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的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我们的个人信息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平台、在线购物等各种数字化服务时,我们的个人隐私也在不断被搜集、存储和使用。这引发了大家对个人隐私的关注和担忧,为在数字时代实现个人隐私与科技发展的良好平衡,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我们的隐私权益。本期播客参与小宇宙特别企划《年轻人的普法小课堂》,为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知识的社会新人,提供现实中常见的法律纠纷科普与应对方案。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度过身份转型期。
《东方法学》以交流学术、创新学术理论为宗旨,坚持关注法学前沿理论,鼓励学者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法治进步。本期学术播客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隐私保护问题”,邀请了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的李晶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营销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毅老师,由《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黄佳妮担任主持人。
本期学术播客以李晶老师在《东方法学》2023年第3期刊发的《Web3.0时代通证平台的法律之治》一文为基础,文章讨论了Web3.0通证经济中的数字权利和平台权力的法律治理问题。文章指出,通证平台权力应受到限制和制约,以确保公平的通证经济秩序。在法律治理方面,需要制定相关规则保障用户的数字权利和平台行使类“立法权”的控制。此外,还需关注通证经济规则的执行和公开透明性,以及平台对用户数字权利的干预和用户角色的“异化”。
《东方法学》学术播客不止于期刊论文的探讨,我们坚持有态度的思考,有专业的品质,有正能量的传播,希望能激发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思考和参与前沿理论问题的讨论。隐私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健康的数字化社会。
本期嘉宾
- 李 晶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讲师
- 刘志毅 人工智能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营销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
- 黄佳妮 《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
时间轴
3:19 从AI换脸软件开始谈隐私安全问题
16:08 数字分身的权利性质以及与隐私权的关系
22:03 数字分身是否具有人格权
25:42 技术层面看待数字分身的三种类型
30:16 设置隐私保护功能和加密脱敏后的信息是否安全
32:27 图片搜索引擎服务提供者是否侵犯个人信息案例
40:13 经过有效脱敏处理的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
43:50 从三个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
48:44 从4个案例出发明晰个人信息的界限
58:33 数据、信息、隐私三组概念的界分
1:02:30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总结
相关阅读
李晶|Web3.0时代通证平台的法律之治

制作团队
徐 天 施怡聆 郭 骏 黄佳妮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 微 博 上海市法学会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