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讲者介绍
段志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关心中国政治思想史、明清文化史、中国文化地理等领域,同时也从事一些知识传播的工作,侧重在全球史、古代中国文化与文明、文物与博物馆等方面。
段志强老师是看理想《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系列节目的撰稿人、主讲人之一,也是《白银时代旅行史》《快乐书单:无限人生书单第3季》《水生万象:水与中国文明的历史细节》等节目的主讲人。
内容提示
在段志强老师眼中,历史就像是一场大游戏。直到今天,我们都还生活在这场游戏之中,不仅是观众,也是戏中人。
揭起历史的一角,我们在先民的抉择中,可以触摸到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只有理解社会结构——这场大游戏的“设定”,我们才能理解每一个个体的命运。正因如此,回首往昔,我们会看到,无数人与时代都有着属于她/他们自己的周旋故事。
在这一期节目中,就让我们跟随段老师的讲述,走近一位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顾炎武的周旋故事。朝代更迭、家道中落、亲友凋零、遭人构陷,在生命中种种坎坷的逼迫下,顾炎武不得不告别江南,在北方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但他真正的学术贡献和巨大声誉,也正是在北方的旅行中奠定的。是旅行造就了顾炎武,后来,也有无数人从他的旅行中获得了力量。
身处当下, “战争”不仅发生在地球的某个地方,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但顾炎武与时代相周旋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在天崩地裂的时代,我们仍然应当有所坚持、有所守望。
顾炎武为何踏上剃发离乡的旅程?
晚明江南知识分子对于时代剧变的预感
家族纷争、江山易主,顾炎武磨难的开端
一封公开信:来自顾炎武友人的相助
遭人构陷,顾炎武最终告别江南
是商业旅行,是学术旅行,是政治旅行
心怀火焰的政治异议者是如何炼成的?
政治只是暂时的,但学问是永久的
天崩地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
相关名词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他一生著述丰富,作品有《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他强调学问的重要性,主张自身乃至天下事,都应探清原委。后人将其观念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至今。

