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立秋已至,暑气未散,剧烈的气候变化将人们卷入忧虑的漩涡。当我们心系一群野象的远行、伤痛于长江白鲟的灭绝时,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的解法又在哪?未来还会好吗?地球会抛弃人类吗?热烈的公共讨论与前线的保护实践是否存在错位?等等疑问,在热气里蒸腾。


本期「螺丝在拧紧」的嘉宾是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主播吴琦还在北大求学时,她已是校园里的传奇,在至今37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将研究与实践结合,活跃在秦岭、青藏高原等地的自然保护一线,是中国自然保护历程的亲历者。


节目里,她谈到如何在自然保护中摆放人的位置,作为外来者在保护行动中理解当地人的处境;以及作为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哪些努力,真正地关心我们所生活和生存的环境。





05:09 公众对自然的关注,真的转化为实践了吗


13:02 回顾 37 年亲历的自然保护进程

——1980 年代:人与动物的拉锯

——1990 年代:钱!

——1998 年“禁伐令”:环保的里程碑


21:25 吕植:“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hope”


30:45“以生态为名的做法不一定对生态有好处”


47:14 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

——用单一指标衡量好坏


51:59 你更喜欢干净的草坪,还是杂乱的绿地?


55:11 从身边开始建立“保护区”:以北大为例


59:14不要浪费食物!


1:13:14 当环保与生存的诉求碰撞,“生态公平”很重要


1:15:05 向藏区文明学习: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1:37:09 寻找真答案,不必拘泥于学术与政治的框架


1:40:56“做不到的时候,也不用把自己全折进去”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北京大学 陕西长青林业局联合大熊猫研究小组著

《增长的极限》,[美] 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潘文石,动物生态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主任

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2021),美国昆虫学家、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王放,动物学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阿恩·内斯(Arne Næss,1912-2009),挪威哲学家,奥斯陆大学哲学教授

项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刘绍华,人类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贾雷德·梅森·戴蒙德(Jared Mason Diamond),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


-谈话中提到的组织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成立于 2007 年,专注于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希望通过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和方法。

“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是以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为主题的专项基金。

猫盟CFCA(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是由生态爱好者和科学家共同成立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关注华北豹等中国野生猫科动物。

iNaturalist(简称 iNat),是一个借由社交网络实现的公众科学项目,旨在让全球各地的人发现、记录并分享身边的物种信息。


-谈话中提到的项目

「天然林保护工程」,于 1998 年开始实施,是中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标志。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指按照生命共同体理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北京百万亩造林」,2012 年北京市启动第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作,经过连续两个五年的两轮百万亩造林,新增造林绿化 202 万亩。

「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复旦大学王放研究团队联合发起,并获得华泰证券“益心华泰”公益项目和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与市民一起研究和保护城市中的野生动物。

「中国最高的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的树木——一株云南黄果冷杉,高度为 83.2 米。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环境质量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呈倒 U 型曲线。

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指公众参与的科学研究,包括非职业的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的科研活动, 范围涵盖科学问题探索、新技术发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常用十分法表示。

迹地,指森林采伐、火烧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

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由阿恩·内斯提出,打破长久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命价值观,认为要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的角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做一个整体来考量。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四川平武县,被誉为“大熊猫第一县”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

陕西洋县

西藏墨脱县

西藏昌都市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镇(属于秦岭山区)附近


-谈话中提到的动物

亚洲象、熊猫、朱鹮、白鲟、江豚、白鳍豚


|本期音乐|

Both Sides Now, Joni Mitchell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吕植@吕植,与主播和嘉宾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蔡芷芩

