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34分钟
播放:
44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許毓良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清代臺灣社會經濟》是歷史學家王世慶先生的代表作品,本書並非單一研究主題的專書,而是集結王世慶1950至1980年代研究論文,深入討論清代臺灣農業經濟、社會結構與人際網絡的經典之作。邀請到同為清代臺灣史研究的專家──輔仁大學歷史系的許毓良教授,結合對王世慶的認識,從人格特質與研究的歷史脈絡切入,帶領我們深入認識其中的研究成果延續到今日的關鍵影響。


臺灣稻米在清代是經濟作物


許毓良教授首先提到在《清代臺灣社會經濟》中,關於臺灣稻米價格及外銷的研究非常具有啟發性,王世慶運用了當時上報朝廷的官方文書,歸納整理出米價變動的歷史資料,亦展現了清代臺灣稻米外銷福建的經濟影響。臺灣在清代時期被稱為「福建米倉」,大量稻米輸出卻導致本地供應不足、米價高漲,甚至引發社會動亂。揭示了清代臺灣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並帶來對市場經濟的早期洞見。


祭祀圈文化的現代影響力


本書收錄的另一個主題〈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這一探討祖籍的題目乍看之下很是過時,但許毓良教授特別說明若我們聚焦在王世慶先生的研究方法,放到今天還是很具有啟發性。臺灣民間信仰在不同時代的適應力極強,不論17、18世紀的農業社會,演變至今的現代社會中,信仰和寺廟產生的祭祀圈都是社會連結的重要方式。透過此歷史背景,我們可以重新省思,今日民間信仰在工商業社會中的新角色和影響力。許毓良進一步舉例,如今日文創產業與寺廟結合,發展出產值可觀的「寺廟經濟」;以及寺廟人際網絡在地方政治中成為輔選資源,影響選舉結果皆然。



🎧本集重點

01:44 王世慶教授的生平與臺灣史研究背景

07:43 在臺灣省文獻會的工作經驗

10:32 對古文書蒐集整理的貢獻

13:16 本書中所探討的重要主題介紹

17:26 清代臺灣米價的研究及其重要性

19:27 田野調查方法的運用與解釋民間信仰的祭祀圈

26:05 清代臺灣史的研究進展及圖像資料的重要性

28:52 研究方法及主題對今日學者的延續與影響

30:54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清代臺灣社會經濟(POD版)》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