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14分钟
播放:
2.86万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我们将讨论“女性为何会厌⼥”这⼀现象。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性攻击⼥性,或在⽇常⽣活中经历来⾃同性的微妙排斥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受伤。


我们今天的讨论不是为了审判任何⼀位被认为“更厌⼥”的⼥性,更不是要制造新的对⽴。

恰恰相反,我们希望通过深⼊的剖析,去理解这背后更⼤、更隐形的社会结构与⽂化机制。

我们的⽭头永远不是指向⼥性同伴,⽽是那个训练我们互相伤害、彼此隔绝的⽗权社会。



  • 延伸阅读


1.《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作者:Kate Manne

出版年份:2017

推荐理由:对「厌女机制」本质的分析

中文译本:《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日语译本:《ひれふせ、女たち:ミソジニーの論理》

核心论点:

Kate Manne主张厌女(misogyny)并不是个体的憎恶情绪或性格缺陷,而是一种社会机制,用于维护父权秩序中的性别规范。她将其定义为惩罚不符合性别期待的女性的系统手段,尤其是那些不「顺从」、不「取悦」的女性。

关键概念:

・「好女人」与「坏女人」机制:前者是顺从的、支持男性利益的女性;后者是拒绝屈从的女性,通常成为攻击目标。

・「配给资源」逻辑:女人的情感劳动、关怀和性资源被视为男性的「应得物」,不愿付出就会受到社会性惩罚。

・厌女不是仇恨,而是社会控制:它是一种纪律化机制,让女性「回到她们的位置」。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

・在职场中,不愿意当「办公室妈妈」或拒绝承担额外情绪劳动的女性,常常被视为「不合群」「难相处」。

・日常生活中,女性在社交媒体、家庭角色、恋爱关系中稍微展现自主性,就可能遭遇微妙或明显的社会排斥。


2.《The Aftermath of Feminism : Gender,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

作者:Angela McRobbie

出版年份:2009

推荐理由:揭示了「厌女机制」如何在「自由」与「平等」包装下继续运作

中文译本:暂无

日语翻译(仅有序言章节):《フェミニズムの余波 : 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 : フェミニズムと引き換えに》

核心论点:


McRobbie讨论了在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后女性主义文化」,她指出女性主义被消费文化挪用后,女性被鼓励「选择自由」地服从压迫,比如自愿追求完美身体、全能母亲、或是「自由择偶」。

关键概念:

・「后女性主义感知」(Post-feminist sensibility):一种貌似女性已经平等的幻觉,实则消解女性主义的批判力量。

・「双重剥夺」:一方面声称女性已经获得自由与机会,另一方面隐性地重申父权价值。

・「自我负责的个体」叙事:女性被教导若未成功,是自身不够努力,而非结构性不公。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

・职场强调「努力就能成功」,但女性常在晋升、薪酬、育儿安排中面对隐性壁垒,却被归咎为「自己不够自信」。

・社交媒体上「女力」标签泛滥,但背后常是用「成功女性」的榜样故事来压迫更多普通女性。


3.《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作者:Sheryl Sandberg

出版年份:2013

推荐理由:本书可以被视作是「被新自由主义吸收的女性主义」的一个代表案例

中文译本:《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

日语译本:《LEAN IN(リーン・イン):女性、仕事、リーダーへの意欲》

核心论点:

Facebook前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鼓励女性「向前一步」,主动争取领导地位,挑战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但她的观点也被广泛批评为忽视了结构性障碍和阶级差异。

关键概念:

・「坐上桌子」(Sit at the table):女性应更积极表达意见,争取权力席位。

・「内心障碍」论:Sandberg强调女性往往被自我怀疑所限制,需要突破心理障碍。

・「女力」励志话语:鼓励女性「平衡一切」,但无视照护劳动的分配不公。

与职场/日常的连接:

・职场中,Sandberg的观点被企业主用来宣传「多样性」,但往往未提供真正的结构改革或支持系统(如托育、平等薪资)。

・在日常生活中,「Lean In」逻辑很容易变成要求女性「又强又美又能干」,加重自我责备与焦虑。


4.《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作者:Sarah Banet-Weiser

出版年份:2018

推荐理由:本书深刻揭示了“流行女性主义”如何与“流行厌女症”共存并相互强化,是理解当代媒体、社群平台与性别权力博弈的关键著作。

中文译本:暂无

日语翻译(仅有序言):エンパワード : ポピュラー ・ フェミニズム ト ポピュラー ・ ミソジニー : 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

シリーズ特集(第3回)継承・救済・当事者性

シリーズ トクシュウ(ダイ3カイ)ケイショウ ・ キュウサイ ・ トウジシャセイ

核心论点:

Sarah Banet-Weiser指出,近年来“女权主义”成为一种可见的、时尚的、甚至可消费的文化话语,越来越多女性高调主张 empowerment。然而,这种“流行女性主义”(popular feminism)常常被市场、品牌与社交媒体吸收,并与“流行厌女症”(popular misogyny)共构成一种复杂的文化张力场。

换言之,在女性看似“被鼓励发声”的同时,针对女性的性别暴力、性羞辱和骚扰却依然无所不在,甚至变本加厉。两者并非对立面,而是彼此共生。



  • 本期嘉宾


大狗博⼠:社会学博士课程在读。长期关注“⼥性的性”与社会建构等议题。

周三: ⻓期观察⼥性关系与网络舆论的播客主、⽂化观察者。

⼩熊: 厌⼥情结的亲历者。



  • 时间线


03:14 从⼀个⽣蚝说起:到底什么是“厌⼥”?