顾炎武像
复社
复社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成立于明崇祯二年,对晚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顺治九年,被清政府取缔。
南明
南明指明朝京师陷落后,宗室成员在南方成立的政权。1646年(清顺治三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1662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灭亡。
清江浦、王家营
清江浦、王家营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皆为明清时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标志着当时“南船北马”分界。旅客乘船到达清江浦后,渡过黄河到达王家营,多在这里选择乘坐陆地交通工具继续北上。
精彩摘录
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鲁监国五年、永历四年。这一年,以博学而闻名的昆山学者、诗人,三十八岁的顾炎武终于要剃发了。
1645年清军占领江南,很快就颁布了剃发令,绝大多数人迫于新政权的淫威,不得不剃发易服,与时俱进。只有很少数的人,还在偷偷保留原本的发式和装束,但却冒着巨大的危险。顾炎武就是其中之一,但到1650这一年,因为家族内部有人觊觎他的财产,随时准备要构陷他,头发眼看是保不住了,只好剃去。
/
做了商人的中年顾炎武,内心苦闷而彷徨。年轻的时候,顾炎武生活在富足热闹的晚明江南。崇祯二年(1629) , 活跃在江南地区的几社等十几个会社合并为复社,前后成员可考的就达三千余人,声势极为煊赫。根据《复社纪略》的记载,时年十七岁的顾炎武也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在这几千名文士当中,顾炎武大概只是边缘成员而已。
顾炎武的嗣祖父,也就是他过继的这一家的祖父顾绍芾是个读书人,经常教他读书,为他打下学问功底。
祖父非常有见识,顾炎武成年之后还清楚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回祖父带他散步,看见路边的草根,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唉,以后等你长大了,能吃到这样的草根就算不错了!大家知道,晚明江南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称得上是最发达的一个环境,但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剧变就快要降临了。
/
顾炎武到南京以后,发现这个小朝廷指望不上,不久就回到语濂泾去侍奉母亲了。夏天的晚上,他和邻居坐在河边树下乘凉,“仰视月食,遥闻火炮”,天上的月亮出现了月食,远处传来火炮的轰鸣声,那是清军攻城的炮火。
顺治二年七月六日,昆山城破,八天后,常熟陷落。王氏夫人决定殉国,绝食十五天而死。国家、国家,究竟是为国还是为家,她死前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大殓的第二天,清军就到了语濂泾,白天是不会说汉语的清兵穿梭如织,本地人如果有事,都得到深夜才敢出门。
后面的几年,顾炎武又接受了鲁王小朝廷的任命,继续奔走抗清。这期间,他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的被杀、自杀、出家,反清复明的希望一点一点磨灭,他自己的家也被仇人两次洗劫。直到我们一开头说的顺治七年,对方将有大动作,他只好剃去头发,走为上计了。
/
最终,顾炎武还是回到了江南。但,他去北方的决心已定。朋友们也知道他的脾气,联名给他写了一封公开的介绍信,叫做《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为他介绍天下的朋友和书籍。
这封信里先历数了顾炎武的的家世,说他的祖先某某如何直言敢谏,祖父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官,母亲如何殉国,可见他本人乃是忠臣之后、烈女之子。再说他如何博览群书,好学深思,正在撰写一部大书,名叫《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就讲各地的出产、社会、政治,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问题,为了完成这部书,他要“游览天下山川风土,以质诸当世之大人先生”,就是要到各地去旅行调研,拜访各位地方精英。最后,那就是拜托大家都来帮助一下顾炎武,帮他写好这部书,对于国计民生、百姓福祉,那是非常有好处的。落款的都是南方名士,一共21位。等于是这21位的朋友圈都介绍给了顾炎武。
/
在他留下的、我们能看到的资料里,我们知道他不但一直关心南明、三藩跟清朝的战争,还和各路反清势力、英雄好汉有联络。他赚的钱、认识的人、走的路,都是为反清大计做的准备。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他,也许看到的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也许是一位沉默的学者,也许是一位四处打听的驴友,但肯定不会想到,他是一名心怀火焰的政治异议者。
顾炎武真正的学术贡献和巨大声誉,都是在北方的旅行中奠定的。他一生的知己、也是同乡归庄曾经写信给他,说你的经历固然坎坷,但如果“不遇讼、不避仇、不破家”,如果没吃官司、没有仇人要追杀、没有被洗劫,继续留在江南,那你只不过江南一名略有文采的富人而已,怎么能像现在这样,“身涉万里,名满天下”。是旅行,造就了顾炎武。
/
茫茫天数、不可预知。清朝的统治还是稳固下来,明朝终于再也没有希望了。但顾炎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希望改变政治,但立身的东西还是学问。所以政治搞不好,至少还有学问,甚至换句话说,幸亏政治搞不好,因为政治只是暂时,而学问可以永久。在后来的历史中,顾炎武被尊为清代学问的鼻祖,他的治学方法、探索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他说的几句话后来被概括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近代历史上最响亮的民族精神。顾炎武还有一个特殊的荣誉,就是他是历史上拥有传记和年谱最多的人之一,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想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力量,而且确实获得了力量。
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与时代周旋的人,我只知道,就算在天崩地裂的时代,仍然有一些人在试探、在坚守、在推动,一方面自己过得不差,一方面也还想着别人。
相关原文
顾炎武诗三首
流转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
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
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
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
畏途穷水陆,仇讐在门户。
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
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
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
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
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
王家营
荒坰据淮津,弥望遍秋草。
行人日夜驰,此是长安道。
鸡鸣客车出,四野星光早。
征马乏青刍,山川色枯稿。
燕中旧日都,风景犹自好。
衣残苕上缯,米烂东吴稻。
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
回头问行人,路十如何老。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复社
复社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成立于明崇祯二年,对晚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顺治九年,被清政府取缔。
南明
