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田丰说》,每天3分钟,学习一本经典书!
田老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的好书《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天才都是博学的,1894年出生的诺伯特·维纳青年时在康奈尔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读书、访学、任教,大数学家罗素、哈代都是他的老师,但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曾在通用电气公司、马里兰州海军陆战队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为防空炮研制出更有效的火力控制装置,通过设计一种新的滤波方法,减小追踪飞行物的雷达信号误差。
1943年,维纳基于火炮控制研究,与别人合作写出第一篇控制论论文《行为,目的和技术》,提出“控制行为是一个从原因到目的之间的随机试探和反复调节的曲折过程。”
1948年,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与1947年钱学森提出的《工程控制论》中“反馈-调节”异曲同工。
今天田老师分享的是另一本1954年维纳出版的经典长销书《人有人的用处》。在距今整整70年前,维纳就预言了“生命体和人造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共有语言”,这就是2022年出现的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控制论理论基础。
维纳认为“语言即通信”,动物的语言包括飞鸟、猴子、昆虫之间的通信内容,人类说话、写字都是用蕴含复杂含义的符号进行通信编码,而倾听语音、阅读文字是在通信解码。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最大的差异在于,我们发明了专用语言符号去表示逻辑关系、逻辑分类、抽象对象等“高级逻辑类型”,比如子集、交集、社会、国家等,而动物语言只能表达情绪,比如狮子的咆哮、孔雀的求偶叫声,大部分动物无法学会别的种族动物语言,
鹦鹉、燕雀、乌鸦等少数动物能够学会其他动物和人的喊叫声,因为这几种鸟类都是需要通信的社会生物,而且记忆力好、寿命较长。
维纳认为,因为人类和人造机器(AI)能够共有语言,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消息会日趋重要,人向机器讲话是发出调节指令,机器向人讲话是反馈消息,甚至机器也能向机器发出人类授权的调节指令,这一过程形成了持续改进、灵活决策的控制论闭环。人类的自然语言需要很好的记忆力,通过人脑神经元的突触来实现。而动物语言缺少精细性、准确性,所以维纳说:“言语不是天赋,言语能力才是天赋的。”
小猩猩不能讲话的障碍来自于无法理解人类复杂的语义,与语言发音无关,所以人类对智力训练的最古老方式就是原文鉴定,例如东方品鉴四书五经、西方品鉴圣经,从古汉语、拉丁语、梵语、希伯来语到现代语的发展,本质上代表着文明间的文化通信与智力迭代融合。
每天3分钟,学习一本经典书!《田丰说》全网发布,敬请关注!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