剪辑:昂

视觉设计:李政坷,杨濡溦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林星妤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不错的名字
2年前
44
57:58 iNaturalist!!!! 用了2年多了,记录了400多个物种(很惭愧,不算积极地记录),但重点是真的很好用啊!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物种(有全球的专家、爱好者为你鉴定),确认后还可以成为可供科研使用的数据。还有自动地图标记非常实用,还可以看到周边其他人的记录~(可惜现在大陆用户太少了)
不错的名字
2年前
30
“归根结底是我们人要什么……”。这期讨论的远不止是“遥远的”自然(生态多样性)保护,更是关于人的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何况我们从来都在自然之中。超级感谢吕植老师啊!!
小喵快跑
2年前
19
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在一个人身上展现得这样好,听吕植老师聊天可以治好精神内耗
AmoR
2年前
17
政府真的更有能力做正确而有意义的大事。相比之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被重视和被讨论得太少,只有少部分大公司会出具相关的年度报告,还不排除政治正确的形式主义… 个体就更难以影响和改变了,毕竟很多人对垃圾分类/禁塑令/一次性餐具这些小事都不屑参与。害~
园子每天6点起
2年前
15
鄱阳湖的环评问题,值得所有人关注和警惕
蕾老虎
2年前
12
马上转给了之前在山水工作过现在依然奋斗在动保一线的小姐妹,毕竟吕植老师是她儿时的偶像后来的老板现在的同行。
一条大丝瓜
2年前
12
47:12 建设我家菜园两年来没喷过农药,不定期(主要因为懒)喷洒草木灰水。果树喷洒苦炼油来控虫控微生物感染。这样下来产量是不高的而且果型也不会特别好看,毕竟对人类来说的害虫也要吃饭过活嘛。理念是物种多样性,除了经济作物,还要种很多的花花草草这样才能吸引各种各样的生物来安家,包括很多有益的虫子,吃害虫的生物,来达到互相制衡,第一年种番茄的时候就发现一个有趣的例子:番茄植物枝叶上面爬了两只绿色的毛毛虫(番茄天蛾),一般来说揉眼很难发现,但是这两只上面“长满”了小米粒一样的东西,其实是寄生蜂的卵,这可能就是我家番茄病害不太多的原因之一罢。养地的过程是长久的,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是害虫泛滥的,像黄色的黄瓜虫,还有侵蚀到西葫芦蔓里面的蛀虫已经导致好多植物直接死翘翘。所以从我的经验来看,有机农业需要很多的耐心,要付出时间心血成本来养地,拿出土地来养生态,市场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达成大范围转变非常基本的。感谢提到的inatrualist 打算下载来进行记录!
hxd
2年前
8
想推荐一本新书,地理学家Matthew Gandy的Natura Urbana: Ecological Constellations in Urban Space,MIT出版社,关注城市里的自发性野地
不错的名字
2年前
7
1:31:34 “人的满足是多方面的……任何时刻都有精神的需求”。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不只是体现在生态、自然保护工作,还有文化、教育等等行业甚至人本生都该是多样、多元而不是被挤压的。允许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单一利益驱动才能形成自然之下的人与他人/他者的平等
饮水机美式特调
2年前
6
52:42 疫情让大家认识到“到自然中间去”的重要性。
盐欠鸦
2年前
6
“做保护是一个外来的要求”,“光说保护是不够的,必须要为在同样区域生长、生活的人寻找出路”,“干净是和自然相反的”,好正直柔软的吕植老师,好喜欢的一期。🥺
木雁
2年前
6
很感谢能听到这样一期节目!我自己在大学时期作为志愿者深度参与过不少自然保护的活动,“首先要保障当地人的生计”是非常早就被灌输的、我自己也觉得理所应当的理念,没想到吕植老师对这个观念也有漫长的认知过程,前辈们的实践塑造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很感慨也很感谢
不错的名字
2年前
5
30:31 好希望美好的变化发生在身边……但是发展带动的乡村变化总是与生态保护背道而驰:在山间建“绿化带”、把路灯拉到不需要的山顶、把可持续的旱厕全部改造成水厕并直接排放到河流、为了“美观”把河流拦成阶梯状并淤积成臭水沟……“钱没地方花”变成一种病,真正需要的发展却无人问津。
穆子睿
2年前
5
好喜欢播客最后说的 世界会不会好 答案就在每个人手里
一条大丝瓜
2年前
4
塑料金属污染是实在的!当初建院子时候专门买的土里面好多的塑料,即使是买的compost(农家肥?)卖家也不能承诺里面没有塑料,看着真的触目惊心,自己用的话还能一点点捡拾一点点筛土,可是大范围的农业生产又有多少人会在意呢?(坐标北美,不代表其他地方)
加菲加飞飞
2年前
3
才了解到九八年后的行政禁伐 很涨见识
香卤
2年前
3
1:31:42 确实人任何时刻都需要精神的需求
流水小铁
2年前
2
啊啊啊听到这里才知道山水的发起人是吕老师!泪目了
泰妮
2年前 江苏
2
保留落叶🍂让野地自然生长,这两句说太好了,蕴含很深的哲思。想起一个故事,千利休走到弟子打扫得一尘不染的院子中,摇落树叶,告诉弟子‘完美’的人为性,自然有自己生长和衰败的循环。
林大人
2年前 江苏
2
联想到之前听过的播客里说:作为问题的一部分,我们要减少自己所制造的问题。与其说拯救地球,不如说保护好我们自己玩儿的地方。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