南明指明朝京师陷落后,宗室成员在南方成立的政权。1646年(清顺治三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1662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灭亡。
清江浦、王家营
清江浦、王家营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皆为明清时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标志着当时“南船北马”分界。旅客乘船到达清江浦后,渡过黄河到达王家营,多在这里选择乘坐陆地交通工具继续北上。
精彩摘录
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鲁监国五年、永历四年。这一年,以博学而闻名的昆山学者、诗人,三十八岁的顾炎武终于要剃发了。
1645年清军占领江南,很快就颁布了剃发令,绝大多数人迫于新政权的淫威,不得不剃发易服,与时俱进。只有很少数的人,还在偷偷保留原本的发式和装束,但却冒着巨大的危险。顾炎武就是其中之一,但到1650这一年,因为家族内部有人觊觎他的财产,随时准备要构陷他,头发眼看是保不住了,只好剃去。
/
做了商人的中年顾炎武,内心苦闷而彷徨。年轻的时候,顾炎武生活在富足热闹的晚明江南。崇祯二年(1629) , 活跃在江南地区的几社等十几个会社合并为复社,前后成员可考的就达三千余人,声势极为煊赫。根据《复社纪略》的记载,时年十七岁的顾炎武也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在这几千名文士当中,顾炎武大概只是边缘成员而已。
顾炎武的嗣祖父,也就是他过继的这一家的祖父顾绍芾是个读书人,经常教他读书,为他打下学问功底。
祖父非常有见识,顾炎武成年之后还清楚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回祖父带他散步,看见路边的草根,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唉,以后等你长大了,能吃到这样的草根就算不错了!大家知道,晚明江南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称得上是最发达的一个环境,但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剧变就快要降临了。
/
顾炎武到南京以后,发现这个小朝廷指望不上,不久就回到语濂泾去侍奉母亲了。夏天的晚上,他和邻居坐在河边树下乘凉,“仰视月食,遥闻火炮”,天上的月亮出现了月食,远处传来火炮的轰鸣声,那是清军攻城的炮火。
顺治二年七月六日,昆山城破,八天后,常熟陷落。王氏夫人决定殉国,绝食十五天而死。国家、国家,究竟是为国还是为家,她死前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大殓的第二天,清军就到了语濂泾,白天是不会说汉语的清兵穿梭如织,本地人如果有事,都得到深夜才敢出门。
后面的几年,顾炎武又接受了鲁王小朝廷的任命,继续奔走抗清。这期间,他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的被杀、自杀、出家,反清复明的希望一点一点磨灭,他自己的家也被仇人两次洗劫。直到我们一开头说的顺治七年,对方将有大动作,他只好剃去头发,走为上计了。
/
最终,顾炎武还是回到了江南。但,他去北方的决心已定。朋友们也知道他的脾气,联名给他写了一封公开的介绍信,叫做《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为他介绍天下的朋友和书籍。
这封信里先历数了顾炎武的的家世,说他的祖先某某如何直言敢谏,祖父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官,母亲如何殉国,可见他本人乃是忠臣之后、烈女之子。再说他如何博览群书,好学深思,正在撰写一部大书,名叫《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就讲各地的出产、社会、政治,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问题,为了完成这部书,他要“游览天下山川风土,以质诸当世之大人先生”,就是要到各地去旅行调研,拜访各位地方精英。最后,那就是拜托大家都来帮助一下顾炎武,帮他写好这部书,对于国计民生、百姓福祉,那是非常有好处的。落款的都是南方名士,一共21位。等于是这21位的朋友圈都介绍给了顾炎武。
/
在他留下的、我们能看到的资料里,我们知道他不但一直关心南明、三藩跟清朝的战争,还和各路反清势力、英雄好汉有联络。他赚的钱、认识的人、走的路,都是为反清大计做的准备。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他,也许看到的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也许是一位沉默的学者,也许是一位四处打听的驴友,但肯定不会想到,他是一名心怀火焰的政治异议者。
顾炎武真正的学术贡献和巨大声誉,都是在北方的旅行中奠定的。他一生的知己、也是同乡归庄曾经写信给他,说你的经历固然坎坷,但如果“不遇讼、不避仇、不破家”,如果没吃官司、没有仇人要追杀、没有被洗劫,继续留在江南,那你只不过江南一名略有文采的富人而已,怎么能像现在这样,“身涉万里,名满天下”。是旅行,造就了顾炎武。
/
茫茫天数、不可预知。清朝的统治还是稳固下来,明朝终于再也没有希望了。但顾炎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希望改变政治,但立身的东西还是学问。所以政治搞不好,至少还有学问,甚至换句话说,幸亏政治搞不好,因为政治只是暂时,而学问可以永久。在后来的历史中,顾炎武被尊为清代学问的鼻祖,他的治学方法、探索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他说的几句话后来被概括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近代历史上最响亮的民族精神。顾炎武还有一个特殊的荣誉,就是他是历史上拥有传记和年谱最多的人之一,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想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力量,而且确实获得了力量。
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与时代周旋的人,我只知道,就算在天崩地裂的时代,仍然有一些人在试探、在坚守、在推动,一方面自己过得不差,一方面也还想着别人。
相关原文
顾炎武诗三首
流转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
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
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
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
畏途穷水陆,仇讐在门户。
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
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
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
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
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
王家营
荒坰据淮津,弥望遍秋草。
行人日夜驰,此是长安道。
鸡鸣客车出,四野星光早。
征马乏青刍,山川色枯稿。
燕中旧日都,风景犹自好。
衣残苕上缯,米烂东吴稻。
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
回头问行人,路十如何老。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主播...

看理想vistopia

不想晚睡的d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白之宇辰
1周前
陕西
0
24:50 关中老话,土匪出在二华县,二华就是华县和华阴县,水浒里史进一家子也在那,外地人能住华阴也不简单
王研_1e18
6个月前
山东
0
请问研究顾炎武读哪些书?

小晴原
8个月前
广东
0
爱爱爱 段老师

丸尾同学
10个月前
北京
0
感动
贝贝_okk3
9个月前
泰国
1
精卫填海
金婷_mKDm
11个月前
广东
1
真是可佩可叹。这才发现段老师以前还是做顾炎武研究的。
八角柜台
1年前
江苏
2
好!
雎鸠
1年前
浙江
3
段老师讲得太好了,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