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潘文捷
一位网友日前发布视频并配有“只有男人才懂,得到父亲认可的含金量”和“父亲的认可对男人来讲胜过一切荣誉”等文字,引发大量关注。随后,中式父子关系的相关话题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探讨。
这些探讨中有不少涉及烟酒等彰显男性气质的事物,例如,“我谁的烟都敢接,唯独不敢接我爸的”“晚上吃饭的时候,爷爷一直问爸爸酒的价格,爸爸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喝就行了,转身出门了。中式父子关系就是这样,复杂而又解释不清楚”“身为独子,我从来没有勇气和父亲坐在一起喝一杯酒,我怕看见父亲深邃的眼睛,父亲的眼睛是男人这辈子最恐惧的东西,父亲的称赞是男人这辈子最渴望的东西”……
这些充满感性的话语随后被网友戏称为“嗲儿”文学。“嗲儿”文学的创作者们认为,家族中的女性很难理解这种身为儿子的感觉,例如他们会说:“你作为女生能理解真的很难得,中式父子的情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嗲儿”文学创作者眼中,“中式父子,是君臣,是仇人,是情敌,是兄弟,是舍友,只有父亲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才是父子”。
嗲儿文学中,独子有着与生俱来的重负和悲情,有兄弟姐妹时,长幼嫡庶也是绕不过去的。“长子加长孙,我不能败,也不可能败”,“我是长子长孙,为李家再挑大梁”等。在一则“长子求稳,次子求险”的说法下,网友评论称“哥哥种地,弟弟来城里打工,被他们说出花来”。又有网友称,自己是家族未来的领头人,“自幼家里来客都是我坐在爷爷边上,我老弟没资格上桌,不是迂腐,只是我身上从生下来就有了责任”,被怼“家里桌子小得坐不下俩兄弟”。
实际身份与假想身份的落差,是嗲儿文学中备受嘲讽的。在嗲儿文学中,儿子们似乎在假象自己是少爷。例如嗲儿文学的另一流派舅甥文学中,网友们就在议论叔叔和舅舅的区别——“舅舅是帮你守天下的,叔叔是跟你抢天下的”。可见,儿子们畅想着父亲是皇帝,父亲死后便可以取而代之。“独子”“长子长孙”更是拥有对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权。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怎么理解这种中式父子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嗲儿文学。

【本期嘉宾】徐鲁青 潘文捷 尹清露 董子琪
【音频&文字版整理】 覃瑜曦 李雨桐(实习记者)
【时间线】
03:08 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形象,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指出中式老父亲的不足
07:03 父子关系的两种范式,《漫长的季节》中父子关系的刻画
09:59 许烺光《祖荫下》观察中国传统大家庭:父子一体,男女有别
13:15 嗲儿文学中女性存在被边缘化
16:04 嗲儿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阶层来源
20:13 沟子史学的“解构”与嗲儿文学的“招魂”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美]许烺光《祖荫下》
[美]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日]宫嶋博史《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
[中]巴金《家》、《春》、《秋》
[英]埃米娅·斯里尼瓦桑《性权利:21 世纪的女性主义》
[中]曹禺《雷雨》
[日]竹内康浩《从前的中国》
[日]岸本美绪《明清与李朝时代》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Op. 53 (_Waldstein_)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