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鄙弃“狗屁工作”、高呼躺平,农民工抗争讨薪、维护权益——这两种讨论同时发生,不同群体对工作的不满,有没有共同的出路?每一日占据着我们生活的所谓工作,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都需要选择自己面对工作和劳动的态度。本期「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邀请深耕于劳动研究领域的黄瑜老师,与“内卷”“躺平”等时髦话语对话,标记主流讨论中缺失或掩盖的部分。他们聊了聊今天的知识青年如何发现自己失去了精英光环,体力工人如何在“机器换人”的趋势下既被需要又被贬值,“自我雇佣”为何是一个伪命题……
“铁饭碗”已被打破,“白领”不再光荣,工人的现实继续,而话语凋零,我们该如何面对一切有关工作的危机?或者,该以怎样的决心开启一天的劳动?我们不必孤独地面对这些问题,在共同的探索和行动中,出路才会显现。




02:13 年轻人讲“狗屁工作” VS 农民工讲劳动权益
——两种话语间有联系吗?
05:08 当我们说“内卷”,其实在说能否多劳多得
12:03 “躺平大师”的故事为什么受到知识青年推崇?
23:57 黄瑜:大部分人自由得一无所有,还是要面对工作
29:15 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相似命运:去技术化与无产化
35:48 劳动权益不是“躺”来的,而是在工作场所中争取来的
39:00 黄瑜:人工智能也需要大量低端、枯燥的体力劳动
47:19 “打零工”跳不出资本控制,“自我雇佣”是一个伪命题
52:57 黄瑜:“工作”不是一个好概念,“劳动”更有解释力
1:01:35 问“什么是一份好工作?”之前,先想一想
——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好/坏工作之分?
1:10:33 如果大家都自我雇佣,劳动者团结的基础在哪里?
1:22:42 吴琦:不能把孤独作为一种反抗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by Clifford Geertz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黄宗智著
《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美] 哈里·布雷弗曼著
《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美] 迈克尔·布洛维著
Fresh Fruit,Broken Bodies:Migrant Farm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by Seth M. Holmes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 卡尔·马克思,[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1916-2003),美国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
唐纳德·罗伊(Donald Francis Roy,1909-1980),美国社会学家
骆华忠,因在互联网发帖记录自己的“躺平”生活而走红
三和大神,是生活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景乐新村附近的一群居无定所、以极低成本生活的打工者的统称
黄斌欢,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研究员
保罗·梅森(Paul Mason),英国经济记者
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英国经济学家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决裂》(1975),导演:李文化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蔡芷芩,林星妤
剪辑:昂
视觉设计:李政坷,杨濡溦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