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R,感谢收听小R的健康笔记。今天跟大家分享中老年不宜长期服用的6类药,可能破坏身体免疫力,您有吃吗?
齐大爷今年67岁,虽说是住在城市区,周边公园风景也挺好,可就是不爱下楼。
他每天生活极为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连自己的屋子都不愿意出。
而且总是感觉身子不舒服,不是头晕就是胳膊、腿疼,家里的各种药足有两箱子。
子女们看着父亲没有精神的样子,想劝劝他多出去溜达溜达。
不能一天总是靠吃药维系健康,时间长了免疫力会受影响,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
要说齐大爷这样的老年人是少数吗?
还真不是。很多老人似乎是有点健康焦虑,认准了常去医院检查和长期用药能让他们远离病痛。
其实这样的过渡治疗完全没有必要,反而会对健康不利,破坏身体的免疫力。
一、免疫力对老年人有多重要
要了解免疫力对于的重要性,首先要知道医生、专家一直在强调的这个“免疫力”到底是什么。
所谓免疫力,就是人体里面最为强大的防御体系,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屏障。
它不仅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还能对外来入侵者进行有效打击,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袭。
免疫力主要分为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
天然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它能够快速响应外来入侵者,如细菌、病毒等,通过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而适应性免疫则是在人体感染某些病原体后产生的,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病原体。
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便在下次遇到同样的病原体时能够快速响应。
免疫力的正常运作依赖于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等。
这些细胞和分子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共同保护人的身体健康。
然而,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免疫力的正常运作。
例如,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过度压力、环境污染、药物滥用等,都会对免疫力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免疫力的重要性就更为重要。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害。
比如老年人更容易患感冒、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日常生活中,免疫力低下会的老年人会容易出现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
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会让他们的精神状态萎靡,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所以,老年人想要长寿,愉快、幸福的度过晚年生活,必须要关注自身免疫力的提升。
同时对于药物的使用就更需要谨慎,一定要遵医嘱,不要乱用药。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6类不宜长期服用的药物。
二、6类药要注意不能长期服用
1、抗生素
抗生素类药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原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人体质弱,容易因为细菌感染患病,因此它一般会作为常用药出现在老年人的药箱里。
不过这种抗生素要虽然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
因为抗生素类药物本身就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或者是皮疹、瘙痒等皮肤反应。
而老年人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本就是处于逐渐减退的状态,对于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相比年轻人会明显下降。
因此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副作用影响,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累积,引发不良反应。
而且,长期或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的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这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这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病症的治疗。然而,激素类药物并非万能,它们的使用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在慢慢的流失。
如果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就会加速骨骼中钙质的流失,让骨骼更为脆弱。
至于为什么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因为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心脏的跳动速度和节律,导致心律不齐。
还可能增加血压,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类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其中环孢素和硫唑嘌呤是最常用的两种。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这种作用有助于缓解病情和减轻症状。然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免疫系统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长期受到抑制,会让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感染风险本就较高。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一风险。
4、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如息斯敏、西替利嗪等。虽然能缓解过敏症状,但长期服用会抑制免疫系统,降低身体抵抗力。
如需使用抗过敏药,应尽量选择短期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过敏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因此抗过敏药物在老年人群中使用频率较高。
但这种药物不能长期服用,有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口干、便秘、心慌等症状。
此外,抗过敏药物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服用抗过敏药物是为了在一定时间内减轻过敏症状,并治愈过敏性疾病。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身体产生依赖性。
一旦停药,过敏症状可能会加剧,导致患者再次使用药物。这种依赖性可能会导致患者长期依赖药物,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5、解热镇痛药
此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能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但里面的非甾体抗炎药等成分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长期服用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影响免疫力。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
因此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增加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害。
6、镇静安眠类药物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一些老年人会选择长期服用安眠药。
但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使大脑对这种药物产生依赖,一旦停止服用,可能会出现严重失眠。
其次,安眠药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和反应迟钝,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
长期服用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中老年人如何增强免疫力
中老年人需要通过增强免疫力让身体更加强壮,以避免病菌侵袭,
减缓身体机能老化。
所以不仅要谨慎用药,还要在日常生活上下功夫。
从日常饮食来说,中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同时还要保持适度的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老年人应该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总结
中老年人经常会头疼闹热这个很正常,正确服用药物是必须的且正确的。
但是不能过度依赖药物,也不能私自服用,或过度治疗。
因为很多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很可能破坏身体免疫力。所以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适应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同时,还应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
对于身体上表现出来的不适感觉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以乐观的心态接受科学治疗,避免过度焦虑让病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好了,今天就科普到这里。我是小R,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及订阅按钮持续关注我的节目。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