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分钟
播放:
32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探寻墨彩山水:从神秘到熟知




——一页瓷上的东方山河,一段跨洋的文化漂流  




一、瓷胎上的水墨




晚明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炉火昼夜不熄。匠人把“墨”从宣纸移到瓷面:以艳黑为主,矾红、描金点睛,700℃低温二次烧成。钴铁矿物在釉面留下松烟般的层次,皴、擦、点、染,一样不少。坚硬如玉的瓷胎,从此有了水墨的呼吸——这就是墨彩。  




二、从士大夫案头到欧洲壁炉




18 世纪,“中国风”席卷欧陆。贵族以拥有一间“Chinese Room”为傲,墨彩山水的高冷黑白恰好中和了洛可可的甜腻。东印度公司档案里,它被称作“Black and White Ware”,常被成套订做壁炉架五件套或墙面装饰盘,不再盛放食物,而是盛放遥远的东方想象。  




三、博物馆里的凝视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只乾隆墨彩盘:远山含黛,近溪垂钓,留白处云气浮动。对中国文人,那是可游可居的“平远”之境;对英国绅士,它只是壁炉上方一抹优雅的异国情调。误读不可避免,却正因此,东方山河得以潜入西方的日常,成为无需翻译的“高级感”。  




四、题材与工艺的双重远航  


1. 题材:耶稣复活、帕里斯的审判被搬进墨彩,黑白金三色竟也能讲述《圣经》与希腊神话。  


2. 工艺:康熙后期攻克高温墨彩,黑得沉厚;乾隆加描金,模拟欧洲铜版画光影。宗教故事、家族纹章由此批量“瓷化”,返销欧陆数十年。  




五、当代回声




今天,80 后、90 后用消费投票:要个性、要文化 DNA。设计师把墨彩山水裁成丝巾、手机壳、极简茶具;小批量、可定制、带故事,恰好击中“新中式”情绪。挑战也显而易见:市场碎片化、同质化、价格敏感。唯一解是让墨彩继续“翻译”——把山水意境转译成当代生活的日常片段,让器用与叙事同时在场。  




六、结语




墨彩山水外销瓷,是一页漂洋过海的东方山河,也是一段被不断重写的开放源码。从景德镇窑炉到英伦壁炉,从宫廷案头到博物馆展柜,再到今天的直播间与购物车,它始终在被观看、被误读、被再造。瓷上的墨色未干,故事仍在继续——下次当你遇见一只黑白分明的盘子,请记得:那里面曾装着整个中国的山风与云烟。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