17:44 服美役和雌竞会让人更加“厌⼥”吗?


35:26 传统⾏业⾥的“⽼师之变”


1:13:55 旅游现场,被女人打断


1:18:50 我们是害怕做⼥⼈,还是害怕做‘他者’?


1:32:48 从“⻨琳现象”到没有男⼈的社会



  • BGM


三抖、六筒的歌


Diamonds And Ice - Day Dreaming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email protected]


【制作】Shalala Compan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麦_UQc6
4个月前 贵州
70
做播客上播客还是要练练语言功力。表述要顺畅明晰清楚,不要磕磕绊绊,听着很难受
HD257551d
4个月前 湖南
63
05:23 这个例子和厌女没关系吧,据我观察很多女性也会对帅哥优待,而且男性也会对帅哥有优待,不如说整个社会都对外貌好的人有优待,比如收入更高更容易升职等等
Hana酱呀
4个月前 上海
47
这个标题很好,但是内容没有撑起来。太单薄了
aaluminaa
4个月前 美国
24
这个我深有感触... 我说一个曾经的一个比较小的例子吧:上班很累回家收拾完拿了喜欢的饮料愉快地开启游戏 刚玩了几局 认识了才一天的男玩家拉着他的异性好友一起跟我玩 我还挺开心今天人多了 3排就能更开心更有配合地打枪战了 虽然我不怎么说话 但刚开始好好的 互相都很有礼貌很和善 二战转折在 有一局我1v3了一波 被那个男生夸后 本来只是普通枪战中对队友的肯定的那种普通对话 但情况就不对劲了 后面 只要是互相标记的装备 我标记了 她会去抢 我在说话的时候她会压过我的声音说话 我差点秒的大概剩10滴血的她拿到人头以后对那位男玩家撒娇要夸奖 我报周围敌方信息的时候 她跟男玩家聊别的以至于我们队被偷背身了...etc. 后来我就还是觉得 还是自己单排吧 最开始我还在想是否是我哪里做的不对 但后面想通了 根本不是这样 说这么多 我的意思就是 她的厌女我的理解是 她没有安全感 她害怕自己的地位动摇 她意识到她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所以为之 而我从中开始厌女是因为 我只想简单普通地和每个人来往 很讨厌无缘无故被拉进雌竞的深渊... 当然 我非常厌恶让女孩成为厌女倾向的人的现在的环境
glacierlee
4个月前 北京
22
最后关于再见爱人的讨论哦,我的看法是,以一个前(真的是前)新闻人的经验和观察,舆论在多数时候一定是趋向非理性的非日常的,不能完全代表人的主观意识。與情之所以对官方重要,就是因为它往往非理性。加之网络传播又有一些技术性的因素,像是平台的流量权重。也就是说,即使你看到的是非常优质、良性的讨论和表达,也不等于在现实就是真的。所以与其比较对男对女的态度如何不同,我觉得更有意义的议题可能是,为什么对于女性的攻击更伤害我们,比如岩中花述刘乐那期的评论区,就让我觉得可怕到不可思议。我感觉,厌和爱最终都是有政治性的。
别禁我的瑶
4个月前 浙江
21
1:54:24 最近我一直想反思一个情绪是不是厌女了,播客内容好几个例子我都蛮有感触的。 《再见爱人》我没有看,网络碎片倒是很常刷到,我有玩梗“我配拥有一杯咖啡么”其余更多没了,对于麦琳节目行为也是比较碎片化,当初网络对于麦琳批评更多时,我就在想她的老公没有问题么,因为我有刷到李行亮参加选秀时期拍得麦琳以前的视频,我当时就在想多么鲜活的女孩呀,我看到了自信、张扬,野性。如今的“疯”感背后难道没有成因吗,我内心觉得有一类人是擅长“逼疯”对方还要随后冷静看对方发疯,又若无其事扮演受害者并且让别人看到(这里是说得严重的一个比喻)。 “不要参与对女人的围剿”这也是我在互联网听到的词。那段时间频繁有刷到吐槽或模仿节目内容,一些博主甚至带着恶意去丑化夸张的行为举止,包括房琪的模仿吐槽,周迅如懿传的丑化模仿,都非常让我生理不适,导致我的黑名单暴增。 我觉得可以不认可,不欣赏,但不要往死里踩。要接受女性作为人类就该样本多样化,有狰狞,有阴暗、有心机… 或许在我本身还要很多厌女思想尚未被挖掘,所以我更要多听更多女性的声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下便是最好的时刻。
Arya00
4个月前 山东
19
28:30 我在想,过于强调厌女,强行增加女性间的评价,用厌恶、唾弃,批判来增加对立,何尝不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厌女啊? 美的喜欢难道不仅仅是对美的理解吗?
月月鸟之歌
4个月前 广东
18
39:28 没懂,那句日语什么意思啊?导致我理解整件事有点困难?
