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简介】
《脱口秀大会》效应持续,《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跨年收官,德云社和开心麻花的“团综”相继推出。与此同时,若干档囊括漫才、默剧、即兴等“新喜剧”综艺节目正在筹划。新一波“喜剧热”已被点燃。未来一年的综艺话题,属于更深入的婚恋议题和更新鲜的喜剧表达。
“喜剧综艺”有两支发展脉络。一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喜剧传统,从“讽谏”到戏曲、相声、各地多样的喜剧形态,这门古老手艺从“天桥”传承至今。最早的“喜剧综艺”甚至可追溯到80年代春晚,今天很多喜剧形式都曾涵盖其中。之后,《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等多档综艺节目体现了喜剧“大融合”的态势;
另一支脉络是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过程,《今晚80后脱口秀》《谢天谢地你来啦》到《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它们曾影响我们的话语表达方式。现在,喜剧正在突破原有的节目形态,竞演、团综、真人秀、“大会”系列等成为常态;喜剧也正在打通线上线下的产业逻辑,从综艺节目延续至剧场演出、影视制作等。未来,喜剧或许会是我们的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抗恐惧和不确定性,再或是对抗我们自身的懦弱。
本期GQ Talk,我们邀请了综艺研究者周逵、相声演员阎鹤祥,一起梳理“喜剧综艺”流变史,探讨其舞台形式、表演风格、话题风向的转变,以及它和我们生活的互动关系。此外,从个体到行业,从喜剧到所有真人秀,最终绕不开的两个话题:真诚,以及对社会敏锐的感知和体察。
【本期主播】

【本期嘉宾】
周逵,大学教授、资深媒体人
阎鹤祥,相声演员
【Shownotes】
(一)下定义:我们说的喜剧综艺是什么
02:55 为什么要聊喜剧综艺
05:16 阎老师参加喜剧综艺的一手经验和感受
12:15 喜剧综艺经历了“先合再分”的过程
(二)喜剧综艺流变史
开端:《综艺大观》和春晚
17:30 90年代喜剧兴起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有群众的观念转变
20:19 最容易被忽视的喜剧综艺“鼻祖”:春晚
22:32 “小品”的历史和争议
早期代表:《东方夜谭》《今晚80后脱口秀》《谢天谢地你来啦》
28:52 以北方为中心的喜剧文化逐步南移的开始
30:37 上海滩和东方卫视,本地资源和“天赋异禀”
34:02 字幕组对于脱口秀等文化内容的引进
35:10 《今晚80后脱口秀》开始,“我编我写我演”的三者统一
42:10 脱口秀其实是“元喜剧因子”
44:20 《今晚80后脱口秀》确立了脱口秀节目的样态
48:32 《谢天谢地你来啦》版权引进和即兴表演的开端
发展期:《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今夜百乐门》
53:36 “喜剧练习生”和“披荆斩棘的喜剧人”
55:16 选秀类节目难以为继:人才消耗快,作品消耗更快
57:50 大融合盛况:比拼作品、交流技法
62:50 喜剧作为一个行业面貌被观众所熟知
64:30 节目中的“真人秀”元素,真动机与共创感
68:25 喜剧节目的资本流动和商业价值
80:01 笑点与社会发展有持续的磨合期
82:18 冒犯还是不冒犯?
94:05 段子的版权怎么办?
高峰期:《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99:30 一个特点:流媒体平台上的赛道细分
101:20 从不看好《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到“打脸打得我好爽”
110:09 喜剧综艺宇宙的尽头是天桥
114:56 线上火爆带动线下繁荣
123:06 《脱口秀大会》打破了某些所谓喜剧专业的谎言
125:22 一个行业的宽度是由做得最差的那个人决定的
(三)外延
129:32 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风格化到生活化
135:22 好的幽默也来源于知识、学习能力、认知眼界和生活境遇
138:55 好的喜剧可以被用起来,对抗恐惧、对抗懦弱、对抗不确定性
141:11 “笑”是人类专属的高级社会行为
142:28 阎老师过去一年最喜欢的节目:《再见爱人》
146:04 喜剧综艺的未来在哪里?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