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嘉宾|吴琦,单读主编

主持人们|A. 牟彤,单向空间多媒体编辑,电影研究人员

B. 刘婧,单读编辑,偶尔写点东西,如果咱俩关系不赖,你也可以叫我籽今

C. 野鸭,单读搞活动的,螺丝在拧紧制作人

D. 殷佳琦,单读实习生,历史系研究生,即兴发挥学习者





很多听众留言说,“螺丝在拧紧”这档播客信息量巨大,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前两期吴琦对话戴锦华老师(点击收听)和项飙老师(点击收听)的节目,主题和内容格外扎实。甚至原本轻松的子栏目「楼底下」,也被他越拧越紧......为了主播和听众的身心健康,松螺丝势在必行!

这一期,我们按下暂停键。

2020 年开始,整个单读编辑部都陷入了自转陀螺一般的忙碌周期,螺丝在拧紧的声音也通过多种媒介抵达了更多地方。可是,当一个人进行越来越多的表达,表达本身会发生什么变化?当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面向大众,会感到恐惧吗?当社会身份和工作角色越来越复杂,又有怎样的反思和警惕?

这次我们将解锁第二个子栏目「猛回头」,反问吴琦。

本期节目,四位单读编辑部的新老同事将联合客串主持人。其中包括:刚刚加入我们不久(还没完全习惯)的专业播客制作者 A,不关心吴琦只关心《单读》的编辑 B、比起“狗屁工作”更关心个人生活的编辑 C、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知道的实习生D。她们将轮番发起轰炸

如果说“螺丝在拧紧”的主要节目是参与文化事件和公共议题的讨论,子栏目「楼底下」是呼朋唤友、彼此激励(抬杠)的过程,那么「猛回头」则是一个更为私人的角度,撺掇大家反主为客,一起“剖析”主播,快来一起加入吧。

|搞气氛|

03:14 快问快答:最有成就感的事、最尴尬的事、给多少钱愿意离开单读......

|搞事业|

04:40 问:为什么离开记者行业

——在行业危机中不自觉地换了“跑道”

05:50 问:编辑、主编、作者、译者、主播……最喜欢哪一个身份

——被编辑身份的矛盾吸引:在文化生产的前线“隐身”

08:06 问:做主编以来,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11:26 问:对单读编辑部的吐槽&期待

——吐槽无用,不如有话直说

——期待单读可以流动、随时重组

15:40 作为领导:面对年轻同事,会主动回避友谊的产生

17:58 作为主编: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也是书本之外的营养

20:24 身兼多职:如何抵制油滑——说真话,不说大话

25:12 问:国企、公务员、互联网大厂……刚毕业的你会如何选择

——“做好一切工作的准备”

31:42 问:如何警惕文化媒体的精英化

——没有好的答案,去思考、去实践

35:16 问:分众化的圈层如何沟通

——意识并行使自己的文化身份

|继续搞气氛|

39:11 你也许可能想知道生活中的他

46:05 对创作者的态度是近年来最大的改变

——风格和流派的形成是后置的,实践和忍耐率先发生

——将个人的偏爱放在公共的理性之后

57 请回答|

50:42 薇拉:57 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听戴老师的电影课,那么对戴老师讲的电影最深的是哪一部,为什么呢?可以分享一下两个人之间有趣的事吗?

53:36 庄与鱼:戴老师认为电影要能够展现出对社会的关注,直面社会中大多数人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一部电影的制作往往又带有很强的滞后性,也很少有像《熔炉》那样能直接助推社会某条具体法律的改变。那么电影的公共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只在于唤醒人们对某个议题虚无缥缈的“关注”吗?

|本期音乐|

苏维埃计算机 -THE BOOTLEGS 靴腿

不确定的自由落体-虎啸春

塞车恰恰(伴奏版)-旺福

|和主播说说小话|

想问主播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或微博 @五七 留下你对本期话题/本栏目/主播本人的任何想法或问题,请他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出品人:于威、许知远、张帆

