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简介】
近两年是婚恋综艺的井喷式爆发期,多档恋爱综艺得到人们的关注,前段时间《心动的信号》第四季收官,《机智的恋爱》随即播出,昨天这档节目以#恋综史上首次素人嘉宾开撕#的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中国首档离婚综艺”《再见爱人》也收获好评如潮,节目中展现的亲密关系突破了人们对婚恋综艺的固有想象。
在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婚恋节目为人们提供了一扇洞察社会的窗口,它们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特征,人们通过观看婚恋综艺获得“嗑CP”的快感、学习异性交往技巧,也从中理解人性,满足自我对亲密关系的想象。
本期GQ Talk,我们邀请了两位青年学者周逵、董晨宇,从综艺节目制作和社交媒体的角度与我们聊了聊婚恋综艺话题。在对婚恋综艺节目模式的分析中,周逵指出当下婚恋综艺的弊病,提供了一种讲故事、观察人性的“更优解”。董晨宇从婚恋综艺的发展脉络中看到了“私人生活公共化与道德化”的趋势,他也提示我们要警惕“亲密关系劳动商品化”倾向,“爱情是我们的目的还是手段?”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期主播】
康堤,GQ报道编辑

刘楚楚,GQ报道编辑

【本期嘉宾】
周逵,大学教授、资深媒体人,微博@五道口奥萨玛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微博@董晨宇RUC
【Shownotes】
03:06 为什么这两年婚恋综艺大爆发?
06:04 恋爱节目和婚姻节目对应着“小我”和“大我”
09:23 从“国民向”综艺到“垂直类”综艺
13:17 恋爱综艺的失真
16:42 综艺模式应当拓宽想象力的边界
21:15 恋爱综艺的“厨房修罗场”
26:09 《再见爱人》是如何诞生的
32:00 为什么婚恋综艺里常有情感专家?
36:25 私人生活的公共化和道德化
40:00 恋综如何做素人的背景调查?
43:23 婚恋综艺中性别议题的不可见
47:50 我想做个零糖零卡的恋综
52:04 亲密关系劳动的商品化
54:40 爱情是我们的目的还是手段?
58:48 呼吁饭圈建立媒介素养
1:02:21 从“准社会关系”到“准亲缘关系”
1:04:43 社交媒体鼓励下的私人生活公共化
1:09:06 普通人如何更好地使用社交网络
1:11:09 私德与公德的界限在哪里?
1:12:39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婚恋综艺?
【本期音乐】
部分音频素材来源于: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90婚介所》《再见爱人》
【延伸阅读】
【本期书单】

【本期制作】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