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警惕,低温也能烫伤!
近日,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来了一位刘阿姨,带着父亲来看脚上的伤。原来孝顺的她怕老人受不了冬季的寒冷,给他买了个泡脚机,未曾想老人脚上出现了水疱,烫伤了!
医生检查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老人是糖尿病患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泡脚?原因有二:
一是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能力降低,对水温刺激反应比较迟钝,普通人觉得很烫的水温,糖尿病患者往往觉得还不够热,容易造成皮肤烫伤。
二是糖尿病患者双脚供血相对较差,供血不足、营养不足,烫伤后容易加重伤口感染久久不能愈合,最严重的会导致下肢严重感染,甚至面临截肢的可能。
除了糖尿病患者,不少年轻人也会中招,腿上、手上莫名出现红斑、水泡等,一问,罪魁祸首都是一些取暖“神器”,比如热水袋、取暖器、电热毯等。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当时捂着这些“神器”暖融融特别舒服,并没感觉到烫,怎么会被烫伤?
这就是医学上说的低温烫伤,是身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低热物体(通常为44℃到60℃)导致的慢性烫伤,这个过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温水煮青蛙”。
低温烫伤后疼痛感觉并不明显,有时会觉得有轻微的瘙痒感,但可能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皮肤发白的现象,甚至形成溃疡或坏死,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深二度或三度烫伤,涉及皮下组织。由于低温烫伤的温度不高,初期症状可能比高温烫伤轻微,但损伤往往更深,愈合时间更长。
低温烫伤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情境中,以下是最常见的诱因:
1.热水袋或电热毯长时间接触皮肤。很多人喜欢抱着热水袋或躺在电热毯上入睡,即使热源温度只有50℃,持续接触超过一个小时,也可能会导致皮肤受损。
2.暖宝宝使用不当。暖宝宝虽然温度不高,但如果直接贴在皮肤上,或使用时间过长(如超过6到个8小时),容易引发烫伤。
3.加热座椅或取暖设备。冬季的汽车加热座椅、电暖器等如果直接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局部低温烫伤。
4.对温觉不敏感的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受损的人更容易忽视低温烫伤,因为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较低。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停止热源接触。第一时间移开导致烫伤的热源,避免进一步损伤。
2.降温处理。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10到2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缓解损伤。但不能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3.保持伤口清洁。如果皮肤出现破损或水泡,不要自行挑破,建议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4.就医诊治。低温烫伤通常损伤较深,需要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烫伤深度并制定治疗方案,必要时需抗感染治疗或换药处理。
以下这些温馨提示,让您远离低温烫伤:
1.谨慎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热水袋的温度控制在50℃以下;使用电热毯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建议使用定时功能,避免整夜加热。
2.规范暖宝宝的使用。暖宝宝应贴在衣物外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间不要过长,定时检查皮肤情况。
3.警惕加热座椅或取暖器。长时间使用加热座椅时,可在其表面铺一层隔热材料,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4.特殊人群特别注意。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或感觉神经受损者,使用取暖设备时应特别小心,家人可多加提醒和协助。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