制作人:胡亚萍

后期制作:牟彤

商务统筹:张煜

视觉设计:李政坷

主播...
57不拧紧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不得万一
3年前
0
67和许知远一样,在回答问题方面。
HD419146v
3年前
1
也想听到一些工作中的高光时刻(有的话🥺)似乎各行业谈到工作的潜台词都是“工作就是工作,你懂的”,文化行业也不例外,也可能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尤甚。
肥腻腻君酱
3年前
1
好喜欢这期节目,真诚又有趣。
旧橙汁王
3年前
1
24:46 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说实话
tyue9
3年前
1
歌单好棒
猜想
2年前 山东
2
43:3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此处的哈哈哈指我真的笑出了声儿)听这期不知道被触发什么开关,一直忍不住笑外挂,走在路上人好开心呐!
Rebecca_avmj
3年前
2
竟然去过联想哈哈哈哈哈哈哈
Roryliu
3年前
2
牟彤你好
HD236430b
3年前
2
苏维埃计算机
阿汤9
3年前
3
牟彤是在戴牙套或者保持器吗😂
小馆
3年前
4
10:36 哈哈听完这期忽然觉得吴琦是血肉饱满的人了!想请问下吴琦老师一个关于舒适圈的问题。吴琦说一开始进这一行是抱着想在一个相对安静、纯粹、自我的空间,去进行表达、书写,但后来发现与期待不符,原来这份职业的社会性非常强,需要去做许多内部外部的沟通,以及许多琐碎的事。这并不在你的舒适范围内。请问吴琦跨出舒适圈时是主动性或者说自愿成分更强,还是被迫接受的成分更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权衡随性自然与跨越舒适圈呢?如果一直鸡汤去跨越,会不会最后变得很不像自己,还美名为成长?
我不跑调
3年前
4
22:51 想到马家辉说,如果被人骂了,他不会在意,关我什么事。接着梁文道说,“我做的事情是比我本人更大的。”好像就消解掉了这种别人对我的看法。
工凡
3年前
4
17:29 哈哈哈吴琦说会选择不加入年轻同事的时候想到了大豆田永久子作为老板因为同事不和她一起吃零食而难过!
江猪子
3年前
5
这一期听得好感动哦
王小猫走啊走
3年前
9
哇塞 牧童是看理想跳槽过来的吗?之前听过她哈哈哈哈哈哈
骑长颈鹿的猪
3年前
9
一直放冷枪的主持人,好喜欢
Yirou
3年前
10
“你是说许知远吗”好喜欢这期节目主持人!!常冷冷的冒出一句
杳夭
3年前
10
吴琦老师声音好好听而且说得好好🆘
工凡
3年前
21
今天听这期蛮有一些新的感受的,想起来大学的时候去单读做实习生,感觉自己还是缺乏一些工作的主动性——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态度上的,有点露怯,不认为自己能发挥很强的能量,一方面也是因为事实能力的不足——这一点是因为播客里吴琦提到他对周围年轻同事的观察想起来的。会有遗憾和挫败,但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反思而感觉珍贵,很认同吴琦把文化生产同时当做劳动过程去看,而不是回避文化生产中琐碎的部分把它当做是一个全然创造性的工作,当时在这一点上还蛮能感觉到周围单读同事的尊重的,就是说不是把琐碎的工作全都丢给实习生,而是也蛮鼓励ta们发挥创造。所以虽然即使是听了这么多所谓对文化工作祛魅的播客内容,我仍然还是很期望进入这个行业,在这个我有点焦虑的求职季仍是(这体现在看一些文化报道的时候,除了内容本身我和普通读者相比还会很关注作者/记者,想要成为的记者名单列了长长的一条,包括吴琦说自己做了五年记者的时候也很羡慕,日常看文化报道的内容就是羡慕😢)。如果要说今天我有什么变化的话,就是我慢慢愿意接受和承认自己能力的不足,而不是为了能首先进入这个行业而包装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进而无法更坦诚地交流(现实层面上也是因为实际要进入可能也很难包装),悲观的一点在于我认为对文化生产过程有所反思并愿意给青年人提供实际支持和成长空间的文化机构并不多。
九游
3年前
27
吴琦说五六年前会警惕表达这件事,现在在单读工作越来越熟练于表达了。在回答问题的环节我也感受到吴琦真是太能说了!就想问吴琦的是,怎么锻炼表达能力啊?又不打壳,又有逻辑,还能说出那么一大段话,真的令人羡慕。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