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5分钟
播放:
267
发布:
2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好,又是好久不见,问秋日好。


这是击鼓传花的第一期嘉宾邀请节目,这也会成为研究型主题之外的平行栏目,之后我们将不定期邀请我们身边的朋友来做客聊天,以他们的兴趣为核心展开一张书单的构建。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我们的好朋友,也是老同学——HA,来聊一聊他这一年来围绕technician(布展工)展开的实践,以及关于艺术行业中「劳动」的问题。


我们总是在尝试更好、更公正地量化艺术行业中人人的付出与投入成本,并破除一种明星般的圈层幻想。可为何这件事如此困难?如果不想做螺丝钉,那我们能做什么?


昔日的同学如今天各一方,从事着艺术行业中不同的工作,我们的聊天就此开始,希望大家听得愉快,也希望我们很快可以三人团聚!


HA的策展实践:微信公众平台「布展工theTechnicians」 ,instagram「bzg.thetechs」。


【时间线】


01:00 开场词,热烈欢迎HA。


02:10 The Technicians的诞生背景以及工作日常。


07:10 如果创作是一个人的事,为什么现在我不得不借助他人的手来完成?


12:00 艺术史与学院制度如何影响了「手艺与技术」的退步与当代艺术中创意与技能的分离。


17:00 Danielle Child, Working Aesthetics: Labour, Art and Capitalism——极简主义与观念主义艺术家促成了对艺术奇观和概念的青睐。


20:50 今天的艺术创作者是否有必要重新拾起技术?创作中的劳动转移和外包似乎又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technician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28:35 今天的艺术家其实是项目经理,因此提高曝光效率、参展频率成为核心需求之一,对效率的痴迷改变了创作的快感来源。


39:30 谁参与?谁署名?谁get paid? 纯粹的体力劳动、融合审美需求的创作、团队层面的合作,艺术工作总是杂糅的。


50:40 对创意劳动的估值势必要建立在社会对更广泛的劳动的估值——尤其是非物质劳动。真的热爱往往让人不计回报,但现实却不能真的不计回报。


56:40 展览前言越高深,职位越低,艺术行业只招实习生?


62:10 艺术史上大师的工作室并不少见,从学徒、助理到明星,今天进入艺术行业的路依然狭窄。


67:25 想做策展工的初衷是不想一直坐办公室——再提劳动,我们能否用这样的行动来重塑自我、认识自我、创造真正的新事物!


72:10 中国与英美在「策展工」行业的区别?相比步入行业前,我们仨现在怎么理解「做工」这件事。


77:30 做了「布展工」之后再看展览会有什么不同么?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参观方式?


80:15 国内外艺术学院的学生基本功和技术能力上的差异。


84:30 围绕生产艺术、劳动商品化和今天艺术明星的工作室景象,HA写了这样一张书单


93:10 结束语,我们下次再见! 


【本期节目嘉宾所提供的书单】


书籍



  • Danielle Child, Working Aesthetics: Labour, Art and Capitalism, 2019

  • Glenn Adamson & Julia Bryan-Wilson, Art in the Making: Artists and their Materials from the Studio to Crowdsourcing, 2016

  • John Roberts, The Intangibilities of Form, 2007

  • Stephen Shore, Factory: Andy Warhol, 2016


文章



  • Wade Saunders, ‘Making Art, Making Artists’, 1993


影片



  • Jeff Koons: Beyond Heaven, 2009

  • Nathaniel Kahn,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2018


艺术作品



  • 艾未未《葵花籽》,2010

  • Andy Warhol, Flowers, 1964

  • Anselm Kiefer, Jericho,  2007

  • Damien Hirst, For the Love of God, 2007

  • Damien Hirst,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1991

  • Jake & dinos Chapman, Fucking Hell, 2008

  • Liz Cohen, Bodywork Welder, 2005

  • Santiago Sierra, Cube of 100 cm on each side moved 700 cm, 2002

  • Tim Hawkinson, Signature Chair, 1993

  • Yves Klein, Propositions monochromes, 1957


展览



  • David Hockney回顾展“A Bigger Picture“, 英国皇家艺术院, 2012

  • "Demons, Yarns & Tales", The Dairy, Lonodn, 2008

  • Kehinde Wiley系列展览“The World Stage”


【本期节目所使用的音乐】



  • 山下達郎- THE THEME FROM BIG WAVE


【关于我们】


这将是一场以漫谈、广义阅读、信息漂移展开的谈话,来自于我们对于获取知识特定范式的思考,以及实在丰富的好奇心。我们将在每期内容中展开一张「阅读清单」的构建——包括但不限于书籍、野史、八卦、音乐、玄学、展览等,试图描述我们对一种现象/一个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能性。


想要获取更加详细的「Reading List」介绍,你可以在小红书搜索「击鼓传花」关注我们。我们还将开设一系列的公共Workshop,详细信息敬请期待小红书。


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也期待来自你的宝贵意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