徐P
4个月前 英国
17
最近收到一些留言,提到节目中部分嘉宾的表达节奏或语言不够流畅,影响了收听体验。我非常理解大家的感受,也很感谢大家愿意花时间认真聆听。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这个播客的一点初衷和心路历程: 一开始做这个节目,其实完全没有预期有人会听。最初的内容也多是围绕我自己的一些兴趣,比如食物、工作、记忆和城市,很像是给自己做的音频手账。后来慢慢开始加入嘉宾,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议题我一个人说不完,另一方面也真的是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常常会蹦出一些让我觉得“诶,这个想法好值得留下”的瞬间。 但这些对谈大多是基于熟人间的真实交谈,不一定“精致剪辑”“话术娴熟”,反而更像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厨房、餐桌、散步时会发生的对话。 我明白这和很多“干货型播客”的收听期待不太一样。我也认同表达清晰、节奏流畅的重要性,也在慢慢学习怎么在保留自然感的前提下,让节目更好听。但对我来说,这个节目并不是为了“输出结论”或“给出正确答案”,更多是一种过程的记录,一些人的思考声。 同时也想坦白,这个播客没有商业化支持,完全是个人在工作与生活间缝隙里做的小项目。所以制作精度、剪辑能力、对嘉宾训练程度的要求,也无法做到专业播客那样。 但我仍然希望,哪怕一位表达有点磕巴的嘉宾,也能被当作一个愿意说、愿意想的人去聆听。 感谢所有提出建议的你们,也感谢每一位愿意陪我一起“试着聊聊看”的嘉宾。如果你能听出这些对话背后那份“想说”的真心,那我已经很满足了。
電気犬1percent
4个月前 日本
13
有一个地方我说的不够严谨,想要为听众的各位补充。哈金(Ian Hacking)虽然有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的教职经验,但是本身是一位【加拿大】哲学家。非常抱歉🙏说了一些误导性的情报!——来自大狗
HD816071z
4个月前 安徽
13
为啥我感觉听的很乱😐
梵天之爱
4个月前 上海
13
这个话题真的很有意思,听的过程中好想加入一起讨论。徐徐在开头说的那个生蚝的例子,我觉得周三老师的看法更深刻。其实那个男的只是做出了优待前面那位女性的行为,如何解释这个行为其实是很主观的。假设在这之后的女性自信自己很美,她可能根本就不会往性别规训这个方向去想(比如凤姐)。这个现象本身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说前面这个女的可能正好是这个男的的type而徐徐不是;这个女的长得特别像男的故人(邻居、亲戚、朋友)等等。而现在的这个解释(因为前者更美)恰恰暴露的是徐徐对男凝议题的敏感(结构化植入),下意识就觉得是自己不够美造成的(或者是认为自己不够符合主流审美框架)。整个博客后半部分讲到“他者”的问题,又变得更加深刻了。正如大狗老师所说,厌女,厌的其实是无力感,是对自我匮乏感的抗拒。而承认厌女,恰恰是超越“厌女”的第一步。
HD243291g
4个月前 北京
12
50:54 男性抗压其实更差
HD861421o
4个月前 捷克
11
43:42 :-(不要用这种词汇啦。雌性生殖器官不要继续成为骂人的词汇了
Yi颗饼饼
4个月前 北京
10
有被吓到 这个质问…🤕
Olily
4个月前 上海
9
很难不联想到某丹
恓_RcIW
4个月前 贵州
8
13:43 干嘛一直打断别人说话
Fan_o
4个月前 上海
8
第一part关于9厌女的定义博士硕士播主三个人谁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听的思路很不清晰
子夜鸮
4个月前 河南
5
早些年花样美男的流行是不是也意味着女性主义的觉醒?女性不再追捧带给人压迫、威胁感的硬汉形象,反而喜欢没有威胁更温柔(利她)的花美男。在他们身上女性能处于上位?
魏清的四只猫
4个月前 福建
4
还有日本的税收制度也很变态,因为他们的制度标准是婚姻关系中的女性配偶收入没有超过70,000日元的情况下,其配偶可以抵税,所以造成已婚(尤其是已经孕育孩子的)家庭中的女性被剥夺了全职工作的机会,被迫地一边为家庭无偿劳动、哺育孩子(因为已婚女性的全职工作也请不起月嫂)一边打零工、兼职,另一方面已婚男性在全职妻子的牺牲和支持下得以保持连续的工作年限,作为家庭的唯一创收者、也只能被迫更努力的工作,面临升职加薪是更加理所应当的事情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