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0分钟
播放:
52
发布:
3个月前
主播...
简介...
内容概要
本期核心围绕 “明明伤口已愈,却仍习惯敷药” 这一现象展开,从心理、认知、存在三个层面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如何真正与过去的伤痛和解。
- 心理层面:痛苦经验会在心中留下敏感印记,即便伤口愈合,人们仍可能延续自我照顾的惯性(如反复 “上药”“复健”)。这种行为并非出于实际治疗需求,而是为了获得心理安慰,却在无形中持续强化 “伤口存在” 的认知,暗示自己 “某部分不好、不会好”。
- 认知层面:这是旧有反应机制的惯性延续。人们曾将痛苦归因于特定对象或情境,形成回避策略,即便当下环境已改变,大脑仍自动执行过去的保护行为(如习惯性就医、拿药),实质是对 “过去可能性” 的回应,而非现实。
- 存在层面:深层原因在于伤痛曾定义了自我身份 —— 过去的脆弱、复原过程成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若放下 “疗伤的自己”,会陷入存在的空白与重新定位的焦虑。此外,这一现象也可能延伸至群体(如社会、国家),表现为共同固守未释怀的过去。
真正的自由不是忘记伤痛,而是承认其为 “过去的一部分”,不再让它定义现在的自己。可以温柔地逐步放下对 “疗愈” 的执念,因为有些伤痛的使命已完成。
#伤口愈合 #心理惯性 #自我认知 #存在主义 #疗愈执念 #过去与现在 #群体伤痛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