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手足口病流行季,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目前已进入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好发季节。手足口病是肠道传染病的一种,正处于流行期。
您了解手足口病吗?它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如何预防?患病后又该如何护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病毒传染性强,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4到7月为春夏季高峰,9到11月为秋季高峰。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易感人群: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包括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者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其次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的症状
潜伏期为2到10天,平均为3到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到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皮疹一般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
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感染CoxA6、CoxA10的部分患者在病后2到4周可出现脱甲症状。
手足口重症警报,这些症状快就医!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1.持续高热:体温>39℃,或者体温>38.5℃并持续超过3天;
2.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
3.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重症手足口病先出现发热和神经系统异常,之后再出现心衰前表现。所以可以简单记忆为:只要孩子38.5℃发热超过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就立即带孩子去医院。
患儿的护理措施
1.生活用品独立使用。应把家中患儿的生活用品与其他孩子分开。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需及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2.患病期间避免外出,也不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传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日常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减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室内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儿童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等要煮沸消毒,玩具、用具等要定期清洁消毒,衣物、被褥等要常在太阳下晾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开窗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到3次,每次≥30分钟。
4.接种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仅EV71灭活疫苗一种,主要针对EV71病毒感染,但无法预防其他型别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接种程序为2剂,第一剂次与第二剂次至少间隔4周。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