前
北京
2
在剪这期节目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反复提及“把xx角色干掉”。我现在认为这是行不通的,行不通的地方不是在于技术上无法替代而在于会来自于部门利益的阻力。例如最近我意识到文档的属性之一是权利工具,文档需要被评审被标注,它消费者其实是高于程序员决策者。虽然对程序员来说cursor能够完全可以替代文档,但它无法替代一种向上的沟通渠道
张凯峰
2周前
北京
0
“文档”并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它的属性之一是“权利工具”。
播客中提到,AI工具能很好地辅助处理“已存在”的知识(比如运维和代码库),但在“方案设计”上却很乏力。这恰恰是因为“方案设计”及其产物——“文档”,本质上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推导过程。它是一个凝聚共识、分配责任、确认权力的过程。文档需要被评审、被标注,它的消费者其实是高于程序员的决策者。AI可以提供上下文,但它无法承担决策的“摩擦成本”,更无法(如播客中所说)替人“背锅”。
因此,最初设想的“干掉XX角色”的路径,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效率的线性外推。但现实中的组织运行在另一条轨道上。播客的讨论触及了核心:“只要是人,就会有政治的问题”。
组织并非一个纯粹的“效率机器”,它更是一个“权力结构”。AI的引入,与其说是替代了某个“角色”的“功能”,不如说是冲击了某个“位置”的“权力”。
这引出了播客中大伟提出的一个极具哲思的隐喻:AI就像一种“非常先进的生产力”,突然降临到了一个“比较落后的生产关系”中。
AI作为“生产力”,它追求的是最短路径的“提效”。在目标极其清晰时(比如个人开发者),效率提升是显著的。但现有的企业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其构建基础是层级、分工和利益分配,它必然包含冗余和摩擦。“部门利益的阻力”,正是这种“生产关系”在面对“生产力”冲击时,出于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必然反应。AI试图用效率绕过“文档”,而“文档”所代表的权力结构则会捍卫自身的存在。
有趣的是,播客中也提到AI通过分析非正式的Slack讨论,能提供比正式文档更有价值的上下文。这也不禁让人思考:真正的知识是否蕴藏在非正式的流动中,而我们是否正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护那些作为“权力工具”的、僵化的“文档”?
综上,技术的发展总是在挑战既有的权力范式。AI无法“干掉”的,是组织中那些与“权力”和“利益”深度绑定的功能。AI带来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工程问题,而是组织变革问题。它不是在问“我们如何工作得更快”,而是在问“我们为何如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