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是人类学家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深深改变了人类学家的生命色彩。田野与“镜中人”,促使人类学家反观自身,在一次次的反思、自省与自觉中,完成自我生命的洗礼。《人类学家学的下午茶》第十三期,我们邀请了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彭兆荣教授畅谈他生命中的田野。
彭老师带来了他的两本新书《师说人类学》和《生命中的田野》。本次下午茶中,彭老师介绍了中西人类学的差距和田野工作的方法,并分享了他在做瑶族的田野中发生的几件趣事,以及他对当今中国文化现状的思考。对话中涉及的人类学理念有:中国沿海文化中的“五缘”;严格意义上的“田野工作”以及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生活中处处是田野”;王明珂的“华夏边缘”理论、人类学的“八卦说”、“中心论”、“写文化”、“文化自觉”;拉比诺的“镜子”等。
谈及的学者有费孝通、周大鸣、何国强、迈克尔.赫兹菲尔德、玛格丽特·米德、保罗·拉比诺、霍米·巴巴、王明珂、李亦园。
嘉宾:
彭兆荣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人类学高级论坛主席团主席
节目大纲:
00:00-05:02 新加坡的交通业与沿海地区的五缘关系
05:03-08:10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的掌故
08:11-13:30 人类学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的知识基础
13:31-18:20 田野是insight又要是outside
18:21-22:10 费孝通:生活中间处处是田野
22:11-29:12 “上交县官官老爷,下交流氓叫花子“
29:13-32:55 人类学的方法要求你和田野对象成为“闺蜜”
33:56-35:50 故事1:陪瑶族寨老放了五天牛
35:51-39:18 故事2:陪瑶族男生“凿壁谈婚”
39:19-42:35 故事3:羞涩的汉族男子与大方的瑶族姑娘
42:36-48:13 拉比诺:人类其实是通过镜子了解自己
48:14-51:34 谁赋予“写作”一个Power?
51:35-57:06 瑶人在火塘边低低地“吟咏”
57:07-66:22 费孝通晚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66:23-71:50 “华夏边缘”理论:中心与边缘不是一成不变的
71:51-77:51 神明之于福建人:海洋文明的必需品
77:52-80:17 介绍彭老师的两本新书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