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婚约习俗自古有之,并在一些地域展现出不同的特色。然而,婚姻习俗的多样性在丰富我国文化的同时,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依习俗缔结的婚姻不仅可能存在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定难以化解的问题,如婚姻关系认定、同居析产、子女抚养等纠纷等,也有可能引发法律与习俗难以耦合的窘境,丞需从法律层面得到解决。
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上海大学的曹薇薇老师和华东政法大学的马姝老师,由《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黄佳妮担任主持人,共同探讨“习俗婚姻中的性别问题”。曹薇薇老师在《东方法学》2023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法典时代婚俗引致纠纷司法解决路径的审视和优化》,讨论了民法典时代如何厘清民俗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关系的问题。
文章指出,当民间习俗和实定法冲突时,应甄别善良风俗,引俗入审走出法律适用困局。虽然以成文法统一各地婚姻规范仍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司法实践经验对判决规则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其关注到婚姻家庭建设的多重价值,包括优良家风建设、人格权益保障、人性友善、家庭职能维护等价值,为处理涉婚俗纠纷应遵循原则提供了一定思路。而在面对不同地域的婚姻习俗时,司法判决在处理婚俗纠纷时可以将社会接受度高的善良习俗以法律承认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定分止争的同时彰显婚俗的社会价值和法律意义。
《东方法学》学术播客不止于期刊论文的讲述,我们坚持有态度的思考、有专业的论证、有正能量的传播,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思考和参与相关前沿理论问题的探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关注习俗婚姻中的性别问题,将我国现代婚姻制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完善新时代文明、包容、稳定的婚姻制度。
本期嘉宾
- 曹薇薇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
- 马 姝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
- 黄佳妮 《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
时间轴
1:39 我国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的婚俗
6:03 衡量习俗婚姻的尺度:善良、稳定、合法
6:48 习俗婚姻与事实婚姻之别
10:28 事实婚姻:更为中性的概念
13:27 忠实义务在习俗婚姻中的延伸适用
15:50 “空床费”追索案:有关忠实义务的法学争议
24:48 司法层面认定事实婚姻的三种情形
30:20 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规制
33:50 “婚姻家庭制度本身不是暴力的温床”
36:29 同居关系应被纳入《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范围
40:03 习俗婚姻中的彩礼返还问题
47:47 天价彩礼产生的当代性原因
57:27 解决家庭暴力需要立法、司法、执法协同共进
1:02:40 性别视角的引入有利于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关阅读
曹薇薇|后法典时代婚俗引致纠纷司法解决路径的审视和优化

责任编辑
- 卢 玮 《东方法学》编辑部副主任
制作团队
徐 天 施怡聆 郭 骏 黄佳妮 赖生权 孙昭祺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 微 博 上海市法学会

空空如也

